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0)
- 2023(6734)
- 2022(5313)
- 2021(4742)
- 2020(4174)
- 2019(9259)
- 2018(9053)
- 2017(18080)
- 2016(9588)
- 2015(10399)
- 2014(10193)
- 2013(10333)
- 2012(9336)
- 2011(7949)
- 2010(8147)
- 2009(7829)
- 2008(8197)
- 2007(7453)
- 2006(6610)
- 2005(6301)
- 学科
- 业(69572)
- 企(67440)
- 企业(67440)
- 济(50390)
- 经济(50333)
- 管理(48920)
- 业经(24229)
- 财(22818)
- 方法(21475)
- 务(18171)
- 财务(18167)
- 财务管理(18159)
- 农(17918)
- 企业财务(17245)
- 技术(14338)
- 数学(14297)
- 数学方法(14242)
- 农业(13993)
- 策(11927)
- 企业经济(11860)
- 划(11356)
- 制(11334)
- 经营(10790)
- 体(10314)
- 和(10229)
- 技术管理(9934)
- 中国(9585)
- 理论(9562)
- 体制(9367)
- 决策(8598)
- 机构
- 学院(146022)
- 大学(138032)
- 济(67730)
- 经济(66797)
- 管理(63861)
- 理学(54818)
- 理学院(54412)
- 管理学(53966)
- 管理学院(53695)
- 研究(40886)
- 中国(35050)
- 财(32565)
- 京(27801)
- 财经(25705)
- 农(24195)
- 经(23279)
- 江(22978)
- 科学(22534)
- 经济学(20294)
- 所(20014)
- 商学(19886)
- 商学院(19727)
- 业大(19664)
- 农业(19094)
- 财经大学(18684)
- 经济学院(18437)
- 中心(18353)
- 经济管理(17898)
- 研究所(17681)
- 州(17501)
- 基金
- 项目(90880)
- 科学(74462)
- 基金(68349)
- 研究(68050)
- 家(57629)
- 国家(57040)
- 科学基金(52031)
- 社会(46375)
- 社会科(44168)
- 社会科学(44157)
- 省(37141)
- 基金项目(36330)
- 自然(32919)
- 自然科(32233)
- 自然科学(32222)
- 自然科学基金(31769)
- 教育(29727)
- 划(28738)
- 业(28175)
- 资助(27303)
- 编号(26221)
- 创(23020)
- 创新(20469)
- 部(20152)
- 发(20072)
- 重点(19950)
- 制(19464)
- 国家社会(19391)
- 成果(19252)
- 人文(18166)
共检索到217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刘西
企业部门是我国国内唯一的净支出部门,而居民、政府、金融机构部门均为收支净盈余部门,这种收支结构的扭曲是企业部门债务水平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高杠杆率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但较少有人注意到,企业部门是我国国内唯一的净支出部门,而居民、政府、金融机构部门均为收支净盈余部门。这种收支结构的扭曲,是导致企业部门债务水平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稳增长背景下,企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金涛 岳华
针对企业杠杆高企与结构性扭曲的现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数字金融所具有的结构性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途径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所有制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行业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制造业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监管强度视角,有力的金融监管举措能够促进数字金融发挥结构性去杠杆的成效;另外,数字金融亦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负债的水平。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奇渊
2018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数据面临两大悬疑:为何官方数据平稳,而事实上却有大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数据是否可信?如果用结构分化来解释这种矛盾,那么工业企业的结构分化有多严重?本文结合去杠杆的背景分析指出,在2018年,由于融资成本的急剧分化,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出现了显著分化。这体现为国有、民营企业的分化,还体现在不同规模、不同细分行业的分化。这可能影响短期宏观经济稳定,还可能影响到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进而影响到中长期增长动能。政策需跳出短期宏观调控框架,回到、并且审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通过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培育微观主体的活力,从而增强中国经济系统的韧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去杠杆是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环节。通过界定需要去杠杆的企业范围,对去杠杆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定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三种企业去杠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通货膨胀去杠杆在国有企业中缺乏可行性,通过家庭加杠杆实现企业去杠杆目前不具备可行性,而通过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是实现企业去杠杆的唯一正确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草原 朱玉飞
在我国大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背景下,探索去杠杆如何影响实体企业生产率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意义。基于中国1998—2013年制造业企业大样本数据,本文在微观层面构建去杠杆变量,实证研究去杠杆对实体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去杠杆整体上对实体企业生产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样本选择偏误、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去杠杆指标之后依旧稳健。进一步基于最优资本结构的研究发现,只有对负债不足的实体企业去杠杆才会对其生产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过度负债的企业去杠杆则有利于提高其生产率。这意味着政府在推进企业去杠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结构性问题,通过调整负债不足和过度负债企业间的资金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小芬 李源 王可心
本文基于2000—2015年47个国家和地区非金融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了金融结构与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结构与企业杠杆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平均而言,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使企业杠杆率下降0.44个百分点。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在降低企业整体杠杆率的同时会增加企业债务期限。进一步地,这一关系会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呈现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一国(地区)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越低、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监管质量越好、信息披露程度越高,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对企业降杠杆的作用越显著;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对企业杠杆率的负向影响在创新型行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那些高杠杆、大规摸、低盈利、股权集中度较低以及政企关联较弱的企业,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的增强对企业降杠杆的作用更显著。为推动中国国有企业去杠杆,金融层面需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确保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均衡合理,同时宏观上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强监管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微观上需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曼妮 黎文靖
