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3)
- 2023(5668)
- 2022(4789)
- 2021(4187)
- 2020(3491)
- 2019(7511)
- 2018(7168)
- 2017(14314)
- 2016(7600)
- 2015(8378)
- 2014(8292)
- 2013(8302)
- 2012(7985)
- 2011(7524)
- 2010(7759)
- 2009(7315)
- 2008(7003)
- 2007(6350)
- 2006(6151)
- 2005(5764)
- 学科
- 济(58744)
- 经济(58703)
- 管理(26065)
- 业(24707)
- 企(20527)
- 企业(20527)
- 方法(17640)
- 数学(15604)
- 数学方法(15561)
- 地方(15392)
- 中国(12606)
- 地方经济(11884)
- 财(11780)
- 农(9953)
- 业经(9785)
- 学(8991)
- 制(8101)
- 务(7749)
- 财务(7747)
- 财务管理(7737)
- 企业财务(7526)
- 体(7304)
- 农业(7275)
- 环境(6895)
- 融(6722)
- 金融(6722)
- 经济学(6686)
- 银(5872)
- 银行(5866)
- 产业(5841)
- 机构
- 大学(118866)
- 学院(118534)
- 济(64082)
- 经济(63046)
- 管理(43981)
- 研究(43819)
- 理学(37700)
- 理学院(37285)
- 管理学(36842)
- 管理学院(36620)
- 中国(33333)
- 财(27948)
- 京(23557)
- 财经(22425)
- 科学(22295)
- 经济学(21886)
- 所(21620)
- 经(20278)
- 经济学院(19297)
- 研究所(19213)
- 中心(18586)
- 江(17420)
- 财经大学(16549)
- 院(15329)
- 北京(15157)
- 范(14462)
- 师范(14383)
- 农(13975)
- 州(13625)
- 社会(13392)
- 基金
- 项目(71771)
- 科学(57690)
- 基金(54121)
- 研究(53758)
- 家(45957)
- 国家(45585)
- 科学基金(39421)
- 社会(38850)
- 社会科(36858)
- 社会科学(36848)
- 基金项目(27847)
- 省(26413)
- 教育(23662)
- 自然(22544)
- 资助(22313)
- 自然科(22026)
- 自然科学(22022)
- 划(21673)
- 自然科学基金(21649)
- 编号(19811)
- 国家社会(16818)
- 成果(16718)
- 部(16601)
- 发(16454)
- 重点(16142)
- 教育部(15030)
- 济(14879)
- 人文(14852)
- 经济(14754)
- 社科(14319)
共检索到188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戈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的劳资关系治理具有理论话语与现实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在新制度、新社会创设的大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劳资关系治理实践处在新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再造、社会权力关系的重构以及社会整合与动员机制的生成三条重要线索的交汇点上,表现为资本-劳动、政党-群众、国家-社会三个重要关系维度的再造。同时,这一治理实践也呈现出以生产为基点的源头治理、以工会建设为核心的枢纽治理、以统筹兼顾与多法并举为特色的综合治理三种特质。
关键词: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劳资关系 中国共产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本文以推拉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1992—2005年省级人口城乡迁移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人口城乡迁移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人口城乡迁移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本文认为,完善当前的农地制度以增加农民进城的启动资金,为迁移人口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居住条件,是政府促进人口城乡迁移健康、有序推...
