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86)
- 2023(16624)
- 2022(14164)
- 2021(13028)
- 2020(10986)
- 2019(25249)
- 2018(25304)
- 2017(48767)
- 2016(26526)
- 2015(29983)
- 2014(29538)
- 2013(28925)
- 2012(26333)
- 2011(23730)
- 2010(23795)
- 2009(22129)
- 2008(21562)
- 2007(19157)
- 2006(16196)
- 2005(14197)
- 学科
- 济(109747)
- 经济(109631)
- 管理(77477)
- 业(73944)
- 企(62199)
- 企业(62199)
- 方法(53034)
- 数学(45783)
- 数学方法(45025)
- 农(28849)
- 财(28663)
- 中国(26064)
- 业经(24339)
- 学(23316)
- 贸(20641)
- 贸易(20635)
- 理论(20310)
- 地方(20095)
- 易(20033)
- 农业(19158)
- 务(18703)
- 制(18653)
- 财务(18634)
- 财务管理(18590)
- 环境(18410)
- 和(18098)
- 企业财务(17420)
- 技术(16460)
- 融(15912)
- 金融(15904)
- 机构
- 学院(374616)
- 大学(371983)
- 济(152096)
- 经济(148960)
- 管理(146278)
- 理学(127037)
- 理学院(125728)
- 管理学(123176)
- 管理学院(122520)
- 研究(119036)
- 中国(89174)
- 京(76946)
- 科学(73197)
- 财(69218)
- 所(59096)
- 农(58616)
- 财经(55890)
- 中心(55881)
- 业大(54928)
- 江(54717)
- 研究所(53771)
- 经(50641)
- 范(48241)
- 师范(47747)
- 北京(47706)
- 经济学(46868)
- 农业(46185)
- 州(43886)
- 院(43204)
- 经济学院(42418)
- 基金
- 项目(253300)
- 科学(199738)
- 研究(185082)
- 基金(183459)
- 家(159298)
- 国家(158028)
- 科学基金(136549)
- 社会(116610)
- 社会科(110633)
- 社会科学(110603)
- 省(100590)
- 基金项目(96472)
- 自然(89109)
- 自然科(87050)
- 自然科学(87031)
- 教育(87013)
- 自然科学基金(85414)
- 划(84310)
- 编号(76297)
- 资助(75639)
- 成果(60954)
- 重点(57469)
- 部(55736)
- 发(54680)
- 创(53433)
- 课题(52284)
- 创新(49799)
- 科研(49065)
- 教育部(48171)
- 国家社会(47904)
- 期刊
- 济(161718)
- 经济(161718)
- 研究(101928)
- 中国(66843)
- 财(55815)
- 学报(55717)
- 管理(52858)
- 农(52255)
- 科学(51994)
- 大学(42562)
- 教育(40910)
- 学学(40166)
- 农业(35809)
- 技术(35583)
- 融(29288)
- 金融(29288)
- 业经(27629)
- 财经(27130)
- 经济研究(26395)
- 经(23420)
- 问题(21260)
- 统计(20383)
- 业(20004)
- 技术经济(19219)
- 策(18512)
- 贸(17820)
- 版(17780)
- 商业(17642)
- 决策(16656)
- 财会(16643)
共检索到53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真
文章以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以国际产业转移为载体的碳泄漏模型,用以分析碳泄漏机制及碳收益-成本估算框架。分析结果表明,碳泄漏是伴随国际产业转移同步产生的,产业承接国的资本投入、能源投入、人均工资水平、工资投入总量、间接和直接碳泄漏系数、产业承接国人均消费排放,以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积累率都会对单位价值所隐含的碳泄漏产生影响。产业转出国和产业承接国之间的碳利益分配并不平衡,碳泄漏给产业转出国带来了资源价差收益和国内环境收益,但增加了产业承接国的资源价值期差成本和环境成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雁飞 万子捷 刘红光
全球化贸易下国际产业转移"隐含碳排放"、"碳转移"以及"碳泄漏"等碳污染效应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关键时期,区域间产业转移导致的相关碳污染研究并没有得到相应关注。文章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并结合中国2002年、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基本数据,对中国八大区域间以出口和消费为导向的产业转移规模、流向和行业进行定量测评,并与2007年中国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系数结合,以考察区域产业转移带来的"碳排放转移"和"碳泄漏"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问题。所得结论是,通过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成为碳排放转入和碳泄漏重灾区,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媛 王文琴 方修琦 魏本勇 李东哲
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正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分工角色对于碳转移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产业完全碳排放强度的研究基础上,采用2007年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基于国际分工背景下的中国贸易隐含二氧化碳空间转移路径,结果显示:国际产业分工形成以中国为中转站的两条碳转移路径,一条是中国从哈萨克斯坦、中东国家、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联邦、印度(Ⅲ类)输入能源和金属类高碳产业产品,制成中、低碳类的工业制成品输出到世界各国,主要是欧美国家(Ⅰ类);另一条是中国从东盟、韩国、亚洲其他未定义地区及日本(Ⅱ类)输入中、低碳产品的半成品或零部件,组装成中、低碳类的工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文城 彭水军
在一个区域进行单边减排的情况下,其他非减排区域可能由此增加碳排放,产生碳泄漏。碳泄漏对减排效率与公平、经济成本乃至环境伦理与法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已成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颇具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碳泄漏的概念内涵、形成机制、经验证据以及碳泄漏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等四个方面对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从理论、经验和政策研究三个方面指出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卉颉 杨继国
马克思认为,产业转移本质上是资本流动,产业转移的发生遵循价值形式转变的框架,以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前提,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以追求高额利润和竞争为内外因,以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为根本原因。国际产业转移的发生加速了国家间的联系,也导致了危机的国际间转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速换挡,产业转移要实现经济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目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同时,强化资本的国际输出,抢占新兴市场,争取国际经济的资源、利润与技术份额,实现全球产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资本流动 新常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卉颉 杨继国
