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1)
- 2023(4597)
- 2022(4238)
- 2021(3886)
- 2020(3617)
- 2019(8568)
- 2018(8520)
- 2017(16674)
- 2016(9591)
- 2015(11156)
- 2014(11478)
- 2013(11655)
- 2012(11114)
- 2011(10184)
- 2010(10343)
- 2009(9737)
- 2008(9900)
- 2007(9272)
- 2006(7771)
- 2005(6936)
- 学科
- 济(41109)
- 经济(41073)
- 业(24310)
- 管理(24065)
- 方法(22255)
- 数学(20113)
- 数学方法(19964)
- 企(18707)
- 企业(18707)
- 农(11633)
- 学(10493)
- 财(10328)
- 中国(9342)
- 贸(8328)
- 贸易(8328)
- 地方(8160)
- 易(8035)
- 农业(7524)
- 制(7201)
- 业经(7146)
- 和(6402)
- 务(6376)
- 财务(6362)
- 财务管理(6341)
- 企业财务(5943)
- 银(5758)
- 银行(5728)
- 融(5581)
- 金融(5577)
- 环境(5504)
- 机构
- 大学(147683)
- 学院(146056)
- 济(57848)
- 经济(56506)
- 管理(52425)
- 研究(51618)
- 理学(45170)
- 理学院(44574)
- 管理学(43698)
- 管理学院(43428)
- 中国(37134)
- 科学(35372)
- 农(35048)
- 京(31295)
- 所(28761)
- 农业(28287)
- 业大(27509)
- 研究所(26417)
- 财(25630)
- 中心(23941)
- 江(22824)
- 财经(20629)
- 北京(19243)
- 经(18609)
- 农业大学(18593)
- 范(18343)
- 经济学(18069)
- 师范(18068)
- 州(17772)
- 院(17507)
- 基金
- 项目(96907)
- 科学(73218)
- 基金(68361)
- 研究(65424)
- 家(61070)
- 国家(60588)
- 科学基金(49774)
- 省(39439)
- 社会(38972)
- 社会科(36800)
- 社会科学(36783)
- 基金项目(36706)
- 自然(33981)
- 划(33212)
- 自然科(33141)
- 自然科学(33117)
- 自然科学基金(32529)
- 教育(30553)
- 资助(28827)
- 编号(26737)
- 重点(22390)
- 成果(22076)
- 部(21255)
- 发(21091)
- 计划(20314)
- 创(19757)
- 科研(19506)
- 科技(18651)
- 课题(18638)
- 创新(18616)
共检索到209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华明 梁坤南 周再知 杨伟
对采自广东省电白县的土沉香分创伤组和结香组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通过rDNA中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鉴定其为10个种。从创伤组来看,创伤短期之内,其真菌种类出现了增多的现象,这一阶段是始结香的前期,大量的致病菌的侵染可能导致结香的发生,创伤结香过程与致病菌有着必然联系。从结香组来看,未结香、始结香和已结香部分的真菌种类则依次减少,始结香部分和已结香部分的的真菌多数相同,包括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再育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哈茨木霉Hypocrea lixii,这些真菌能促进沉香的形成。
关键词:
土沉香 真菌 分子鉴定 ITS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东光 郭淑红 徐大平 张宁南
【目的】为了筛选出一种高效促进土沉香结香,还能保障土沉香树体生长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物(茉莉酸甲酯、脱落酸、6-苄基嘌呤、乙烯利)(T1组)、无机盐混合物(氯化钠、氯化亚铁、亚硫酸氢钠)(T2组)及真菌(黑绿木霉、腐皮镰孢、葡萄座腔菌、龙眼焦腐病菌)(T3组)共3类12种处理进行人工滴注处理8年生土沉香,探讨不同处理对土沉香生长(胸径、树高和冠幅)和结香(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香面积、结香长度)的影响。【结果】在生长方面,所有处理均对土沉香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且对树高和冠幅生长无显著影响。其中,T1组各物质质量浓度为1、0.01、0.50和0.05 mg·g~(-1)(处理3),T2组为3、20、10 mg·g~(-1)(7号处理)和葡萄座腔菌(11号处理)对土沉香胸径影响最小。在结香方面,T1组各物质质量浓度为0.50、1、0.05、1(2号处理)和T2组为1、2.5、5 mg·g~(-1)(6号处理)以及T3组的腐皮镰孢(10号处理),土沉香结香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提高。同时,6和10号处理的结香面积和结香长度值为各组中最大。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沉香生长和结香指标在各处理条件下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加权分析发现,6和10号处理综合得分位居第1、2位,不仅有效诱导了土沉香结香,对其生长也影响较小。【结论】12种人工诱导土沉香结香的方法可以促进树体结香,但会减缓树体的生长,所以结香是树体生长和防御相权衡的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泽坤 陈媛 晏婷婷 李改云
