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9)
- 2023(11069)
- 2022(9757)
- 2021(9291)
- 2020(7684)
- 2019(17868)
- 2018(17875)
- 2017(34653)
- 2016(19092)
- 2015(21604)
- 2014(21721)
- 2013(21599)
- 2012(19994)
- 2011(17805)
- 2010(17657)
- 2009(16152)
- 2008(15795)
- 2007(13955)
- 2006(12105)
- 2005(10652)
- 学科
- 济(75439)
- 经济(75344)
- 管理(53796)
- 业(52496)
- 企(42369)
- 企业(42369)
- 方法(36961)
- 数学(31867)
- 数学方法(31453)
- 农(21489)
- 财(20905)
- 中国(20519)
- 学(17387)
- 业经(16130)
- 农业(15035)
- 地方(14553)
- 理论(13701)
- 贸(13159)
- 贸易(13151)
- 易(12759)
- 制(12679)
- 和(12225)
- 务(11723)
- 财务(11654)
- 财务管理(11629)
- 技术(11148)
- 教育(11063)
- 企业财务(10994)
- 环境(10791)
- 银(10687)
- 机构
- 大学(273179)
- 学院(269036)
- 管理(108378)
- 济(104829)
- 经济(102466)
- 理学(94504)
- 理学院(93467)
- 管理学(91736)
- 管理学院(91271)
- 研究(88252)
- 中国(64900)
- 京(58595)
- 科学(56180)
- 财(47333)
- 所(44602)
- 农(42572)
- 业大(40924)
- 研究所(40680)
- 中心(39825)
- 财经(38428)
- 江(38095)
- 北京(37246)
- 范(36604)
- 师范(36287)
- 经(34983)
- 农业(33299)
- 院(31795)
- 州(31125)
- 经济学(31050)
- 师范大学(29514)
- 基金
- 项目(184773)
- 科学(144490)
- 研究(134834)
- 基金(133972)
- 家(116174)
- 国家(115194)
- 科学基金(98996)
- 社会(83672)
- 社会科(79188)
- 社会科学(79167)
- 基金项目(71558)
- 省(71296)
- 自然(64991)
- 自然科(63504)
- 自然科学(63491)
- 自然科学基金(62319)
- 教育(61783)
- 划(60103)
- 资助(56047)
- 编号(55418)
- 成果(45351)
- 部(40533)
- 重点(40361)
- 发(38051)
- 创(37614)
- 课题(37480)
- 科研(35471)
- 创新(35001)
- 教育部(34843)
- 大学(34814)
- 期刊
- 济(113727)
- 经济(113727)
- 研究(80486)
- 中国(50542)
- 学报(44268)
- 科学(40076)
- 管理(39562)
- 农(38673)
- 财(34789)
- 大学(33570)
- 教育(32084)
- 学学(31286)
- 农业(27212)
- 技术(23130)
- 融(20551)
- 金融(20551)
- 财经(18321)
- 业经(17714)
- 经济研究(17682)
- 图书(16597)
- 经(15574)
- 问题(14516)
- 理论(14465)
- 业(13427)
- 科技(13340)
- 实践(13232)
- 践(13232)
- 技术经济(13145)
- 版(12608)
- 现代(11987)
共检索到389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振华
文章基于现阶段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事实,对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的适度水平进行了国内外系统梳理。通过考察劳动报酬特别是劳动收入份额现状、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宏观经济效应、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意义、提升路径及方式。文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国家发展事实表明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国外早期研究集中于要素收入的决定及要素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近期主要集中要素收入份额演变、估算方法及影响;但劳动收入份额研究仍存在不足,理论、内容和对策研究方面有待深入剖析;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收入 收入份额 劳动资本 国民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中国奇迹",但劳动者对这一经济成果的分享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近年来,GDP中劳动报酬占比的逐年下降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都不尽相同。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1997~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劳动收入份额及其演变的地区差异,发现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地区有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其后,建立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对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构成。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劳动收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荀关玉 白妍
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数据构建我国劳动力贡献模型,以此为依据测算我国劳动力合理收入比例,并与我国现实劳动力收入比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必须提高劳动在国民生产总值分配中的比重。本文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劳动收入 合理比例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宋涛 魏下海 涂斌 余玲铮
本文首先基于一个新古典生产模型,推导得出:当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个体的边际劳动收入递减;进而构建一个国民总劳动收入函数,并严格证明了当个体的边际劳动收入递减时,基尼系数增大会降低国民总劳动收入(份额)。199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而历年国民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分解结果表明:1996-2010年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下降有15%是由于收入差距扩大所导致,其中1996-2008年基尼系数增大导致劳动份额下降1.37个百分点,2008-2010年基尼系数下降导致劳动份额增加0.47个百分点,基尼系数的"倒U"型变化能引发劳动份额呈U型演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振华
收入分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性。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来源生产,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低与产业结构紧密相连。选取产业视角构建初次分配的产业及地区总福利系数,通过人均劳动收入系数、要素利用结构、就业和税收效应对全国及三大区域初次分配福利系数进行效应分解。最后,从产业福利角度给出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收入份额 产业福利系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初初 冯邦彦
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地区差异,而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探讨很少有基于一省或一区的研究。文章结合广东2005-2009年14个行业的劳动报酬数据,用Pooled EGLS方法发掘提升广东省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途径。结果显示,行业规模、工资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有正向作用,行业垄断程度则起负向作用,而行业劳动密集程度对该份额的拉动作用存在行业差异性。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广东应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着重发展服务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克清 毛锐 罗欢
通常认为,劳动收入份额过低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结构是否有效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呢?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货劳税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而企业所得税对其有正向影响;财产税和其他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我国需要优化货劳税制度,进一步降低货劳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改革所得税制度,加快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财产税制度和其他税收制度,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
税制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GMM估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建武 王茜 林志帆 赵秋运
