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2)
- 2023(13536)
- 2022(11619)
- 2021(11034)
- 2020(9223)
- 2019(21582)
- 2018(21730)
- 2017(41201)
- 2016(22125)
- 2015(24856)
- 2014(24861)
- 2013(24307)
- 2012(22030)
- 2011(19658)
- 2010(19781)
- 2009(18106)
- 2008(17552)
- 2007(15170)
- 2006(13120)
- 2005(11351)
- 学科
- 济(86960)
- 经济(86877)
- 管理(68063)
- 业(65269)
- 企(56087)
- 企业(56087)
- 方法(43003)
- 数学(37467)
- 数学方法(36789)
- 中国(23279)
- 农(21829)
- 技术(21043)
- 财(19999)
- 业经(19889)
- 学(18234)
- 地方(17377)
- 理论(16809)
- 农业(14833)
- 制(14678)
- 和(14442)
- 贸(14319)
- 贸易(14307)
- 易(13886)
- 技术管理(13649)
- 环境(13326)
- 银(13125)
- 银行(13092)
- 划(12913)
- 务(12886)
- 财务(12811)
- 机构
- 大学(309142)
- 学院(308653)
- 管理(127765)
- 济(119101)
- 经济(116414)
- 理学(111588)
- 理学院(110415)
- 管理学(108195)
- 管理学院(107649)
- 研究(98509)
- 中国(72737)
- 京(65685)
- 科学(62888)
- 财(52082)
- 所(48467)
- 业大(46602)
- 农(46399)
- 中心(44954)
- 研究所(44419)
- 江(44161)
- 财经(42364)
- 北京(41470)
- 范(40404)
- 师范(40050)
- 经(38582)
- 州(36348)
- 院(36310)
- 农业(36194)
- 经济学(34572)
- 技术(34254)
- 基金
- 项目(217136)
- 科学(171457)
- 研究(159404)
- 基金(156349)
- 家(136002)
- 国家(134876)
- 科学基金(116963)
- 社会(98650)
- 社会科(93486)
- 社会科学(93460)
- 省(86631)
- 基金项目(83007)
- 自然(77174)
- 自然科(75493)
- 自然科学(75476)
- 自然科学基金(74084)
- 教育(74036)
- 划(72359)
- 编号(65348)
- 资助(64760)
- 成果(52153)
- 创(49039)
- 重点(48288)
- 部(46877)
- 发(45990)
- 课题(45214)
- 创新(45022)
- 科研(41088)
- 项目编号(40705)
- 大学(40610)
- 期刊
- 济(125567)
- 经济(125567)
- 研究(87521)
- 中国(60326)
- 管理(48887)
- 学报(47112)
- 科学(44675)
- 农(41279)
- 教育(39637)
- 财(38188)
- 大学(35986)
- 学学(33690)
- 技术(30421)
- 农业(29333)
- 融(23517)
- 金融(23517)
- 业经(21387)
- 经济研究(19882)
- 财经(19651)
- 科技(18861)
- 图书(17303)
- 经(16705)
- 技术经济(16644)
- 业(15913)
- 问题(15767)
- 理论(15095)
- 统计(14421)
- 策(14148)
- 实践(13989)
- 践(13989)
共检索到441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建民 侯光明 张勇 王俊鹏
在分析了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特征,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特点、现状和未来要求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防科技工业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和有利因素;认为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与其他行业的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不同,并提出了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运行配套条件;提出了由传统模式向这一新模式转型的建议,其包括深化体制改革、强化自主创新战略、加速成果转化和建立良性的人才管理机制等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超
首先,对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执行主体的基本构成及其相应的功能进行分析,明确国防工业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其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主体和应用主体,而国防科研院所和高校处于辅助性地位;其次,对各创新主体的内在连接机制进行分析,明确各创新执行主体通过技术连接,构成了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执行主体体系。
关键词:
国防科技工业 自主创新 主体 连接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伟 赵富洋
知识产权是实现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保证。文章在明晰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和国防知识产权内涵的基础上,对国防知识产权的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和研究了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和国防知识产权保护的关联作用。从意识、法律、管理和人才四个方面提出了在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防科技工业 自主创新 国防知识产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希宋 姜喜龙 夏志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湘黔 周德 林琳 黄麟
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成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专业体系、产学研用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创新人才摆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以国防科工教育教学体系、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和协同创新科研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激励机制、评估体系及配套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颖
文章在明晰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对知识产权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影响提出了我国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管理 国防科技 自主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荣明杰 闵功灵
本文认为,从理论、实践等几方面因素考虑,把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具体设定为“国有独资公司”是不合适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保军的任务不同,改革发展现状各异,所以从横向看,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模式,必须根据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组织形式。从纵向看,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分层次的,过于强调其特殊性止步不前是没有前途的,而任何试图“一步到位”也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 改革 目标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钦 周德群
2000年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若干的科研成果,文章在有关成果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法等方法分析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结论认为:我国科技工业科研创新能力的在最近这几年不断提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距离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
国防科技工业 创新能力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庆锋 李瑶
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资源,但国内关于这类人才的研究不足,同时也缺乏对国外关于这类人才培养成功模式的研究,而美国的“国防开拓”(H4D)项目为培养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全新模式,因此,在梳理H4D项目背景和发展现状基础上,厘清其人才培养框架和过程,总结凝练美国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可见,H4D项目的核心目标就是基于坚持问题导向的特色国防创新文化支撑来培养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运行机制覆盖多部门协同的中观层面和团队创新的微观层面,遵循开放逻辑和融合逻辑,通过“团队组建—问题明确—问题解决—方案评估”过程培养人才。H4D项目由核心目标、运行机制和创新文化构成的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与中、微观双层运行机制和两大逻辑的三重耦合,推动H4D项目高效运行,实现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美国经验给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作的启示包括:健全有组织科研体系、完善需求牵引与利益分配协同的动力机制、畅通军民双向互动渠道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莽 王九云 王一刚
本文分析了对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保障的四个特点,并探讨了对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保障过程中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赣州 范肇臻
从技术转移角度讲,国防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是通过技术扩散产生的,技术创新是由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的扩散带来的创新效应发挥作用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转移存在的障碍,考察了美国军工技术溢出传导途径的成功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防技术对于民用技术传导机制,即"由军及民"转化机制、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机制、各级政府政策投入机制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可 聂冲 范晓轩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科技发展趋势,国防科技创新必须要依靠理论和科技融合,在作战概念开发的引领下,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并构建基于作战概念开发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理顺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明确整个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破除影响协同创新的壁垒和障碍,提升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为此,文章提出基于作战概念开发的国防科技协同模式,涵盖面向输入、过程、输出、载体、管理等方面需求管理、活动协同、利益分配、知识共享、组织保障的协同创新模式框架,并对各个方面的关键主体、核心内容等进行分析。同时,从做好需求管理、加强资源整合、理顺利益共享流程、提高知识共享水平、完善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高原 李仁传 张轩豪
划清军民融合边界,判断哪些领域适合军民融合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军地活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有序发展的第一步。基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现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融合边界博弈模型,确定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边界条件,并引入补贴惩罚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算例对博弈模型结论和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边界由风险成本、协同收益、补贴惩罚机制和初始状态决定,同时影响系统演化合作稳定状态的因素包括互补性可分享资源总量、协同性影响水平、合作风险系数和补贴惩罚机制,资源转化利用水平和合作成本系数不影响演化趋势,并且政府的补贴惩罚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军地合作。
关键词:
国防科技工业 军民融合边界 演化博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凌
加入WTO,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国防科技工业的本质特征出发,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