【目的】比较奇楠沉香与普通沉香分泌物分布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分析2种沉香燃香烟气抑菌效果,为奇楠沉香的品质评价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批次奇楠沉香和9批次刀砍法普通沉香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切片法比较2种沉香分泌物分布,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2种沉香分泌物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探究2种沉香线香燃烧后的烟气成分,并基于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评价燃香烟气成分对空气中自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奇楠沉香与普通沉香分泌物主要分布在内含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细胞,奇楠沉香中2种结构的组织比量大于普通沉香。奇楠沉香分泌物含量明显高于普通沉香,2种沉香分泌物主要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奇楠沉香分泌物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低于普通沉香,色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大于普通沉香。奇楠沉香分泌物中色酮类化合物以2-(2-苯乙基)色酮和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为主,二者相对含量之和达77.3%,普通沉香仅1.5%。奇楠沉香与普通沉香线香燃烧后的烟气成分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以及色酮类化合物,与分泌物主要化学成分相比,烟气成分含有大量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分泌物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分泌物裂解产物和木材裂解产物。2种沉香燃香烟气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杀灭率达99%以上,但奇楠沉香燃香烟气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抑制效果略优于普通沉香。【结论】奇楠沉香与普通沉香分泌物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由不同化学类型白木香结香产生,奇楠沉香具有丰富的2-(2-苯乙基)色酮和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由其制备的线香燃烧后烟气抑菌效果略优于普通沉香。
关键词:
奇楠沉香 普通沉香 分泌物特性 抑菌活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开彬 祝文娟 潘文 何紫迪 朱报著 Nguyen Duy Kien 黄少伟
【目的】在我国野生土沉香被大量被采伐,种质资源越来越少,甚至面临消失的情况下,为了利用与保护野生土沉香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种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基于我国11个土沉香种源群体和越南2个土沉香种源群体的SRAP结果,应用POPGEN32软件对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计算。【结果】各群体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171 5~0.539 4,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49 1~0.483 7,多态位点百分比的变化范围为42.03%~76.81%。运用GenAlex 6.4软件对土沉香13个群体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结果显示有30%的遗传变异来自土沉香群体间,70%的遗传变异来自土沉香群体内。【结论】13个土沉香种源有中度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野生土沉香种质资源正日渐稀少,应该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雷 刘小金 李小飞 方小英 徐大平 郑卓江
【目的】奇楠沉香是白木香中的易结香品系,不同品系的奇楠沉香对同一地区的环境适应性不同。为了解26个奇楠沉香品系在广东潮州地区的生长情况,筛选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系。【方法】以26个奇楠沉香品系为研究材料,调查种植1年后试验林的生长性状和光合生理特征,分析不同品系间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筛选长势优良的品系。【结果】不同奇楠沉香品系之间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冠幅以及气体交换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保存率的变化范围为44.4%~92.2%,保存率最高的是Diao YW,最低的是Xiang SYH;苗高的变化范围为103~174 cm,地径的变化范围为18.5~36.1 mm,冠幅的变化范围为43~94 cm,苗高、地径和冠幅最大的都是Jin SY,最小的都是Bo LZ。