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69)
- 2023(3327)
- 2022(2873)
- 2021(2797)
- 2020(2354)
- 2019(5414)
- 2018(5476)
- 2017(10624)
- 2016(6183)
- 2015(7005)
- 2014(7053)
- 2013(7069)
- 2012(6944)
- 2011(6050)
- 2010(6095)
- 2009(5768)
- 2008(5906)
- 2007(5568)
- 2006(4985)
- 2005(4535)
- 学科
- 济(28644)
- 经济(28604)
- 业(16850)
- 管理(14703)
- 方法(13118)
- 数学(11854)
- 数学方法(11672)
- 农(10780)
- 企(10229)
- 企业(10229)
- 财(9639)
- 收入(8585)
- 中国(8445)
- 农业(8238)
- 地方(7220)
- 劳(5594)
- 劳动(5575)
- 学(5530)
- 国民(5056)
- 制(4676)
- 贸(4649)
- 贸易(4645)
- 业经(4615)
- 国民收入(4520)
- 易(4484)
- 富(4322)
- 财富(4322)
- 地方经济(4250)
- 融(3819)
- 金融(3818)
- 机构
- 大学(90974)
- 学院(89545)
- 济(38838)
- 经济(38118)
- 研究(31804)
- 管理(31403)
- 理学(27001)
- 理学院(26647)
- 管理学(25992)
- 管理学院(25840)
- 中国(24524)
- 科学(20008)
- 京(19709)
- 财(17896)
- 农(17009)
- 所(16951)
- 研究所(15250)
- 中心(15021)
- 财经(14197)
- 江(13750)
- 业大(13542)
- 农业(13327)
- 经济学(13126)
- 经(12872)
- 范(12723)
- 师范(12576)
- 北京(12460)
- 经济学院(11876)
- 州(10932)
- 院(10868)
- 基金
- 项目(57986)
- 科学(45197)
- 基金(43083)
- 研究(40681)
- 家(38155)
- 国家(37836)
- 科学基金(31666)
- 社会(26977)
- 社会科(25482)
- 社会科学(25475)
- 基金项目(22455)
- 省(21020)
- 自然(20086)
- 自然科(19664)
- 自然科学(19660)
- 自然科学基金(19292)
- 教育(18879)
- 资助(18760)
- 划(18212)
- 编号(16030)
- 成果(13835)
- 部(13263)
- 重点(12887)
- 发(12213)
- 国家社会(11805)
- 教育部(11423)
- 科研(11175)
- 大学(10918)
- 课题(10851)
- 创(10799)
共检索到139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中国奇迹",但劳动者对这一经济成果的分享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近年来,GDP中劳动报酬占比的逐年下降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都不尽相同。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1997~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劳动收入份额及其演变的地区差异,发现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地区有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其后,建立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对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构成。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劳动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振华
收入分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性。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来源生产,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低与产业结构紧密相连。选取产业视角构建初次分配的产业及地区总福利系数,通过人均劳动收入系数、要素利用结构、就业和税收效应对全国及三大区域初次分配福利系数进行效应分解。最后,从产业福利角度给出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收入份额 产业福利系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振华
文章基于现阶段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事实,对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的适度水平进行了国内外系统梳理。通过考察劳动报酬特别是劳动收入份额现状、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宏观经济效应、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意义、提升路径及方式。文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国家发展事实表明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国外早期研究集中于要素收入的决定及要素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近期主要集中要素收入份额演变、估算方法及影响;但劳动收入份额研究仍存在不足,理论、内容和对策研究方面有待深入剖析;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收入 收入份额 劳动资本 国民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荀关玉 白妍
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数据构建我国劳动力贡献模型,以此为依据测算我国劳动力合理收入比例,并与我国现实劳动力收入比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必须提高劳动在国民生产总值分配中的比重。本文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劳动收入 合理比例 政策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露晞
近年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由劳动部门向非劳动部门转移造成的。发达地区资本要素市场开发程度的提高和劳动要素人力资本禀赋的提升可以增加劳动收入在GDP中的份额。在欠发达地区,由于资本要素市场的开放化程度较低和人力资本的规模低,这种作用并不显著。这意味着为改善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政府应适度加快资本要素开放程度,并着力提升劳动者受教育程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屈曙光 彭璧玉
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不仅通过消费需求作用于经济增长,还通过物质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机制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需求结构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影响。高积累、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需求条件表明:现阶段,偏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已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未来需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工会力量等方面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经济 消费需求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肖吴
基于Hansen(1999)提出的面板门槛效应模型,选取2002—2016年全国六大地理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和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数据,以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研究了人力资本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处于哪个地理区域,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都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但以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人力资本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门槛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力资本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影响会变小。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余倩
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包含政府补助的扩展型CES生产函数模型,基于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倒U型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助显著增加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政府补助低于临界值时,政府补助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但当政府补助高于临界值时,情况则相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助引致的融资约束改善和营业利润增加是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补助规模增大,促进效应逐渐减弱,而过高的政府补助引发企业寻租成本上升等抑制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效应却随之增强,这是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倒U型影响的重要原因。本文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理提供了模型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新时代深化现代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吉超
中国基尼系数上升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具有高度相关性,但两者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影响的正负性,还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来证明。文章建立了劳动收入份额与个人收入分配标准差变异系数的理论模型,结果证明两者具有相关关系。利用ADF单位根检验和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2000—2015年基尼系数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通过ADF检验,说明劳动收入份额与个人收入分配负相关,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有利于降低个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张士斌
文章收集并使用1978年以来有关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变动状况。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文章对中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与调整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出现显著下降不同,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仅仅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不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下降,而是这一比例水平长期过低,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作者认为,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低是一种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舒鸿
不同技能劳动的划分一直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也是难点之一。文章创新性地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测算了我国第二产业中各行业的劳动高技能性,推算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FDI等因素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高技能劳动一般与资本结合得更为紧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工资比率的提高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2)FDI引入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也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稻葵 何梦杰 刘霖林
本文通过国际比较以及中国经济省际数据分析发现,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比重U型规律的基本原因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摩擦工资因素,按照中国经济目前发展的态势,未来两年完全有可能出现劳动收入比重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收入比重 劳动收入下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申广军 刘超
现有文献大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增长效应",但对其"分配效应"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没有研究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企业初次分配中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的收入份额。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分析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使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其劳动收入份额更高,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变量、样本和模型设定都十分稳健。信息技术的分配效应也存在异质性,在内资企业、内销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表现更加明显。对影响机制的讨论表明,使用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增加值的同时,更大幅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亚斌 吴江 冯迪
劳动收入份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入差距,采用了中国2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收入份额既显著影响了收入差距,又通过GDP、人力资本、开放度等因素影响了收入差距,并且东中西部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这一结论可为制定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连友 黄保聪 席鹏辉
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基于手工收集的城市层面户籍制度改革数据与微观企业的匹配数据,利用户籍制度改革作为自然实验来研究劳动力市场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改革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效应表明,这种正向效应在高创新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发达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市场改革通过破除户籍壁垒显著增加了企业雇佣规模、人均薪酬与企业绩效,从而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当前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