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85)
- 2023(7067)
- 2022(6207)
- 2021(5812)
- 2020(4810)
- 2019(10981)
- 2018(11060)
- 2017(20802)
- 2016(11642)
- 2015(13098)
- 2014(13480)
- 2013(12737)
- 2012(11794)
- 2011(10740)
- 2010(11085)
- 2009(10277)
- 2008(10174)
- 2007(9537)
- 2006(8479)
- 2005(7969)
- 学科
- 管理(41654)
- 济(40741)
- 经济(40657)
- 业(33156)
- 企(29208)
- 企业(29208)
- 财(17079)
- 制(15279)
- 方法(13075)
- 中国(11895)
- 体(11588)
- 农(11171)
- 数学(10521)
- 业经(10339)
- 数学方法(10330)
- 务(8976)
- 财务(8938)
- 财务管理(8897)
- 体制(8521)
- 银(8443)
- 银行(8425)
- 企业财务(8423)
- 学(8080)
- 行(8011)
- 理论(7735)
- 家(7616)
- 融(7502)
- 金融(7499)
- 度(7469)
- 地方(7442)
- 机构
- 学院(160207)
- 大学(159854)
- 济(63317)
- 经济(61690)
- 管理(59348)
- 研究(52848)
- 理学(49420)
- 理学院(48878)
- 管理学(48170)
- 管理学院(47843)
- 中国(41625)
- 财(36164)
- 京(33578)
- 科学(29865)
- 江(27100)
- 财经(26599)
- 所(26313)
- 中心(24904)
- 经(23849)
- 研究所(22814)
- 农(22513)
- 州(21325)
- 北京(21153)
- 范(20870)
- 师范(20668)
- 业大(20096)
- 院(19550)
- 经济学(19421)
- 财经大学(19402)
- 省(17771)
- 基金
- 项目(98936)
- 科学(77615)
- 研究(77233)
- 基金(70575)
- 家(60240)
- 国家(59707)
- 科学基金(51215)
- 社会(48467)
- 社会科(45772)
- 社会科学(45763)
- 省(38755)
- 基金项目(36671)
- 教育(36365)
- 编号(32839)
- 划(32116)
- 自然(31120)
- 自然科(30371)
- 自然科学(30365)
- 自然科学基金(29839)
- 成果(29077)
- 资助(28387)
- 制(24929)
- 课题(23358)
- 重点(22448)
- 部(22347)
- 性(20961)
- 创(20775)
- 发(20648)
- 项目编号(20287)
- 国家社会(19889)
共检索到260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康金莉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为避免农业合作事业过度依赖商业金融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同时为保证抗战物资供应,国民政府开始探索建立以合作金库制度为中心的合作金融体系。但由于合作基础薄弱,以及政府强制制度供给的无效,导致贷款质量低下,合作金库难以持续发展。对前期合作金库制度建设的失败,国民政府将其归因于政府控制力不足,乃改为自上而下发展路径,从资金与行政各方面实行对合作金库的全面控制,最终导致合作金库完全丧失独立性与能动性,变异为国家农贷政策工具。国民政府建立独立合作金融体系的目标最终未能实现。
关键词:
民国 合作金库 农业贷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德雅
从历史演变的视角考察了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本土化、"中国化"的过程,从中研究探讨了学位制度与高等教育近代化转型、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留学生和教会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学位制度 中国化 历史演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龚关
民国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主要模式是银行透过合作社向农民放款,它经历了从商业银行为主向国家行局为主的转变。参与放款的商业银行为追求自身利益,各自为政、相互竞争,促使国民政府尝试通过设立合作金库以建立系统的合作金融制度。其间经历了由提倡机关辅设合作金库的自下而上方式,到直接设立中央合作金库的自上而下方式的转变,合作金库长期被提倡机关控制,形成了银行—合作金库—合作社的模式,这只不过是前一模式的变种。这两种模式同时并进,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及其演变过程纷乱复杂。国民政府对建立怎样的农村金融制度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统盘筹划与一以贯之的政策,实质上是国民政府面对现状所作主观选择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农村合作金融制度 纷乱复杂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袁晓川
公文制度的构建及改革活动,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到全国政、学、商各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大批学术及实践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从政治秩序与行政效能互动的研究视角,将"秩序重建"与"效率提升"定义为近代中国公文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以"社会变迁——政治鼎革——思想纷争——制度构建——行政实践"为逻辑主线,紧密围绕公文制度的构建与实践这一主题,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的政治体制特点,围绕其政治秩序构建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子侠 王海凤
晚清政府即有将西方学位制度移植中国的设想,但因种种原因,设想并未实现。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教育界人士及各大高校皆对学位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开始将其引入中国的学制设计之中。因时代的局限,除学士学位外,研究生层次的学位并未付诸实践。南京国民政府上台后,为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历经六年的反复商榷,最终形成了学士、硕士及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就三级学位的授予言之,学士学位的授予得以顺利进行,硕士学位的授予因受战争影响而有所迟缓,博士学位的授予则一直处于束之高阁的状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慧宇
