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4)
- 2023(9533)
- 2022(7630)
- 2021(6920)
- 2020(5878)
- 2019(12887)
- 2018(12843)
- 2017(24614)
- 2016(12865)
- 2015(14095)
- 2014(13300)
- 2013(13046)
- 2012(11749)
- 2011(9763)
- 2010(10516)
- 2009(10233)
- 2008(10181)
- 2007(9423)
- 2006(8299)
- 2005(7809)
- 学科
- 业(76983)
- 企(74294)
- 企业(74294)
- 管理(59419)
- 济(55149)
- 经济(55088)
- 业经(26631)
- 财(23631)
- 方法(22084)
- 技术(19715)
- 务(19320)
- 财务(19312)
- 财务管理(19245)
- 农(19230)
- 企业财务(18258)
- 制(16641)
- 农业(14645)
- 中国(14164)
- 数学(13652)
- 数学方法(13582)
- 技术管理(13366)
- 策(13165)
- 体(12741)
- 划(12682)
- 企业经济(12374)
- 审计(12196)
- 理论(11944)
- 体制(11738)
- 经营(11577)
- 和(11312)
- 机构
- 学院(177819)
- 大学(169329)
- 济(78665)
- 管理(78193)
- 经济(77326)
- 理学(66211)
- 理学院(65717)
- 管理学(65244)
- 管理学院(64896)
- 研究(49754)
- 中国(46139)
- 财(40691)
- 京(35703)
- 财经(31311)
- 江(29438)
- 经(28373)
- 科学(25806)
- 农(24859)
- 商学(24189)
- 中心(24136)
- 商学院(24010)
- 所(23506)
- 财经大学(22916)
- 州(22839)
- 经济学(22730)
- 北京(21622)
- 业大(21390)
- 经济管理(20993)
- 经济学院(20439)
- 研究所(20034)
- 基金
- 项目(109541)
- 科学(89867)
- 研究(85615)
- 基金(80698)
- 家(67619)
- 国家(66926)
- 科学基金(61247)
- 社会(57505)
- 社会科(54742)
- 社会科学(54727)
- 省(45258)
- 基金项目(43065)
- 自然(37719)
- 教育(37601)
- 自然科(36912)
- 自然科学(36906)
- 自然科学基金(36373)
- 划(34948)
- 编号(33866)
- 业(30784)
- 创(30770)
- 资助(30668)
- 创新(27509)
- 成果(26168)
- 制(24453)
- 部(24221)
- 重点(24011)
- 发(23965)
- 国家社会(23735)
- 课题(22959)
共检索到282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綦好东 郭骏超
随着国资监管由"管企业"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型,基于政府主体的国有企业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也必须做出相应转变,以服务于改革目标的实现。笔者以国有企业审计所面临的新挑战为切入点,分析为适应国资监管转型、基于政府审计主体的国有企业审计所应进行的创新。一、国资监管转型使国有企业审计面临新挑战(一)国资监管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监控转型要求调整审计重点"以管资本为主"是国资监管新体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杨
本文以协同理论为依据,根据一组基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调查问卷及实地访谈结果,深入分析当前国有企业的政府审计、国资监督等机制安排的现状与成因,进而提出构建基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的政府审计与国资监督协同机制。并从管理协同和操作协同两个层面提出协同措施安排,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国资资本监管模式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
国资资本监管 协同 政府审计 内部审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任广乾 景曼 刘莉
国资监管体制已由“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模式向以“管资本”为主的模式转变,这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代理成本降低与政府干预弱化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水平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西部地区和金字塔层级低的国有企业中,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其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提升了国有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群慧
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是毋庸质疑的 ,当前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定位和监管国有企业的方式问题 ,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本文针对国资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 ,提出了国资委在监管国有企业方式上亟待改进的三方面问题。
关键词:
国资委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保持国有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5—2021年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民营企业而言,资管新规实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降低金融化水平,减少银行借款,进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以及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却削弱了资管新规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会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进而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和每股经济增加值。上述研究结果不但为治理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还对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资管新规 国有企业 过度负债 影子银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昆 肖土盛 郑世杰
现有研究认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足是其创新效率损失的根本原因,但该结论主要基于产权改革和高管单轨薪酬契约的假设前提,忽视了在不改变国有企业性质和地位的情形下,仅通过改变高管团队薪酬契约设计能否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问题。本文立足国有企业双轨薪酬制度改革的现实背景,通过手工收集2007—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探究了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机制实现。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创新产出均具有促进作用;当职业经理人担任CEO时,更有利于发挥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地方国有企业、高竞争行业国有企业以及《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政策颁布后,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视角不仅回应了有关“民营化”的理论争议,还拓展了高管薪酬的研究领域,对当下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曹玲