相关性分析显示地径与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P <0.05),冠幅与保存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聚类分析将26个参试品系分为3类,第2类长势最好,保存率和苗高分别在83.3%和144 cm以上,包括Diao YW、Lan BS、Jin SZ、Jin SY和Xiang J;第3类长势最差,保存率和苗高分别低于64%和130 cm,包括Xiang SYH、Xi GY、You YZ、Hong GJY和Bo LZ;第1类长势居中,保存率和苗高介于第2类和第3类之间。【结论】26个奇楠沉香品系中的Diao YW、Lan BS、Jin SZ、Jin SY和Xiang J生长速度快且保存率高,适宜在潮州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奇楠沉香 生长分析 资源评价 种质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士泉 南亚宁
对不同区域沉香和龙眼的土壤有机质及全量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全量磷钾含量差异显著(P<0.05)。海口市不同区域的沉香土壤有机质及全钾含量差异极显著,全量氮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澄迈县不同区域的龙眼土壤有机质及全磷量差异极显著,全氮和全钾差异不显著。从整体的分析结果可知,龙眼土壤的有机质及全量氮磷钾含量均高于沉香土壤的含量。
关键词:
沉香 龙眼 土壤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高峰 周再知 赵威威 张青青 黄桂华
【目的】探究土沉香树干填充CO_2诱导结香过程与抗逆防御反应,阐明外源CO_2诱导下树体结香效应及生理防御机制。【方法】以11年生土沉香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即每隔7天(T1)和15天(T2)充气1次、树干打孔(CK1)和不作任何处理(CK2),持续处理3个月。充气开始后第30、60、90、120、150天钻取木芯,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处理结束后7和10个月取样观察木质部细胞内含物变化,测定结香范围及醇溶性提取物和沉香四醇含量。【结果】1)土沉香树干填充CO_2可加速木质部射线薄壁细胞和导管内淀粉的转化,侵填体随诱导时间增长而增多;T1处理结束后10个月时,射线薄壁细胞和导管被完全堵塞;2)与CK1和CK2相比,CO_2处理下木质部变色范围增大,其中T1处理变色范围最大,纵向变色长度26.45 cm、横向变色宽度4.17 cm、径向变色深度9.87 cm;3)随诱导时间增长,T1和T2处理结香区的醇溶性提取物和沉香四醇含量逐渐升高,且均显著高于CK1和CK2;4) T1处理第60天POD、CAT活性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但第150天POD活性仍高于CK2,CAT活性与CK2无显著差异;第90天SOD活性下降,而后缓慢上升;MDA含量先下降后升高,第90天达到最低值,且明显低于CK2;第150天时,SOD活性、MDA含量与CK2无显著差异。【结论】1)外源CO_2可显著促进木质部射线薄壁细胞内淀粉的转化,增大导管和射线薄壁细胞内侵填体堵塞面积;2)外源CO_2可诱导土沉香木质部变色,随诱导时间增长,树干木质部纵向、横向和径向变色长度增长,纵向变色面积增加;3)外源CO_2可诱导土沉香形成沉香块且质地细腻,最优处理10个月时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达21.27%,沉香四醇含量达0.29%,分别是CK1的1.42和2.11倍;4)外源CO_2可在短期内诱导POD、CAT抗氧化酶活性升高,降低MDA含量,激活土沉香树体的抗逆防御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媛 尚丽丽 杨锦玲 李改云 殷亚方 戴好富
【目的】建立有效、准确、科学的野生沉香鉴别技术,为沉香的鉴定和品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10批次野生沉香进行鉴别。【结果】10批次野生沉香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整体较高,明显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10.0%;野生沉香的显色反应除呈现人工沉香的樱红色或浅樱红外,还出现紫堇色、浅红色和浅紫色在内的多样性显色,可辅助鉴别野生沉香;薄层色谱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且野生沉香样品在薄层鉴别中呈现清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蒋楚楚 辛静静 夏树全 罗平 邵果园 崔永一
【目的】从蕙兰‘红香妃’Cymbidium faberi ‘Hongxiangfei’中筛选获得兰科Orchidaceae植物病害生防菌,为蕙兰菌根化栽培及绿色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蕙兰‘红香妃’健康根段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内生真菌;以5株常见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生物防治效果最优的内生真菌,并用活体接种法验证其抑菌效果。【结果】在蕙兰‘红香妃’健康植株根段培养中共分离筛选出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4株属于毛壳属Chaetomium spp.,1株属于镰刀属Fusarium spp.,另1株属于赛多孢属Scedosporium spp.。