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0)
- 2023(12728)
- 2022(11099)
- 2021(10346)
- 2020(8693)
- 2019(19740)
- 2018(19862)
- 2017(37964)
- 2016(20833)
- 2015(23719)
- 2014(24047)
- 2013(23506)
- 2012(21643)
- 2011(19740)
- 2010(19795)
- 2009(18194)
- 2008(17400)
- 2007(15262)
- 2006(13575)
- 2005(11957)
- 学科
- 济(98363)
- 经济(98261)
- 管理(58953)
- 业(51534)
- 企(43337)
- 企业(43337)
- 方法(38322)
- 数学(32966)
- 数学方法(32634)
- 学(23787)
- 地方(22912)
- 中国(22694)
- 农(21031)
- 财(19942)
- 业经(19361)
- 理论(15739)
- 制(15683)
- 和(14450)
- 地方经济(14366)
- 农业(14005)
- 环境(13863)
- 教育(13201)
- 贸(13065)
- 贸易(13056)
- 体(12715)
- 融(12605)
- 金融(12597)
- 易(12544)
- 银(12511)
- 银行(12463)
- 机构
- 大学(301148)
- 学院(298875)
- 济(121642)
- 经济(118930)
- 管理(116436)
- 研究(104313)
- 理学(100357)
- 理学院(99191)
- 管理学(97494)
- 管理学院(96951)
- 中国(75131)
- 科学(65211)
- 京(64516)
- 财(54133)
- 所(53110)
- 研究所(48487)
- 农(47816)
- 中心(45783)
- 业大(44514)
- 江(43990)
- 财经(43271)
- 北京(40928)
- 范(40675)
- 师范(40269)
- 经(39174)
- 院(37874)
- 农业(37433)
- 经济学(36541)
- 州(35478)
- 师范大学(32567)
- 基金
- 项目(202936)
- 科学(158023)
- 研究(149043)
- 基金(145247)
- 家(126650)
- 国家(125597)
- 科学基金(106759)
- 社会(92583)
- 社会科(87541)
- 社会科学(87516)
- 省(79773)
- 基金项目(77085)
- 自然(69035)
- 教育(68376)
- 自然科(67339)
- 自然科学(67321)
- 划(66853)
- 自然科学基金(66083)
- 编号(61102)
- 资助(60040)
- 成果(50558)
- 重点(45175)
- 部(44222)
- 发(43517)
- 课题(42614)
- 创(41437)
- 创新(38637)
- 科研(38386)
- 大学(37861)
- 教育部(37851)
- 期刊
- 济(140390)
- 经济(140390)
- 研究(91631)
- 中国(56708)
- 学报(49511)
- 科学(44358)
- 管理(43579)
- 农(43254)
- 财(40759)
- 大学(36660)
- 教育(35779)
- 学学(34422)
- 农业(30035)
- 技术(26643)
- 融(23150)
- 金融(23150)
- 经济研究(22753)
- 财经(21587)
- 业经(21088)
- 经(18477)
- 问题(17655)
- 图书(16823)
- 技术经济(15368)
- 理论(14768)
- 业(14725)
- 科技(14205)
- 版(13592)
- 实践(13346)
- 践(13346)
- 现代(13324)
共检索到443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长新
一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满足党和政府加强国民经济管理,综合评估国民经济活动成效的需要,是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一般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由一整套科学的核算表所组成的、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资源与条件、活动过程、活动的成果与效益进行总体性、平衡性核算的分组体系与指标体系的总称。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一定经济基础所制约,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研究国民经济核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詹云乔
由国家统计局岳巍等部分核算专家集体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1年3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既是新体系研究论证和试点实践的总结,又是新体系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论述;无论作为专业知识的培训教材,还是作为广泛宣传新体系基本知识的学习材料,都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而且是实用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启贵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朱启贵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涵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面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小强,周俊杰
一、两大核算体系差别的最初研究SNA与MPS间的实际性对比开始于1958年。欧洲统计学家会议在其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认为:“用于苏联和其他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民经济平衡核算体系是描述国民经济全过程的工具。它主要在两点上与其他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同:一是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其他国民经济活动方式之间的差别;二是各种各样的社会集团所包含的内容不同。然而根据两大核算体系所获得的资料可以通过重新分组和调整使之进一步完善和相互可比。”这被认为是进行两大核算体系国际比较的开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崇明
现代化标准是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十分重要而无法回避的课题,现代化标准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萧嘉魁,赵彦云
一、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动态比较,即由两个时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应数据资料经计算结果所组成的国民经济核算动态体系。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的目的在于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特征,揭示国民经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动态联系,以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特征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彦云
196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了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SNA)。1975年左右,为了加速新SNA的推广工作.联合国统计司开始总结各国在推行SNA方面的经验。1982年成立了国际秘书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进行如下主要工作:(1)检查新SNA的推广情况,以及各国际组织在推广过程中的协调工作。(2)了解各国在SNA方面的研究动态。(3)把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新成果集中到准备修改的新SNA中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佟哲晖
最近,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了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统计学博士邱东同志的论著《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结构研究》。近几年来,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相比而言,邱东同志的论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研究的角度比较新。以往对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往往偏重于主要综合指标及其计算口径,较少注意到核算体系的结构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云
将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运行轨道势在必行。这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作者以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现状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出发,阐明了环境核算应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出了将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前提(建立健全环境核算体系)及设想的基本框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姚众志 马岚 高锁兰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中国即将全面实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相对于过去实行的MPS体系是一场革命,而且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上也作出了重大发展。采用全面生产核算理论是这场变革的基石。本文集中论述了这一理论变革的内容及其理论和现实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指出,采用全面生产核算,不仅是我国生产理论的变革与发展,而且它将带来收入分配核算、消费与投资核算等的巨大变革,从而对我国收入分配、消费与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分析和理论研究以及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菊生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方法论郑菊生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特有的基本方法是平衡方法和平衡模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方法和模式取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性质、功能和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内(民)生产总值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等来龙去脉的国民经济会计。它提供用于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对传统GDP核算局限性的再思考一直以来,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一直占据主导,但GDP核算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一是GDP是流量核算,只能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不能反映该国的实际富裕程度(即国家财富存量)。二是GDP核算只反映了最终产出和总收入,未反映为获得总产出而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没有考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奇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就是要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原理和剩余价值理论,坚持区分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界限,正确反映经济的循环和周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坚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是不是要联系理论问题来考察?有的人认为核算体系问题技术性很强,没有必要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论证。我的看法是: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可以博采众长,不问来自东方或西方;但关于核算范围和核算体系的形成,因涉及指导思想问题,在理论原则上,我们不能同流合污,也不能和稀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 许宪春 彭志龙 吕峰 魏媛媛
本文是"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系列研究的收篇之作。文章从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基本核算方法、基本统计指标等方面对2008年SNA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SNA 国民经济核算 修订 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