本文采用200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过度负债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探讨其去杠杆化的内外部动力。研究发现:过度负债企业,尤其是非国企,其财务赤字越大、盈利能力越强、市值账面比越高,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规模较小或员工较少的过度负债国企,其财务赤字、盈利能力和市值账面比是其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内在动力。信贷配给导致过度负债国企缺乏去杠杆动力,市场竞争则推动其去杠杆。
关键词:
资本结构调整速度 过度负债企业 去杠杆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申广军 张延 王荣
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利用2004年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变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结构性减税的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负债率,提高了企业的长期负债率。这一结论在不同类别的企业间存在差异,说明企业去杠杆需要有针对性的减税政策。本文有助于理解减税对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并为制定具体政策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远
2018年以来,金融业去杠杆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去杠杆的效果已经开始对实体企业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这一影响正在不断加大。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些发行短期债券的企业目前很难从货币市场融到资金。为了防止出现较大面积的发债企业违约,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加强银企合作,做好企业现金管理尤为重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企业的资金偏紧问题,并且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芝斌
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举措,去杠杆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杠杆高企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更是去杠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商业银行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实际出发支持企业"去杠杆",为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工商银行湖北分行(以下简称"湖北工行")结合实际参与、支持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地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高善文
本文分析企业部门杠杆居高不下的原因,并认为从价格看,随着2016年以来PPI通货紧缩的消除和通货膨胀的出现,企业资产周转率即将触底改善。从实际利率看,2017年企业部门去杠杆速度可能加快。杠杆过高,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风险,这是过去几年的市场和政策共识。本文接下来对此进行细化分析。企业部门杠杆居高不下例如,我们可以去计算债务占国内生产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刘珲祥 杨静
适当运用杠杆,可以有效提升金融资源利用率。而近来中国经济去杠杆持续受到关注,当前最大的风险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山西传统企业杠杆现状及剖析根据沪深两市2010~2015年的公开数据,山西煤炭龙头大同煤业资产负债率飙升,杠杆逐步增加;冶金龙头太钢不锈资产负债率温和上涨;电力龙头漳泽电力资产负债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齐结斌 楼东玮
本文研究了企业杠杆率的两类动态调整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企业风险效应,利用1998-2015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企业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与企业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后者对应的拐点杠杆率更低。(2)中长期较短期杠杆率可以在更大区间兼顾"提效率"与"降风险"目标。(3)企业向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迈进的过程中,"倒U型"和"U型"拐点来临更快,降杠杆的迫切性越来越高。为此,企业"去杠杆"需充分考虑杠杆率的"效率"与"风险"效应,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以及杠杆率期限结构特征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菲 赵亮 尹雷
"财政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是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两条政策路径,本文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对企业部门杠杆"量"与"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财政支出和政府赤字较之于货币金融紧缩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调减国有企业的结构性高杠杆问题,促使更多金融资本配置到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并且对融资成本影响更小,因而能够在"控风险"的同时兼顾"稳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财政去杠杆应从压减政府投资建设性支出着手。为此,政府在去杠杆时应重点关注"财政去杠杆"途径,压减政府支出规模、控制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冲动;调节金融杠杆时应平缓稳健,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为结构性杠杆调控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又有 蔡定洪 胡章灿 张翼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成为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总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国企内部而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了"杠杆率背离"现象,即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持续下降,但其债务规模和宏观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速较高,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了央企。本文针对"杠杆率背离"现象,依据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国企内部的杠杆率差异。研究发现:央企与地方国企存在不同的负债机制,央企的债务增速与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与物价及利率不相关;而地方国企的债务增速与地方财政支出、GDP增速、物价和信用利差均呈正相关,与基准利率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环境下,虽然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来自资产扩张而不是利润积累,加之存在隐性负债和过于依赖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因此地方国企的潜在债务风险总体上高于央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杠杆率 债务 去杠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