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3)
2023(12196)
2022(10320)
2021(9674)
2020(8263)
2019(19061)
2018(18450)
2017(36011)
2016(18716)
2015(21285)
2014(20532)
2013(20470)
2012(18806)
2011(16883)
2010(16384)
2009(14988)
2008(14133)
2007(11745)
2006(9822)
2005(8606)
作者
(49373)
(41600)
(41262)
(39300)
(26368)
(19665)
(19031)
(16207)
(15787)
(14429)
(14133)
(13941)
(12988)
(12881)
(12748)
(12590)
(12313)
(11899)
(11872)
(11830)
(10312)
(9874)
(9743)
(9527)
(9403)
(9327)
(8909)
(8634)
(8193)
(8127)
学科
(88536)
经济(88457)
(50375)
管理(50372)
方法(45185)
数学(40983)
数学方法(40601)
(39615)
企业(39615)
中国(23008)
(21240)
(19952)
(19099)
贸易(19093)
(18690)
业经(17699)
地方(14685)
农业(14352)
(13887)
金融(13882)
(13631)
产业(13275)
技术(12521)
(12511)
银行(12499)
(12310)
(11978)
(11779)
财务(11737)
财务管理(11710)
机构
大学(264922)
学院(261282)
(124228)
经济(122510)
管理(107583)
理学(94187)
理学院(93334)
管理学(91988)
管理学院(91507)
研究(87540)
中国(68526)
(53858)
(52898)
科学(47466)
财经(43968)
中心(41263)
经济学(40632)
(40577)
(40539)
研究所(37065)
经济学院(36986)
(35402)
业大(34351)
(33918)
北京(33674)
财经大学(33384)
(31654)
(30876)
师范(30609)
商学(29277)
基金
项目(183628)
科学(148249)
基金(139539)
研究(135467)
(120357)
国家(119507)
科学基金(104704)
社会(91608)
社会科(87488)
社会科学(87470)
基金项目(73021)
(66831)
自然(65472)
自然科(64066)
自然科学(64053)
自然科学基金(62947)
教育(61439)
资助(57743)
(57278)
编号(52344)
(42885)
成果(41312)
重点(40798)
国家社会(40460)
(39565)
(38784)
教育部(38030)
人文(36757)
创新(36385)
大学(35555)
期刊
(120572)
经济(120572)
研究(75565)
中国(42916)
(38532)
管理(38398)
科学(34579)
学报(34276)
(30475)
大学(27933)
学学(26262)
(24845)
金融(24845)
技术(22854)
经济研究(21861)
财经(21605)
农业(21554)
教育(19211)
(18672)
业经(17895)
(17655)
国际(16993)
问题(16812)
统计(15427)
世界(14989)
(13626)
技术经济(13309)
(12647)
理论(12393)
决策(12318)
共检索到372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兵权  
近年来东亚承接了发达国家移出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函数,经济实力开始增加,在世界贸易中份额上升,出口增长,经常项目顺差增多;东亚国家经济运行的良好表现,亦吸引了国际资本的流入,进而造成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在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后,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间接引发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同时,国际产业转移通过FDI的持续涌入促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直接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在今后甚至较长一段时期东亚外汇储备还将处于高水平并仍将继续增加,这是东亚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兵权  柳思维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承接了发达国家移出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函数,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在世界贸易中份额上升,出口增长,贸易顺差增多。亚洲"四小龙"经济运行的良好表现,亦吸引了国际资本的流入,进而造成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本文基于新加坡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使新加坡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引发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亚洲"四小龙"外汇储备还将处于高水平并仍将继续增加,这是亚洲"四小龙"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先明  裴平  张谊浩  
为研究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基于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分析框架,借鉴相关文献,结合基本国情,参照和修正Kumhof(2004)的理论模型,进而构建起自己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001年第1季度至2005年第2季度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2001年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在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在货币冲销弹性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基于此,论文还提出了从实证检验结果得到的几点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三兴  杜厚文  
通过对东亚和拉美的外汇储备累积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全球产业转移所导致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经常帐户盈余积累等实际因素是新兴市场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结论。东亚比拉美有更多外汇储备的原因是两个地区发展模式的差异所致,东亚依附于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战略不仅能够增加出口,且获得经常帐户盈余的稳定性也要强于拉美。但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外汇储备积累上却表现出了一定的预防性动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军  李建平  
