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08)
2023(17128)
2022(14315)
2021(13185)
2020(11409)
2019(25552)
2018(25448)
2017(48480)
2016(26791)
2015(29534)
2014(29421)
2013(28795)
2012(26441)
2011(23305)
2010(23721)
2009(22764)
2008(23122)
2007(20846)
2006(18505)
2005(17208)
作者
(76638)
(64024)
(63890)
(60700)
(40784)
(30600)
(29011)
(24717)
(24289)
(22906)
(21922)
(21440)
(20621)
(20467)
(20305)
(19588)
(18942)
(18885)
(18586)
(18267)
(16000)
(15969)
(15768)
(14641)
(14430)
(14362)
(14342)
(14304)
(12801)
(12636)
学科
(109410)
经济(109242)
(105746)
管理(95218)
(94450)
企业(94450)
方法(50562)
(42073)
数学(41354)
数学方法(41082)
(33223)
业经(33053)
(32271)
(29716)
财务(29676)
财务管理(29621)
中国(28577)
企业财务(28305)
(23551)
农业(23064)
(23004)
银行(22953)
(21815)
(21711)
金融(21704)
技术(20402)
理论(19747)
体制(19543)
(18805)
贸易(18795)
机构
学院(380026)
大学(377227)
(160292)
经济(157135)
管理(149723)
理学(127688)
理学院(126466)
管理学(124736)
管理学院(124046)
研究(121855)
中国(101293)
(84720)
(78394)
科学(70711)
(68280)
财经(65344)
(61567)
(59452)
(59250)
中心(56683)
业大(56187)
研究所(54800)
农业(53753)
经济学(49457)
北京(49059)
财经大学(48516)
(46025)
经济学院(44782)
(43793)
商学(42792)
基金
项目(244558)
科学(193360)
基金(179867)
研究(177347)
(156767)
国家(155381)
科学基金(134464)
社会(115275)
社会科(109251)
社会科学(109224)
(95648)
基金项目(94818)
自然(86910)
自然科(84980)
自然科学(84952)
自然科学基金(83573)
教育(82230)
(79885)
资助(73740)
编号(69576)
成果(56861)
(55346)
重点(54698)
(53669)
(50702)
(49757)
(49604)
创新(49575)
课题(48936)
国家社会(48179)
期刊
(180627)
经济(180627)
研究(114690)
中国(78615)
(72350)
(63010)
管理(60825)
学报(59578)
科学(53660)
(47075)
金融(47075)
大学(46114)
学学(44172)
农业(41636)
教育(36048)
财经(34374)
技术(32727)
业经(29807)
(29404)
经济研究(28679)
(24677)
问题(23425)
财会(20238)
技术经济(19773)
(19294)
(18698)
会计(18156)
世界(17739)
现代(17713)
国际(17598)
共检索到582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和军   张依  
推动国资监管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是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关键方向。本文基于沪深A股数据,以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的组建为切入点,以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机制分析表明,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过度投资抑制机制、“脱实向虚”纠正机制间接提升了国企抗风险能力。异质性分析显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效应还受行业、区域、公司治理因素影响。行业维度,垄断性、高技术行业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区域维度,央企与东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公司治理维度,具有较高混改程度、内部控制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股权激励程度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轩宇   马丽伟   王艳   谢志华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攻方向。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及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一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对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政府偏好转嫁导致的国有企业资本过度投资倾向,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强度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提高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2)异质性检验发现,当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劳动者议价能力较弱时,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主要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但对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4)排除了“负向盈余管理”以及“工资侵蚀利润”替代性假说对研究结论的干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任广乾   景曼   刘莉  
国资监管体制已由“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模式向以“管资本”为主的模式转变,这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代理成本降低与政府干预弱化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水平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西部地区和金字塔层级低的国有企业中,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其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提升了国有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鑫  张书敏  窦炜  
文章以2015年末我国实施的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地方国有并购重组企业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审计体制改革的治理监督作用对地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可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审计改革能够显著提升政府审计的治理监督作用,提高地方国有企业并购交易中的业绩承诺可靠性;(2)基于地方审计改革力度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和经费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力度越大,对地方国有企业并购业绩承诺的监管效果越好;(3)在地方审计改革监督效果提升的作用渠道分析中,政府审计能够通过加强其对违规问题的揭示和处罚更好地治理并购业绩承诺可靠性问题,但相关建议和指导并未能发挥显著的强化作用;(4)就地方审计改革对业绩承诺可靠性的影响机制而言,政府审计能够从业绩“失诺”现象产生的动因及显性表征切入,通过对并购溢价和大股东减持问题的治理,促进业绩承诺可靠性的提高。文章为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正  翟胜宝  张静  
“处僵治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痛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难点。虽然引入国有资本后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产权屏障,但是其成本加成效应也不容小视。本文以2008—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引入国有资本未能有效化解民营企业的僵尸化风险,从整体样本来看,反而推高了僵尸化风险,并且这一作用在劳动密集程度大、行业垄断程度高以及地区制度环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提高了雇员成本、代理成本以及政府补助,同时增加了管理者惰性,进而加剧了民营企业僵尸化风险。动态回归结果证实了引入国有资本在金融危机时期的积极作用。在区分不同参股主体后发现,通过相关部门直接出资的股东更加注重维护政府形象,引入这类资本缓解了民营企业僵尸化问题,而国有法人股是诱发民营企业僵尸化风险的主导力量。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优化混合所有制实施路径以及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妮  张宗益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对高管在职消费的监管是难点之一,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为其提供了支持。在中国,在职消费被认为是企业高管的一种重要替代激励,但其激励效应究竟怎样?为什么要加强监管?本文从契约的非正式履约机制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职消费是高管通过与所有者达成关系契约而形成的一种非正式激励,关系契约的自我履约性和不能被第三方证实的特点导致其激励水平高但激励效应弱。