在平板对峙培养中发现:6株内生真菌对5株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Z2菌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兰花茎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为67.51%;Z3菌株蝇生二叉毛壳菌Dichotomopilus funicola对兰花炭疽病致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达68.56%。活体接种试验表明:经Z3菌株处理组,春兰‘绿云’ C. goeringii ‘Lüyun’病叶率、病情指数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结论】Z3菌株是筛选出的防治兰科植物病害的优势拮抗生物防治菌。图4表2参3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晏婷婷 李改云 陈媛
【目的】分析沉香主要成分在燃烧过程中的挥发或裂解方式 ,比较国产、惠安系和星洲系3个产区沉香燃烧释放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差异,确认对沉香燃烧香气有贡献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及其来源,解释沉香燃烧气味形成原因,为沉香产地识别和香气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馏和乙醇提取沉淀方法分离沉香树脂部分中倍半萜类和2-(2-苯乙基)色酮类(PECs)特征成分,应用热重(TG)分析倍半萜类、PECs化合物和木材部分的热质量损失模式,使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分析不同产区沉香燃烧烟气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确认气味活性化合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3个产区沉香燃烧释放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收集燃烧沉香产生的烟尘,运用液相质谱(LC-MS/MS)联用分析其中PECs成分组成,采用HS-GC-MS分析加热后的PECs标准品,探究沉香中PECs化合物裂解机制及其对燃烧气味的影响。【结果】1)沉香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在200 ℃以内完全挥发,PECs化合物质量在150~350 ℃缓慢降低,木材在250 ℃以上迅速燃烧。2)沉香燃烧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芳香族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为沉香燃烧气体提供辛、甜、杏仁、花香等丰富的气味;国产沉香中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3,4-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酚等7种化合物释放量与样品乙醇提取物含量负相关,这些化合物主要为沉香燃烧烟气提供烟熏、粉尘和木材气味。3)倍半萜类关键香气化合物桉油烯醇、cis-桉叶-6-烯 -11-醇、愈创木醇的相对含量在国产沉香中最高,惠安系沉香中次之,星洲系沉香中最低。4)沉香燃烧烟尘中含有多种Flidersia型 2-(2-苯乙基)色酮类(FTPECs)化合物,但未检测到四氢2-(2-苯乙基)色酮类(THPECs)化合物。沉香四醇裂解释放苄基丙酮和苯甲醛,2-(2-苯乙基)色酮高温裂解不仅生成苯甲醛、苯乙醇等6种芳香族化合物,还能挥发进入空气。【结论】沉香的主要成分倍半萜类、PECs化合物和木材燃烧过程中热质量损失模式不同,倍半萜类化合物直接挥发进入空气,PECs化合物和木材裂解生成多种芳香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气味,对沉香燃烧香气有重要影响。不同产区沉香燃烧后释放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星洲系与惠安系和国产沉香差异较大。高温下不同种类PECs裂解生成芳香族化合物种类和含量不同,FTPECs可部分挥发进入空气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高峰 周再知 黄桂华 赵威威 张青青 李明
[目的]研究氮气对土沉香结香的诱导作用及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土沉香结香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以11年生土沉香树为材料,采用树干打孔填充氮气和打孔处理,氮气每隔7d填充1次,连续填充3个月,以不打孔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结束后6个月和10个月,从木质部沉香区和过渡区取样测定醇溶性提取物和沉香区沉香四醇含量;于第1次充气后30,60,90,120和150 d钻取树干木芯,测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可溶性糖和总糖、淀粉)含量及淀粉相关酶活性,分析醇溶性提取物和沉香四醇含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结果](1)氮气诱导处理下,土沉香木质部沉香区和过渡区醇溶性提取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尚丽丽 陈媛 晏婷婷 邹献武 李改云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既适用于野生沉香也适用于人工沉香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为沉香的科学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柱温31℃,检测波长252 nm。