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1)
- 2023(5534)
- 2022(4655)
- 2021(4329)
- 2020(3582)
- 2019(8159)
- 2018(7749)
- 2017(14883)
- 2016(7931)
- 2015(8869)
- 2014(9084)
- 2013(8693)
- 2012(7995)
- 2011(7113)
- 2010(7543)
- 2009(7435)
- 2008(6350)
- 2007(5892)
- 2006(5306)
- 2005(4985)
- 学科
- 济(27690)
- 经济(27657)
- 融(24697)
- 金融(24696)
- 管理(23832)
- 银(21941)
- 银行(21938)
- 行(21350)
- 业(21209)
- 企(18112)
- 企业(18112)
- 中国(16642)
- 财(13451)
- 中国金融(10873)
- 制(10416)
- 地方(8421)
- 农(8199)
- 方法(8113)
- 务(7866)
- 财务(7844)
- 财务管理(7818)
- 土地(7617)
- 企业财务(7481)
- 业经(7266)
- 数学(6753)
- 数学方法(6676)
- 学(6593)
- 体(6556)
- 理论(6474)
- 家(6274)
- 机构
- 学院(103459)
- 大学(100706)
- 济(40919)
- 经济(39796)
- 管理(36841)
- 中国(34020)
- 研究(31682)
- 理学(29935)
- 理学院(29608)
- 管理学(29186)
- 管理学院(28984)
- 财(25012)
- 京(21463)
- 财经(18630)
- 中心(18256)
- 江(17504)
- 科学(17054)
- 银(16862)
- 经(16744)
- 银行(16309)
- 融(15469)
- 行(15363)
- 所(15262)
- 金融(15128)
- 州(14980)
- 人民(14162)
- 农(14093)
- 经济学(13939)
- 财经大学(13786)
- 北京(13563)
- 基金
- 项目(60324)
- 研究(49060)
- 科学(46566)
- 基金(41893)
- 家(34675)
- 国家(34329)
- 社会(30323)
- 科学基金(29672)
- 社会科(28774)
- 社会科学(28766)
- 省(24503)
- 教育(22379)
- 编号(21909)
- 基金项目(21689)
- 划(19447)
- 成果(18909)
- 资助(17196)
- 自然(16833)
- 自然科(16396)
- 自然科学(16395)
- 自然科学基金(16101)
- 课题(15317)
- 性(14014)
- 重点(13549)
- 项目编号(13488)
- 发(13469)
- 创(13119)
- 部(13074)
- 年(13054)
- 制(12972)
共检索到175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福明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企图借助土地金融手段,以和平方式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拯救农村经济。1934年初,中央土地委员会成立,1936年,土地金融开始成为国民政府的一项正式政策。土地金融的酝酿与准备首先,土地金融的基础性工作有序推进。自1933年底开始,江南各县经过三年的悉心准备,基本完成了地籍测量与地权登记,为政府通过土地金融实施照价征税及照价收买政策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康金莉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为避免农业合作事业过度依赖商业金融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同时为保证抗战物资供应,国民政府开始探索建立以合作金库制度为中心的合作金融体系。但由于合作基础薄弱,以及政府强制制度供给的无效,导致贷款质量低下,合作金库难以持续发展。对前期合作金库制度建设的失败,国民政府将其归因于政府控制力不足,乃改为自上而下发展路径,从资金与行政各方面实行对合作金库的全面控制,最终导致合作金库完全丧失独立性与能动性,变异为国家农贷政策工具。国民政府建立独立合作金融体系的目标最终未能实现。
关键词:
民国 合作金库 农业贷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云旗
自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到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是中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前15年是北洋军阀统治,后22年是国民政府统治。在这期间,虽然军阀割据、内战迭起,外债累累,主权丧失,加重了人民的痛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国民政府初期在财政和金融上的改革却开创了中国现代财政金融体制的新模式,是中国财政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龚关
民国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主要模式是银行透过合作社向农民放款,它经历了从商业银行为主向国家行局为主的转变。参与放款的商业银行为追求自身利益,各自为政、相互竞争,促使国民政府尝试通过设立合作金库以建立系统的合作金融制度。其间经历了由提倡机关辅设合作金库的自下而上方式,到直接设立中央合作金库的自上而下方式的转变,合作金库长期被提倡机关控制,形成了银行—合作金库—合作社的模式,这只不过是前一模式的变种。这两种模式同时并进,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及其演变过程纷乱复杂。国民政府对建立怎样的农村金融制度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统盘筹划与一以贯之的政策,实质上是国民政府面对现状所作主观选择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农村合作金融制度 纷乱复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冉春
作为留学教育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费管理主要受留学教育整体政策引导,同时亦为其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制约。而经费管理的举措是否科学有序,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留学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本文从历史角度着眼,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情况加以初步探讨,以求对当前相关决策实施予以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公派留学 经费管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天政 成婧
