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8)
- 2023(7515)
- 2022(6050)
- 2021(5475)
- 2020(4713)
- 2019(10411)
- 2018(10191)
- 2017(19988)
- 2016(10811)
- 2015(12010)
- 2014(11685)
- 2013(11798)
- 2012(10806)
- 2011(9320)
- 2010(9671)
- 2009(9440)
- 2008(9988)
- 2007(9023)
- 2006(8246)
- 2005(7869)
- 学科
- 业(70102)
- 企(67629)
- 企业(67629)
- 管理(50936)
- 济(50529)
- 经济(50454)
- 业经(24510)
- 财(24375)
- 税(21898)
- 方法(20667)
- 税收(20447)
- 收(20275)
- 农(18928)
- 务(18349)
- 财务(18345)
- 财务管理(18336)
- 企业财务(17365)
- 技术(14667)
- 农业(14414)
- 数学(13190)
- 数学方法(13085)
- 策(12691)
- 和(11996)
- 企业经济(11909)
- 划(11555)
- 制(11082)
- 经营(10834)
- 理论(10762)
- 技术管理(9941)
- 中国(9764)
- 机构
- 学院(164846)
- 大学(158232)
- 济(70425)
- 经济(69330)
- 管理(67648)
- 理学(57855)
- 理学院(57322)
- 管理学(56694)
- 管理学院(56393)
- 研究(49181)
- 财(40538)
- 中国(40484)
- 京(32493)
- 财经(30528)
- 科学(28622)
- 农(27857)
- 经(27545)
- 江(27109)
- 所(25167)
- 研究所(22139)
- 财经大学(22115)
- 业大(21964)
- 农业(21947)
- 中心(21152)
- 经济学(20820)
- 州(20579)
- 商学(20495)
- 商学院(20329)
- 北京(20219)
- 经济学院(18975)
- 基金
- 项目(100112)
- 科学(81008)
- 研究(75205)
- 基金(74623)
- 家(63699)
- 国家(63061)
- 科学基金(56135)
- 社会(49713)
- 社会科(47192)
- 社会科学(47178)
- 省(39792)
- 基金项目(39481)
- 自然(35608)
- 自然科(34864)
- 自然科学(34853)
- 自然科学基金(34328)
- 教育(32608)
- 划(31905)
- 编号(30046)
- 资助(29500)
- 业(29226)
- 创(24794)
- 成果(24046)
- 创新(22165)
- 部(22016)
- 重点(21969)
- 发(21619)
- 制(21458)
- 国家社会(20800)
- 性(20713)
共检索到253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佐
为纪念1984年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二步改革和工商税制改革20周年,本文详细回顾了1984年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二步改革和工商税制改革的背景及过程,论述了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一步、第二步改革和工商税制改革的原则及内容,总结了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二步改革和工商税制改革的作用及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军森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对专业银行企业化问题的研究工作亦在深入,但却极少涉及对金融企业利润上交形式进行彻底改革的问题。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现行国家与国营金融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法利少弊多现行国家与国营金融企业的利润分配行为明显地有许多弊端。首先,专业银行基层行处除了留下很少的利润留成之外,其余全部逐级上交给了总行,然后由各专业银行总行把这些利润再缴纳给财政部,而财政部规定各专业银行的留成比例远远少于其他国营企业缴纳税金后的留利水平,造成专业银行多劳不能多得;其次,国营金融企业留成占利润的比例逐年下降,企业发展基金的缺口越来越大,特别是农业银行。再次,由于国营金融企业没有实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爱文
一、企业:用人主体地位的恢复 与用人行为的变化 劳动制度改革的主线是扩大企业用人的自主权与劳动者就业的自主权,推动二者向用人与就业主体的地位过渡。企业用人自主权的扩大主要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围绕在新招工人中推行劳动合同制开始的。企业获得了对新招工人自已适应劳动关系的权利。经历了八十年代后期的优化组合。九十年代初期的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改革,企业的用人主体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才兴
墨西哥整顿国营企业起始于80年代初期的债务危机,80年代末期非国有化进程明显加快,至1992年基本告一段落.其整顿及私有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整顿采取渐进方式,有计划地缩减国营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伟
(一)国营企业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已有两年了。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活力,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为了能全力抓住中央指出的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使企业变成具有凝聚力、幅射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实体;为了能胜利实现“七五”计划提出的基本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必要对第二步利改税以来的实践作一些研究,探讨如何把第二步利改税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税收作为经济杠杆对社会经济生活运行的调节作用,增强企业的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据国务院经贸办公室六月底统计,国内1421个国营亏损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占全部国营亏损企业的3.7%。目前,国营亏损企业仍有12247个,占国营企业总数的32.5%。中央直属企业扭亏步伐最
关键词:
