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7)
- 2023(7858)
- 2022(6592)
- 2021(5924)
- 2020(4778)
- 2019(11190)
- 2018(11119)
- 2017(21763)
- 2016(12064)
- 2015(13648)
- 2014(13903)
- 2013(13834)
- 2012(13131)
- 2011(12000)
- 2010(12290)
- 2009(11331)
- 2008(11412)
- 2007(10453)
- 2006(9422)
- 2005(9021)
- 学科
- 济(50280)
- 经济(50191)
- 管理(42092)
- 业(34253)
- 企(29548)
- 企业(29548)
- 方法(20677)
- 数学(17536)
- 数学方法(17361)
- 财(15567)
- 制(15467)
- 农(12957)
- 环境(12915)
- 中国(12366)
- 融(11918)
- 金融(11915)
- 贸(11899)
- 贸易(11892)
- 易(11617)
- 学(11080)
- 业经(10977)
- 银(10844)
- 银行(10822)
- 行(10424)
- 体(10336)
- 划(9406)
- 务(9332)
- 财务(9313)
- 财务管理(9287)
- 企业财务(8843)
- 机构
- 大学(183892)
- 学院(180171)
- 济(80537)
- 经济(78984)
- 管理(67794)
- 研究(64808)
- 理学(57255)
- 理学院(56644)
- 管理学(55833)
- 管理学院(55499)
- 中国(51984)
- 财(41738)
- 京(38726)
- 科学(35642)
- 所(32994)
- 财经(32232)
- 经(29250)
- 研究所(29235)
- 中心(29149)
- 农(28717)
- 江(28373)
- 经济学(25963)
- 北京(24612)
- 业大(24346)
- 财经大学(24166)
- 经济学院(23288)
- 院(23114)
- 农业(22380)
- 范(21905)
- 师范(21685)
- 基金
- 项目(113768)
- 科学(90701)
- 基金(85760)
- 研究(83443)
- 家(74764)
- 国家(74255)
- 科学基金(63469)
- 社会(54792)
- 社会科(52122)
- 社会科学(52108)
- 基金项目(44700)
- 省(41851)
- 自然(40504)
- 自然科(39570)
- 自然科学(39557)
- 自然科学基金(38887)
- 教育(38194)
- 划(36455)
- 资助(35237)
- 编号(32226)
- 成果(27618)
- 制(27093)
- 部(26964)
- 重点(26054)
- 发(23966)
- 创(23707)
- 教育部(23504)
- 国家社会(23403)
- 课题(22775)
- 创新(22447)
共检索到287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伟 宋维明
本文分析了国际主要碳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波动情况,并实证分析了国际碳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碳市场价格会受到包括配额分配制度、经济环境以及政策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当建立强制性碳交易市场,并适时引入做市商制度,制定合理的配额调控措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张祎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价格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引导企业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仍然存在“不活跃、不灵敏、不畅通”等问题,进而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府驱动机制、市场分割特征、参与体系不健全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逐步探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细化碳排放实施路径、加快大数据技术实施应用、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等对策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海全 吴强 唐明知 肖丹然
世界能源体系正处于第三次转型期,传统化石能源使用占比逐渐下降,新能源使用规模不断增加,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核心能源变革和碳交易市场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契机。本文从碳排放权稀缺性、战略商品特性、金融属性及能源转型的外部条件等角度,探讨碳交易与货币国际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借鉴碳交易市场发展促进货币国际化的国别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不足,从完善机制建设、深化金融创新、优化标准体系、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碳交易-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路径,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碳交易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荣 虢佳花 祁春节
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大批量交易为主要特征,市场竞争充分,信息集散顺畅,并且提供公正的仲裁服务,从而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产品价格的形成是市场内交易双方博弈的均衡结果,交易效率的实现与价格机制的有效形成共同决定于买卖双方追求交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及其交易效率,得出研究结论以及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农产品批发市场 交易效率 价格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强 李涛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欧盟与美国排放权市场的借鉴及启示,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基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布局、基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机制选择、基于适度干预的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二氧化碳 碳排放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奕 吕静 章成果
文章通过EMD-SVM模型考察湖北碳市场碳价格形成机制并进行碳价格预测。结果表明:碳市场供需不均衡和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对碳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EMD-SVM模型也被证实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期望能为市场决策者和参与者提供碳资产管理和风险规避保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奕 吕静 章成果
文章通过EMD-SVM模型考察湖北碳市场碳价格形成机制并进行碳价格预测。结果表明:碳市场供需不均衡和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对碳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EMD-SVM模型也被证实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期望能为市场决策者和参与者提供碳资产管理和风险规避保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涓 陈静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及环境的不断关注,二氧化碳排放权逐渐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兴交易商品。中国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交易方式的碳市场发展迅速,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碳排交易价格体系。本文从国际需求、国内供给、国内限价政策以及国际市场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价格函数 碳排放权 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志雄 王宇露
为推动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市场,本文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特点,运用价格价值理论、价格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双层价格形成机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我国7个试点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强制碳排放权交易 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控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胡垚
碳排放影子价格是衡量单位碳排放增加引起的边际产出减少的货币幅度,即环境治理的机会成本,其测算对我国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采用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以及粒子群算法对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的影子价格进行测算,同时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现行交易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其是否存在扭曲。研究结果表明:我国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在地区交易价格与影子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但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偏离,说明所在地区企业减排成本高、压力大,尤其是广东和深圳的环境治理成本较高,与此同时,湖北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
关键词:
交易价格 影子价格 价格扭曲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白滢 周任远
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碳交易价格水平及其波动情况是碳市场机制设计合理性的直接反映。文章对我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周期及其波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各个碳交易试点在履约期内价格变化具有相似的季节性特征,并且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引入对于市场活跃度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文章对于碳交易价格变化规律的探索可以作为制定市场价格波动平抑政策和设计碳金融产品的依据,并且可以为全国性碳市场制度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碳市场交易机制 价格波动特征 碳金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承智 潘爱玲 谢涤宇
碳排放权交易将在我国未来的减排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剧烈波动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是现阶段面临的紧要问题。本文对我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的深圳、天津、北京等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针对其量少价差大的特点,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剖析了其原因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稳定机制,同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交易价格 稳定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浩 刘元根 朱佩枫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碳期货市场是否具备传统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结果表明,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EUA的期现货价格各自互为格兰杰原因,说明配额交易机制下的欧盟碳排配额的期货现货价格相互引导。而CER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现货价格不是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这对于研究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中国将来建立碳期货交易所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欧盟碳排放权市场 价格发现 实证研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庆龙 刘力臻
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对碳排放权价格与市场规模的非线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价格对市场规模的影响因市场顶层设计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区间效应,表现为碳排放权稀缺性较低时,交易价格与市场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或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当碳排放权稀缺性较高时,交易价格能显著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此外,碳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也有利于地区内碳排放权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设计要逐步由"自愿减排"过渡到"强制减排",科学合理地权衡"拍卖竞价"和"免费发放"的碳排放权比重,同时也要考虑宏观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华山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将电子交易模式引入商品现货市场,有利于解决传统商品市场交易效率不高的问题,因而电子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了现货市场的价格形成功能。然而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市场功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建立VECM模型,对焦炭现货、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与现货价格相互作用,并且对期货价格有单向引导作用,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