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2)
2023(4462)
2022(3670)
2021(3142)
2020(2595)
2019(5715)
2018(5569)
2017(10685)
2016(5559)
2015(6193)
2014(6211)
2013(6497)
2012(6520)
2011(6267)
2010(6520)
2009(5984)
2008(5541)
2007(5071)
2006(4978)
2005(4663)
作者
(16841)
(14487)
(14416)
(13881)
(9445)
(6767)
(6499)
(5470)
(5459)
(5212)
(5103)
(4866)
(4678)
(4628)
(4567)
(4469)
(4210)
(4181)
(4167)
(3874)
(3637)
(3456)
(3413)
(3401)
(3343)
(3318)
(3134)
(2922)
(2824)
(2779)
学科
(51865)
经济(51840)
地方(15756)
管理(14666)
方法(13020)
地方经济(12081)
数学(11707)
数学方法(11648)
(11055)
中国(9897)
(8424)
企业(8424)
(8306)
业经(7921)
(6780)
经济学(6367)
环境(5778)
(5640)
(5570)
(5461)
金融(5461)
(5211)
(5195)
农业(4944)
产业(4901)
(4770)
资源(4515)
(4497)
(4432)
银行(4422)
机构
大学(90357)
学院(89546)
(52137)
经济(51344)
研究(37452)
管理(31317)
中国(27324)
理学(26137)
理学院(25773)
管理学(25472)
管理学院(25286)
(21182)
科学(19348)
(18949)
(18442)
经济学(17921)
研究所(16816)
财经(16526)
经济学院(15742)
中心(15436)
(14937)
(13742)
(13004)
北京(12216)
财经大学(12070)
(11848)
师范(11791)
科学院(11574)
(11294)
社会(11188)
基金
项目(52705)
科学(41802)
研究(39790)
基金(38776)
(33199)
国家(32963)
社会(28185)
科学基金(27866)
社会科(26846)
社会科学(26838)
(19877)
基金项目(19494)
教育(17294)
资助(16212)
(16201)
自然(15393)
自然科(14993)
自然科学(14989)
自然科学基金(14717)
编号(14624)
(13594)
(12799)
经济(12700)
成果(12615)
国家社会(12461)
重点(12175)
(11946)
发展(11739)
(11587)
课题(10804)
期刊
(67573)
经济(67573)
研究(34812)
中国(18337)
(15741)
管理(14544)
经济研究(12428)
科学(11153)
学报(10871)
(10676)
财经(9637)
(9472)
金融(9472)
技术(8758)
(8581)
大学(8568)
问题(8347)
学学(8143)
业经(7733)
农业(6748)
技术经济(6631)
教育(6612)
(6310)
世界(6253)
统计(6019)
国际(5825)
经济问题(5387)
经济管理(5155)
改革(5117)
(5117)
共检索到153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蓉  
“五大平衡”即财政、信贷、财务、外汇与物资的综合平衡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和背景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一般是指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的平衡,通常称之为“四大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使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四大平衡”已不能准确反映并且难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总体平衡。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国民经济总体平衡有必要实现“五大平衡”,即财政、信贷、财务、外汇与物资的综合平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瑞  
陈云在50年代提出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各自平衡和统一平衡(简称“四大平衡”)的理论,在我国过去长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它是符合当时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理论,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一理论是否仍然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而具有指导作用呢?探讨这一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九五”期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下面,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卫星  
观察评判商业银行,可以有很多角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是"平衡"。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关键是要面对并妥善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平衡,这直接关系到银行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商业银行与经济增长的平衡。商业银行并不是在真空中经营发展,日常要与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社会公众打交道,"吃百家饭",因此找准其社会定位、注重与经济增长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继初  
本文结合用友财务软件,对其操作中所体现的会计数据十大平衡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各系统期末结账应遵循的先后顺序,旨在帮助会计人员进一步理解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流程与方法,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超平  赵丹  
数字图书馆四大平台的均衡发展构筑了其整体运行的模式,也是数字图书馆运行的最佳状态。均衡发展还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因为均衡与创新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补关系。立足于均衡发展,有一些关系是值得关注的:资源建设、技术发展与服务模式开发的关系、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创新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阶段性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景明  
其一,全社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财政兼具稳增长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重职能。稳增长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保持一定的赤字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控制财政风险,做好债务代际平衡。这本质上就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做好这一平衡,必须着眼长远根本利益,但又要兼顾当前利益增长和社会稳定。因此,确定赤字率,必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景明  
其一,全社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财政兼具稳增长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重职能。稳增长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保持一定的赤字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控制财政风险,做好债务代际平衡。这本质上就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做好这一平衡,必须着眼长远根本利益,但又要兼顾当前利益增长和社会稳定。因此,确定赤字率,必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祖  
2003年,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以来,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扬州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措施和办法,着力构建政治理论、专题知识、现代技能和文化学历教育“四大平台”,全面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通货膨胀问题、投资规模问题、国有企业问题、农业问题,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尽管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角度各有不同,但不仅国内经济界的大多数人,而且国外大多数实事求是的评论意见,都认为这五个问题属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急需解决、而又难以彻底解决的基本问题之列。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问题又是与其它四个问题密切相关的。投资规模、国有企业、农业,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集中反映,是通货膨胀问题,它们是我国长期以来被通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钟兆修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最后阶段,它集中体现了整个统计工作的成果和水平。中国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是继各个专业统计建立以后逐步创建起来的,并随着各个专业统计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由于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经济体制,国家统计局和各级地方政府统计局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综合平衡统计,反映全国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比例、效益和速度,为各级领导机关掌握全局情况,制订重大决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林光彬  拓志超  
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理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时代课题。本文以时间为脉络,从国家的经济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的视角,对中国70多年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认为这一理论最早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以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形式呈现出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实质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协调发展。21世纪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综合平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在经济领域的实践探索成果,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探索成果,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探索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形式未来也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瑜  刘洋  
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构建了一套用于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平衡性检验的公式,并用这套公式对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主要数据进行了平衡性检验,测算了若干指标的不平衡程度和综合偏离率,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质量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长新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及时反映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计划执行情况,特别是国民经济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综合平衡情况,就成为计划经济管理对社会主义统计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实现这一任务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并采取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具体核算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