亏损企业 中央直属企业 亏损总额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秀君
新加坡的国营企业在当地称为“和政府有联系的企业”(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本文中简称为“政联企业”或“政联公司”,指新加坡政府拥有对投资股份控制权的公司。政府投资一般占公司资本的1/4以上。政府通过某个控股公司,主要是淡马锡及新加坡科技集团公司等对政联企业实行有效的控股。在所有的控股公司中,淡马锡是最大的一个。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振鹏 柯小星
国营企业作为一级投资主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投资权,这是投资体制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确定国营企业的投资权,实际上也就是确定国营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分配权,因而如何合理地界定国营企业投资权限,事关我国资源能否实现优化配置,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能否实现正常运转。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秀君
成功的新加坡国营企业张秀君新加坡的国营企业在当地称为“和政府有联系的企业”(GovernmentLinkedCompanies),本文中简称为“政联企业”或“政联公司”,指新加坡政府拥有投资股份控制权的公司。政府投资一般占公司资本的1/4以上。政府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任明
编者按: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搞活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大问题。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新加坡同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新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1949年10月以来,我国通过没收接管官僚资本、赎买和改造私人资本、以及大量新的投入等途径,迅速建立和壮大了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经过40多年的建设,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国营企业和事业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总额1991年已达17300多亿元。但是在较长时期,我国按照非商品经济体制管理国有企业。对投入企业的资本金,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和相应责任,影响了企业面向市场的自主经营和平等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多种利益主体已逐步形成,理顺产权关系已成为增强国营企业活力的基础环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维新 曾明德
本文认为,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演变,国外经历了数十年之久的渐进过程,中国则表现为较短的突变过程。而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恰好为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平这一时期提出的管理思想,集中表现为5个方面:(1)人本管理思想;(2)全面质量管理思想;(3)技术优先思想;(4)大市场营销思想;(5)管理出效益思想。深入研究小平在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目前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萍 赵凌冰
日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导入文化观念的管理理论,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日本企业文化其管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既实现组织内部的均衡, 又实现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均衡,在均衡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管理。这一特殊结构特征直接导致了群体封闭的竞争机制,其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以群体为载体的竞争机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压抑了个体竞争,也阻碍了对外交往,如不改革,将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障碍。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管理结构 均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小洪 张军扩
日本国营企业民营化的基本情况、特点及其启示陈小洪,张军扩1994年1月,我们对日本国营企业民营化的情况做了专题调查,对最引人注目的三个原国营企业(国有铁道、日本电信电话公司、日本烟草专卖公司)的改革作以下介绍。一、民营化改革的基本情况及效果1.日本公...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婷
在新中国国有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是建立国营企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没收官僚资本企业转化而来的新国营企业,在解决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后,还必须解决生产关系的变革问题,这类企业必须经历脱胎换骨的自身改造和建制,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生产关系。本文以"接收、清点与恢复生产";"组织系统的初步整改";"管理制度的废旧立新"三大重要步骤为主线,梳理、分析上海国营纺织企业从原封不动地接管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到彻底裁撤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从逐步展开企业组织系统的整编改组,到形成厂部、车间、生产产小组三级管理体制;从废除一系列封建压迫制度,到建立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的...
关键词:
接管 改造 建制 民主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