以29批次的参考样品和验证样品为研究对象,优化沉香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考察所建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沉香样品共有的高效液相特征峰。【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所建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选定野生沉香和人工沉香高效液相图谱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2%,具有较好的保留重现性。验证结果表明,所建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对15批次验证样品可以有效、准确鉴别,其中,5批次伪品沉香无法与特征图谱匹配,6批次野生沉香、4批次人工沉香验证样品均符合沉香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结论】29批次样品兼顾野生沉香和人工沉香的特点,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沉香质量。所建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对野生沉香和人工沉香具有普适性,且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沉香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沉香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特征图谱 鉴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高健 侯成林
为鉴定竹黄相关真菌,该试验从安徽南部竹林采集的竹黄菌子实体上分离纯化出50株真菌,对形态上有显著差异的代表性菌株进行18S rDNA/ITS rDNA序列测定,系统学分析表明,这些真菌中48株属于子囊菌门成员,2株为接合菌门成员。在子囊菌中又以肉座菌目和梨孢假壳科成员为优势菌群,其次为隔孢腔菌目、假毛球壳目和炭角菌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璐 肖淑琴 关鑫 贺鹏飞 殷志鹏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孜然种子中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ZR-003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方法确定其种属。采用平板测定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9种常见农业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ZR-003菌株发酵液经过滤、离心和萃取,旋转蒸干之后利用G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R-003菌落絮状、白色、具不明显的放射状沟纹,分生孢子结构稀少,其菌丝帚状结构明显散开,瓶梗形状和菌落特征应属于散枝亚组微紫青霉系中颜色较淡的类群;经分子生物学鉴定,ZR-003菌株的ITS序列与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相似性为99%,属微紫青霉菌;同时确定其对香蕉灰纹病菌[Cordana musae (Zimm.)Hohn.]、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y]、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都具有非常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80.00%、81.82%、80.95%、80.00%和80.49%,其中对稻曲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经GC、UV分析可知,ZR-003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在保留时间17.1789min处有明显出峰,其在328nm(λ),20(ε);280nm(λ),1500(ε);244nm(λ),15000(ε)下有明显吸收,与标准样品枯茗醛的色谱光谱特征一致,经计算得到其在发酵液中含量为28.7μg·mL-1,综上可见,孜然内生真菌ZR-003菌株发酵液中含有与孜然相同的药用成分—枯茗醛,从而为枯茗醛的获得开辟了新的微生物来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峰 苗天瑶 张嘉旭 张洁婧 姜云 陈光
【目的】对从长春市农安县西盐碱地土壤样品中筛选出的溶磷能力强的菌株进行溶磷特性研究,为盐碱地改良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160份采自长春市农安县西的盐碱土为样品,利用NBRIP培养基对菌株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菌种P1通过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分析该菌株溶解磷酸钙、磷酸铝和磷酸铁的能力,通过L25(54)正交试验,以溶磷量为考察指标,碳源、氮源、pH和磷酸钙为考察因素,分析该菌株培养的最优条件,最后分析了该菌株利用硝酸盐的能力。【结果】从160份供试土壤中分离出307株溶磷菌
关键词:
溶磷 真菌 硝态氮 绳状青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