(一)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监管的现状1.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由于企业按月按年报送的财务报告周期间隔长,数据颗粒度较为粗放,导致地方国资监管机构无法对企业经营活动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企业财务信息以经营成果数据为主,侧重事后监管,过程性信息较为缺乏,难以为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开展事前或事中监管提供支撑。2.数据分析与利用。地方国资监
关键词:
国资监管机构 管控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益生
试论国有企业监管曹益生国有企业、国营企业或国有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世界上尽管各个国家在社会制度上有所异同,但几乎所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具有国有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历年来经久不变的国有企业状况正由兴旺走向困难的境地。现...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潘孝珍 燕洪国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本文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的经验证据表明,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且政府审计能够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只有在较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下,政府审计才能发挥对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调节作用,而在较差的法律制度环境下,政府审计不能提升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我国应积极发挥政府审计对于企业治理的潜在威慑力,建立政府审计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并大力提升地区法律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虎 于仁竹
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本文在阐述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山东省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明显;国有经济结构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考核机制的促进作用较小;经营者选聘机制制约了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
关键词:
国有资产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 自主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对滞后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瓶颈”。我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都具有技术较为先进、资金较为雄厚和人力资源丰富的诸般优势。但他们为何目前都缺乏活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创新。一般意义上的制度就是标准化准则。人类的所有行为都需要一定的有利于社会活动的标准化准则。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是确定个人、企业、家庭和其他决策单位作出行动路线选择的选择集的规则和行为准则。企业实际上是建立在规则和行为准则上的规制结构。制度对个人和集团行为的统一协调作用代表了人际交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武立东 范家瑛 王凯
股利政策相关研究发现了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在职消费、盈余管理等短期行为问题,但是较少文献关注股利相关政策与公司长期行为的关系,尤其是该政策可能引发的创新驱动问题。本文选择财政部、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收益分配政策》)实施前后三年(2004—2010)作为样本区间,并以该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收益分配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受该政策影响的民营企业来说,央企的创新水平在新政策实施后显著提高。同时,本文使用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效应、替换变量、PSM匹配及剔除其他解释等方法开展稳健性检验,结果保持一致。影响机理检验发现,收益分配政策通过转变经营目标和强化外部监督来提高国有企业创新水平。并且,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收益分配政策》的创新提升效应仅在内部治理机制(如较强董事会胜任力和高管技术能力)和外部治理机制(如较高分析师关注度和外部环境丰富度)较完善的样本公司中存在。本文研究补充了收益分配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公司治理机制分析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论对相关部门制定收益分配和公司治理政策具有较强的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蒲柯竹 孙子惠
基于金字塔层级结构是地方政府下放权力给国有企业的一种途径的假说,对国有企业放权改革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字塔层级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非国有企业,金字塔层级的提升降低了创新投入水平,体现出"坏"的一面;在地方国有企业中,金字塔层级的提升带来更高的创新投入水平,体现出"好"的一面;在中央控制企业中,放权的效果不明显。可见,金字塔层级的提升是政府放权的一种有效方式。另外发现放权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的影响部分依赖放松薪酬管制实现。研究结论对充分认识金字塔层级的作用、提高地方国有企业创新性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字塔层级 放权改革 企业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志刚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与企业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逻辑地推演出,企业制度必须具备化解风险(主要是财产约束)、自我发展、激励兼容三大功能。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现行股份制均不完全具备上述三大功能,这正是国有企业改革难以顺利推进的症结之所在。构造新的企业制度的必要性是显见的,但必须考虑在特定历史阶段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的可塑空间。"混合"股份制企业制度既具备上述三大功能,又符合我国国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可选模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本文重点关注经济结构转型对国有企业创新升级的影响,并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进一步考察混合所有制这一股权结构因素的调节效应。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所得结果表明:第一,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升级水平三方面衡量企业创新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对国有企业创新升级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第二,混合所有制优化了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放大了经济结构转型对国有企业创新升级的正面效应;第三,对于处于不同政府治理绩效水平和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国有企业而言,经济结构转型对国有企业升级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经济结构转型 混合所有制 企业创新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