伴随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安银行业的兴起,需要建立统一的业务制度及协调市场秩序的同业组织,1942年西京银行公会成立。鉴于西北大后方银行放款投资于商业,商人囤积居奇,物价上涨,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战时金融管制法规。银行公会协助国民政府从缴纳存款准备金,督促执行蒋介石手令、财政部颁行金融管制法令,参与组建银钱业放款委员会审核放款,指导银钱业行庄验资注册等方面,监督管理银行资金营运,并维护同业利益,为引导银行资金投入战时工农业经济建设,为战时金融制度建设发挥关键作用,对增强大后方抗战实力产生重要影响,西京银行公会尽到了金融业同业团体的职责。
关键词:
西京银行公会 抗战时期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程霖 韩丽娟
国民政府时期,为了改变农村现状、摆脱农村经济危机,一大批学者积极主张和吁请建立现代农业金融制度,他们提出了四种模式构想,试图从中选择一种适应当时中国国情的新型农业金融制度。这些构想,观点互有异同,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实践效果各异,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上领导了一场创建新型农业金融制度的社会运动。其中一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具有有益的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宇
国家中央银行行使金融监管职能是一般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内容之一。国民政府时期,随着中央银行实力的逐渐强大和职能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职能也渐趋强化,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非常条件下特殊的经济和金融需求,使国民政府在实施战时金融管制中尤其重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建设,由此也促使了中央银行制度走向完善,对于抗战胜利的取得意义重大。但是作为国民政府统制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亦有其局限。
关键词:
国民政府 中央银行 金融监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德莉
国民政府为保障抗战胜利与发展经济,制定了许多巩固货币金融安全的政策。国民政府通过统一货币发行权、调控货币流通、加强外汇与黄金的管理以便稳定币值,巩固法币安全;实行战时经济金融统制政策,成立四联总处,扩大中央银行的金融垄断地位,建立地方金融网络,健全金融机构;为应对日本扰乱中国金融的意图,确保战争胜利制订系列对策。这些战时货币金融政策为巩固货币安全、保障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使命和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金融政策 货币安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传荣
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与财政军事化密切相关,为解决财政问题,武汉国民政府运用政治权力强势干预金融,导致商人疏离。在内交外困之下,该政权颁行集中现金令。政令的实施虽有切实利益,但各方应对所带来的困难及纸币过度发行对武汉金融市场的影响使其得不偿失。集中现金风潮爆发后,该政权采取疏通申汉汇兑、稳定金融市场、整顿纸币等措施应对,但由于商人暗中抵制,应对实效不佳。宁汉合流后,武汉因集中现金风潮遗留的各种债务不仅数额巨大,且涉及诸多利益群体,悉数清理并非易事。与武汉国民政府不同,南京国民政府建政伊始就采取联合资本家、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债务清理过程中对鄂省府及商民又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从而有利于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清结债务,建立并巩固其在湖北的统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蓉芳 刘志英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发内债不仅包括公开发行的货币内债和实物内债,还包括大量未公开发行的国库证。在战时内债运行中,国民政府利用内债向国家银行抵押借款,是内债增加法币供应量的主要方式,也是引起或恶化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国民政府修改法币发行准备制度,使法币发行不受限制,则是国民政府抵押内债弥补财政赤字进而推动通胀的形成方式。对国民政府抵押内债可能推动的通胀率进行量化分析,可知因国家银行存款存在抵消作用,国民政府抵押内债的数额并不会造成等量法币的发行,因抵押内债推动的通胀率亦不会全部转化为现实的通胀率。国民政府一再违背内债"吸收游资、回笼法币"的本意,进而使其成为助长通胀的工具,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胀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
内债 通货膨胀 国民政府 抗战时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罡
略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高等教育立法李罡中华民国自1912年成立至1949年覆亡的38年间,正式制定和公布了许多种教育法规,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纵向和横向的教育法规体系。本文主要选取从1927年国民党宁汉政府合流形成统一的国民政府至1937年抗日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蓉蓉 李飞
为克服抗战前军事教育成效不彰的弊端,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军事教育的实施力度。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武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大学军事教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起东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前受到重视阶段,抗战中持续发展阶段和抗战后受到挫折阶段。其特点是:一、统一水利行政,提升水利机构地位;二、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筹款渠道;三、中央、省、县结合,大、中、小并举。国民政府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保证了抗战时期的军粮民食;减轻了日伪破坏农田水利造成的损失;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农田水利 特点 成效 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丽智
超然主计制度是国民政府时期财政会计制度改革的产物,在联综组织中处于中心环节地位。文章阐释了超然主计思想提出的时代诱因,剖析了专家学者超然主计思想的产生情况,深入发掘了思想论争对于该制度深层次变迁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主计制度 联综组织 超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