将国家财政划分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 ,确定两者的财政收支范围 ,是西方现代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晚清之后 ,这一思想传入中国 ,1 92 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希图通过这种手段来整理财政 ,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最高准则。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央地方税的划分准则虽不十分妥善 ,但已具备了现代财政制度的外壳 ,是中国财政史上一大进步。在实践中 ,这一政策因中央、地方有着完全不同的利益要求 ,其效果并不理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福明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企图借助土地金融手段,以和平方式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拯救农村经济。1934年初,中央土地委员会成立,1936年,土地金融开始成为国民政府的一项正式政策。土地金融的酝酿与准备首先,土地金融的基础性工作有序推进。自1933年底开始,江南各县经过三年的悉心准备,基本完成了地籍测量与地权登记,为政府通过土地金融实施照价征税及照价收买政策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柯伟明
从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转变是近代中国税收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作为一个引自西方的现代工商税,营业税本应由政府设立征收机关直接查征,但在其征收过程中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税制的烙印。营业税征收制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商人团体代征和包征大行其道,到逐渐由政府收回税权,实行直接查征,并辅之以县政府及其他单位代征,再到混合式的简化稽征。营业税征收制度的变迁是政府在降低征税成本、减少征税风险理念下,根据自身控制力变化与商界博弈的结果。这说明了中国在税收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面临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艰难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立明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重贴现制度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且缺乏实效。中央银行重贴现从名义上的规定到抗战前期由中、中、交、农联合承办,抗战后期被赋予单独承办权,战后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重贴现职能。重贴现制度的迟滞反映了中央银行的畸形,即太过于偏重"政府的银行"的职能。重贴现还经常与承兑、贴现及抵押放款混在一起,不仅不能起到扶助银钱业的作用,反而产生与民争利的弊端。另外,重贴现与一般银钱业的贴现业务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严重制约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重贴现的缺失也诱使民间进行金融创新。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央银行 重贴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的是政府针对国有企业经营性收支的计划,即政府作为股东对国有企业的利润提取分红和进行再分配,其核心内容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取得并使用国有资本的转让、分配收益。而从历史上看,半个多世纪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有企业已经实行了类似的经营预算制度。本文即以档案资料为据,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有企业经营预算中的制度规定、资本形成以及国有资本的收益及其分配,作一大概的论述。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营预算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程霖 韩丽娟
国民政府时期,为了改变农村现状、摆脱农村经济危机,一大批学者积极主张和吁请建立现代农业金融制度,他们提出了四种模式构想,试图从中选择一种适应当时中国国情的新型农业金融制度。这些构想,观点互有异同,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实践效果各异,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上领导了一场创建新型农业金融制度的社会运动。其中一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具有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立明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重贴现制度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且缺乏实效。中央银行重贴现从名义上的规定到抗战前期由中、中、交、农联合承办,抗战后期被赋予单独承办权,战后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重贴现职能。重贴现制度的迟滞反映了中央银行的畸形,即太过于偏重"政府的银行"的职能。重贴现还经常与承兑、贴现及抵押放款混在一起,不仅不能起到扶助银钱业的作用,反而产生与民争利的弊端。另外,重贴现与一般银钱业的贴现业务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严重制约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重贴现的缺失也诱使民间进行金融创新。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央银行 重贴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冉春
作为留学教育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费管理主要受留学教育整体政策引导,同时亦为其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制约。而经费管理的举措是否科学有序,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留学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本文从历史角度着眼,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情况加以初步探讨,以求对当前相关决策实施予以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公派留学 经费管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殿君
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殿君经济统制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贯穿抗日战略始终,虽然在个别阶段不直接称为“统制”(如有时称为“管理”、“管制”等),但“实际上均带统制意味”。其基本含义是国家出于特殊需要,通过政治力量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