关键词:
人口城乡迁移 面板数据 推拉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晓红
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随着经济增长普遍经历了从冲突到和解的演化路径。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倒U型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从而证明了中国劳资关系从趋紧到缓和的趋势已经出现,并发现这一趋势不仅受到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还受工资增长速度、全球化程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实证分析说明,合理的政策调节可以促进劳资和谐。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军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成海
文章针对我国"资强劳弱"的劳资现状,在劳动者占有资本的劳资合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将劳动力资本取代劳动力资本投入,以1990年为基年不变价格的实际GDP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础数据,进一步利用希克斯中性技术条件下生产函数模型,估算劳动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并通过OLS方法对变量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得出科学技术、资本及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都依赖于劳动力资本增长的基本结论,说明劳动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创新作用越来越明显。研究就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劳动力资本在劳资关系中
关键词:
劳资关系 经济增长 劳动力资本 企业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晓云
文章主要从小企业主和员工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劳资关系,提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对策:转变经济结构,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劳动力使用,稳定物价,廉洁政府,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劳资关系 企业主 员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晓仪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场域中出现了依托数字平台的劳动组织新模式,这种模式以"弹性雇佣—精准测控"为特征,从时间规制、技术干预和隐私暴露等层面引发了劳资关系的新冲突。平台模式在引发冲突的同时,其本身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拥有消解问题的潜在空间,具体表现为:精准的产消测算和结构模拟为系统治理提供通道,数字化生产方式为劳动者的联合提供组织和行动上的可能。数字化浪潮下,中国正面临平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控制导向和释放个体活力之间的紧张博弈,这意味着当前亟须从"先发展后治理"的既有模式转变为"边发展边治理"的动态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交互协作、数字立法来调节平台劳资关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程连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在安置失业人员的过程中 ,各城市遇到了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突出矛盾。由于失业人员的素质低下 ,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 ,企事业单位用工条件过高以及失业人员就业观念的落后 ,导致异常严重的结构性失业。人民政府通过举办转业培训、调整招收政策、组织劳动力调剂等治理政策和措施 ,满足了几十万人的就业愿望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基本解决了结构性失业问题。回顾这一历程 ,为我们提供了治理结构性失业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恢复时期 结构性失业 治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晋江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中小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劳资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并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构建新时期中小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应该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即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管理企业、创新与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劳资关系 以人为本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学军
本文认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外汇经营管理体系是在整顿改造旧中国外汇市场的基础上创建的 ,主要由管理机构、专营银行、外汇交易所构成。国家实施的外汇管制主要有贸易项目管制、非贸易项目管制、人民币、外币、金银项目管制、汇率管制。外汇的管制取得明显成效 ,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外汇市场的畸形状态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如“集中管理 ,统一经营”的方针从长期看不利于发挥外贸企业创汇的积极性 ;市场机制的消亡使我国失去了一个有效的外汇收支调节器。本文还从治理通货膨胀、保护民族工业、防止民间资本外逃倾向等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外汇管制形成之因。
关键词: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外汇管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1949—1952年我国正值经济恢复时期,社会及政权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是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经济上,一方面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而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却较小;另一方面,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营经济(又分为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与国营经济并存,私营经济所占的比重很大。在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方祥
调整劳资关系不仅是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突出问题。"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与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存在着矛盾。国家按照"劳资两利"的原则,在新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进行及时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政策在客观上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五反"运动后劳资关系的重新调整,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骆桢 张衔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的持久性研究主题。但是,在当代经济增长文献中,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劳资关系却关注不多。这削弱了增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劳资关系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在一个由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发展而来的动态非均衡的一般增长模型中,遵循马克思经济学传统,将劳资关系纳入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劳资关系下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运动,并说明了不同类型的劳资关系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应当构建合作高效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以保证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关键词:
劳资关系 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沙诺什·库努维拉 C·S·温卡塔拉图阿姆
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南亚和东南亚的情况沙诺什·库努维拉C·S·温卡塔拉图阿姆(著)刘宇(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独具特色。尽管该地区的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近一半,但它的一些国家仍然是80年代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虽然其他一些国家要落后得多。196...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泰洪 杨焕城
我国劳动关系正处在深刻的变动中,劳动关系双方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发的劳动争议日益凸显,并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劳动争议的产生,既有劳动和资本对抗性依附的共性,也有转型期特有的制度困境和利益逻辑。合作主义的价值内涵重视协调和整合,有助于劳动关系治理的平稳转型。在合作主义治理模式下,寻求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因素",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成为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性选择。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合作主义 劳动关系 化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