随后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针对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CMM),验证了在职消费的这种弱激励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李娟  熊凌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迈入“管资本”为主的新阶段,研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成效、机制以及改革所致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改革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能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且主要是抑制过度投资。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通过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减轻政策性负担两条内在机制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改革力度越大,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效果越强;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通过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了国有企业公司价值的提升。因此,要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动政府放权改革,发挥公司监督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保持国有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5—2021年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民营企业而言,资管新规实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降低金融化水平,减少银行借款,进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以及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却削弱了资管新规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会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进而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和每股经济增加值。上述研究结果不但为治理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还对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洪金明  刘晗  王宁  
以A股国有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在2013年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之后更加明显,在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在于提高高管薪酬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股权混合制衡度和超额委派董事均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从企业风险承担的视角证实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借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代彬  彭程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04~2009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高管控制权与企业资本扩张行为的关系及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发现:高管控制权与企业的投资扩张及多元化扩张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当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流时,其正相关程度更大。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较强的高管所实施的多元化扩张战略会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仕华  卢昌崇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要打破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的体制障碍,加强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相互融合。那么,那些具有跨体制(即跨越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两种体制障碍)联结关系的国有企业高管,是否会有助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呢?鉴于"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条重要改革途径,因此本文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数据考察国有企业高管跨体制联结对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高管没有跨体制联结关系的情况相比,当国有企业高管拥有跨体制联结关系时,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的可能性较大;当跨体制联结关系是由内部董事形成,对于发生在管制性行业和不影响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股权转让,高管跨体制联结对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的正向影响越强。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跨体制联结主要通过传递交易信息和环境信息、缓解意识形态障碍等机制影响国有股权向私营企业转让。这些发现意味着,搭建国有企业高管与私营企业高管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创造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平交易环境,对助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仕华  卢昌崇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要打破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的体制障碍,加强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相互融合。那么,那些具有跨体制(即跨越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两种体制障碍)联结关系的国有企业高管,是否会有助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呢?鉴于"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条重要改革途径,因此本文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数据考察国有企业高管跨体制联结对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让股权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高管没有跨体制联结关系的情况相比,当国有企业高管拥有跨体制联结关系时,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土盛  孙瑞琦  
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为背景,从企业绩效的视角对改革试点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本文研究发现,母公司进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将显著提升其所属上市公司的会计绩效和市场绩效,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主要通过放权机制(降低政府干预)、监督机制(降低代理成本)和激励机制(增加外部薪酬差距)影响企业绩效。本文研究对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扩大和完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引,也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进而实现国有经济乃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翠   张龙平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央企集团审计结果公告,研究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审计覆盖面的扩大能够强化这种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国家审计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强监事会效能发挥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低和所处地区信息透明度低的国有企业,国家审计对其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文章丰富了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治理效应的研究,对提升企业环保投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恒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核心内容之一。经过前期试点和充分调研论证,财政部、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审议通过后,国务院予以印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