马克思认为,产业转移本质上是资本流动,产业转移的发生遵循价值形式转变的框架,以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前提,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以追求高额利润和竞争为内外因,以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为根本原因。国际产业转移的发生加速了国家间的联系,也导致了危机的国际间转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速换挡,产业转移要实现经济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目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同时,强化资本的国际输出,抢占新兴市场,争取国际经济的资源、利润与技术份额,实现全球产业布局。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资本流动 新常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春华 吴易风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这一理论虽然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但是后者在理论基础、理论深度、哲学观以及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均远胜于前者。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出发,不仅能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现象的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内在本质、外在压力以及根本动因,而且还能在引进外资、扶持民族品牌、重视产业安全方面获得重要的政策启示。由此可见,国际产业转移现象并非只是西方经济学所专属的研究领域,马克思经济学对之能做出更为科学的解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吴莲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保证既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将碳排放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低碳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文章在马克思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理论模型中引入低碳技术要素,建立了包含低碳技术的新的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理论模型。文章通过这个模型论证了低碳技术对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作用机制,具体分析了低碳技术研发的推动作用、低碳技术扩散的实现和强化机制以及与国际合作的资源配置效应等。文章利用OECD 9个国家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
社会总产品 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 作用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堡骏 魏旭
西方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产业转移理论,并未总结出产业转移的一般性规律,也没有揭示产业转移的物质基础、根本动因和产业转移的本质。马克思则从生产角度出发,在价值转形的理论框架下,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演化为主轴,以劳动生产率为分析基准,通过对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历史过程和逻辑过程的考察,揭示了资本主义企业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为应对资本主义竞争的外在压力以及为应对利润率下降或经济危机而进行的"空间修复"的情形下,不断强化资本空间再配置的原因及内在机理,揭示了产业转移是资本跨界流动的本质和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分配效应,从而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产业转移理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要武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是中西部劳动力跨省迁移的目的地。随着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失去比较优势,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把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视为厂商转移资本的(最大)收益,本文估算了中西部地区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进而估算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时可能的收益空间。尽管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显著,但推算的总收益规模约为805亿—1 573亿元,对引导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来说,这个收益似乎不如原先设想得那么大。这意味着,政府和学术界期待的在地区间实现产业转移的模式,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
关键词:
倾向得分匹配 产业转移 劳动力流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雪婷 孟祥宁 徐茜
不平等交换是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现实表现。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看似透明开放的国际交换表象下,中心国家利用国际不平等交换剥削非中心国家的本质并未改变。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以1999~2015年全球180个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为样本,证实了两类国家间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差距较大,国际不平等交换长期存在,非中心国家“隐形财富流失”严重。为从根本上减少国际不平等交换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非中心国家应高度重视本国商品品牌建设与国家软实力提升,鼓励本国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并适当缩小工资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雪婷 孟祥宁 徐茜
不平等交换是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现实表现。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看似透明开放的国际交换表象下,中心国家利用国际不平等交换剥削非中心国家的本质并未改变。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以19992015年全球180个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为样本,证实了两类国家间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差距较大,国际不平等交换长期存在,非中心国家"隐形财富流失"严重。为从根本上减少国际不平等交换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非中心国家应高度重视本国商品品牌建设与国家软实力提升,鼓励本国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并适当缩小工资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牛玉静 陈文颖 吴宗鑫
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描述全球经济、能源、环境的多区域CGE模型(GAGE模型),定量分析多区域减排政策的碳泄漏情况,以及碳关税对碳泄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参与减排可显著降低碳泄漏;碳关税对碳泄漏有减缓作用,但只有当实施的区域足够大时才有显著影响;采用指标"有效减排量"比"碳泄漏率"能更有效地评估减排行动;碳关税并不能改善减排行动的成效,而是进行贸易保护的借口或进行国际气候谈判的筹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晓峰 李新慧
目前,低碳消费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但对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还很少。文章认为,低碳消费模式是指消费者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而建立的低碳消费关系和低碳消费行为规范的综合表现,它从总体上反映人们低碳消费行为的主要内容、基本态势和质的规定性,是指导人们进行低碳消费活动,并对人们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理论概括和依据。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共同构成了低碳消费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对消费的作用与构建原则、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华
外贸利益的漏损是国际不平等贸易利益分配在发展中国家的体现。马克思认为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国际不平等贸易将逐步消失。但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市场垄断、知识产权的滥用、贸易壁垒和供求影响因素的凸现,都强化了贸易的不平等趋势。因此,要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国际不平等贸易的当代趋势和特点,立足于中国的比较优势,努力探索打破国际垄断、提升国际竞争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关键词:
国际贸易利益 漏损 马克思 不平等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