文章在厘清文献逻辑的基础上,考察了金融抑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抑制源自于赶超战略的配套制度残余与偏重国有部门的经济结构,其利率压制与信贷配给的特征形同于对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隐形补贴,这使企业倾向于使用资本替代劳动进行生产,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形成压制。基于宏观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金融抑制指标与技术选择指数、国有经济比重显著正相关,且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便控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其他因素,该结论仍成立。这表明,为了扭转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不利格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摒除金融市场的扭曲性政策势在必行。
关键词:
发展战略 金融抑制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霞 白重恩
劳动收入份额为初次国民收入分配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文献中关于劳动收入份额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讨论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标准。即使数据口径一致,劳动收入份额也很难完全符合Kaldor事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格局最根本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结构转型、有偏技术进步、产品和要素市场扭曲三个方面,其他因素可通过它们间接地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分析倾向于认为,美国和欧洲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多由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解释,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差异还可解释国家间的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同,而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趋势则更多由产业结构变化所致。对有偏技术进步的探讨中,已有研究多围绕要素替代弹性和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玉清 姜磊
本文扩展了包含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发展经济学模型,在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框架中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规律及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4-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在控制省市固定效应和其他相关经济社会变量后,本文发现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呈稳健的倒U型非线性曲线,经历了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替主导,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增长极、直辖市空间范围内的影响路径表现出典型的地域性差异,适宜技术研发、市场整合及相应的政策激励有助于抑制FDI技术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冲击,缓解严峻的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劳动收入份额的准确测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定义和数据两个方面剖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问题,分析了其对测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总结归纳了现有的基于测算问题的修正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方法评析;最后,借助于城镇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与人口数据估算中国的OSPUE。在此基础上,利用资金流量表数据对1993—2008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合理的估算与必要的修正,并进行相应的变动分析与国际比较。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测算问题 修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雄英 雷钦礼
本文通过数理经济模型的理论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决定社会产品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高低的因素,除了政府的生产税税率之外,主要是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且二者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都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小于1时,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而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1时,则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还表明,劳动者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的增长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实际工资水平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方向相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也随经济周期反向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下降显著,有很多文献试图给出经济学的解释。本文将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并重点考察基于中国事实的研究情况。现有研究主要从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两大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给出了解释,但是无论是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还是对它的理论解释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特别地,本文认为从对外开放的视角出发对于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度量 转型和开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宇峰 田珊 朱荣军
本文基于主成分法来测度中国金融抑制程度,同时利用2000-2012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金融抑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金融抑制会显著地抑制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但东部、中部与西部金融抑制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影响效应显著低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金融抑制对劳动收入份额未表现出明显的影响。此外,人力资本投资、开放程度与资本密集程度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负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进程会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为提高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中央政府亟需完善金融制度,加快金融市场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来提升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金融抑制 劳动收入份额 省际面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晓冬 邓润 任单容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探究机构投资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对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改善要素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以2004—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前的选股以及投资后发挥“退出威胁”的威慑监督作用来驱使投资组合公司完善员工激励制度和体系以更好激励员工,提升投资组合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效果,从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QFII和长期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在非国有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且机构投资者主要提升了员工劳动收入份额和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以及创新能力,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并不明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改善收入分配的分配效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劳动收入份额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