文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得出影响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有:进口、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有效汇率以及M2等因素。利用协整方法验证了各因素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并探讨外汇储备在这些影响因素的短期冲击下的变化,最后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兵权  王耀中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开始承接发达国家移出的产业,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引发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今后甚至较长一段时期,新加坡外汇储备还将处于高水平并仍将继续增加,这是新加坡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条国际经济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向军秀  
文章通过对1997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分阶段进行实证分析显示:1997~2007年通货膨胀率的短期变化对通货膨胀率与外汇储备形成的长期均衡的偏离反应灵敏。但1997~2002年,外汇储备的增长并不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货膨胀率的持续走低是外汇储备变动的重要原因;2003~2007年,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正向效应,表明长期以来外汇储备的累积已对通货膨胀形成一定压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潘方卉  
笔者基于卢卡斯总供给模型,推导出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并运用基于边界检验技术的ARDL模型方法,使用我国1997年~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在长、短期内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前者对后者的长期影响能力高于短期;平均来看,外汇储备变化率可以解释通货膨胀周期性变化的21.3%。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降低其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池启水  
在理论上,由于外汇储备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处于资产方,因而它的增加将导致负债或其他资产的波动,最终使得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本文采用1994年1季度至2007年1季度的数据,运用协整方法、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投放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了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的滞后性、持久性与稳定性特征,从而为货币当局实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海青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东亚货币合作背景下的外汇储备管理。文章运用俱乐部理论对东亚外汇储备库给各经济体带来的收益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一是在危机前、危机期间和危机后三个时期内,危机期间外汇储备库带来的收益是最显著的;二是东亚部分储备库带来的收益大于100%储备库,这些结论为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东亚发展外汇储备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泽荣  严青  陈奉先  
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东亚外汇储备库正式成立。本文使用保险指数指标测算了在外汇储备库建设过程中不同参与者的参与动力差异,并藉此计算出参与者的成本/收益状况。结果发现:总体上,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库建设中呈现阶段性、"危机驱动型"特征;不同经济体从中受益差异明显,就中国而言,虽然在外汇储备库建设中投入了最高的份额,但收益十分显著;未来外汇储备库的建设应该重点考虑对无参与动力经济体的补偿问题和参与动机强度不一致经济体的协调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三兴  杜厚文  
以东亚和拉美两个地区为样本,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产业转移所导致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经常账户盈余积累等是新兴市场外汇储备规模扩大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东亚比拉美保有更多外汇储备的原因是两个地区发展模式的差异所致,即东亚依附于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战略及其出口商品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出口,而且获得经常账户盈余的稳定性也要强于拉美,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外汇储备积累上表现出了一定的预防性动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孔立平  朱志国  
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与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两个突出问题。本文首先基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数量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然后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总结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兵权  王耀中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香港开始承接发达国家移出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函数,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出口贸易迅猛发展,服务贸易盈余在抵消了货物贸易赤字之后依然实现经常项目的盈余,直接导致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在今后甚至较长一段时期,香港外汇储备还将处于高水平并仍将继续增加,这是香港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发展中经济体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象——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条国际经济规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野驰  
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和外汇储备累积与现有国际贸易格局和国际金融体系密不可分。以"三角贸易"为支撑的全球经济失衡为东亚积累外汇储备提供环境支持和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美国金融霸权地位和东亚关键货币缺失使美国与东亚之间出现资金—产业贸易循环链条,促使东亚外汇储备流向美国债券市场。东亚地区由主动积累外汇储备变成被动承担外汇储备,并且这种局面将在长期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