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5)
- 2023(5969)
- 2022(5133)
- 2021(4608)
- 2020(3968)
- 2019(9115)
- 2018(8695)
- 2017(17426)
- 2016(9159)
- 2015(9622)
- 2014(9428)
- 2013(9264)
- 2012(8662)
- 2011(7826)
- 2010(8165)
- 2009(7672)
- 2008(7796)
- 2007(7310)
- 2006(6623)
- 2005(6175)
- 学科
- 济(43665)
- 经济(43617)
- 业(30302)
- 管理(27213)
- 企(24073)
- 企业(24073)
- 方法(19205)
- 数学(16878)
- 数学方法(16759)
- 财(13778)
- 中国(12615)
- 农(12323)
- 制(9274)
- 务(8741)
- 财务(8725)
- 财务管理(8711)
- 农业(8684)
- 企业财务(8477)
- 学(8419)
- 业经(8346)
- 融(7550)
- 金融(7549)
- 银(7126)
- 银行(7117)
- 贸(6949)
- 贸易(6945)
- 行(6808)
- 易(6768)
- 地方(6763)
- 体(6759)
- 机构
- 大学(143470)
- 学院(138076)
- 济(65449)
- 经济(64475)
- 管理(54085)
- 研究(48070)
- 理学(46812)
- 理学院(46334)
- 管理学(45717)
- 管理学院(45447)
- 中国(35978)
- 财(31828)
- 京(29198)
- 财经(25909)
- 科学(25907)
- 所(23923)
- 经(23651)
- 经济学(21789)
- 研究所(21494)
- 中心(21100)
- 农(20569)
- 江(20079)
- 经济学院(19813)
- 财经大学(19501)
- 范(18738)
- 师范(18586)
- 北京(18426)
- 业大(17983)
- 院(16427)
- 农业(15690)
- 基金
- 项目(89440)
- 科学(72791)
- 基金(69678)
- 研究(65557)
- 家(61438)
- 国家(60535)
- 科学基金(52334)
- 社会(45919)
- 社会科(43730)
- 社会科学(43715)
- 基金项目(36404)
- 自然(32367)
- 自然科(31676)
- 自然科学(31668)
- 省(31448)
- 自然科学基金(31184)
- 教育(29772)
- 资助(28296)
- 划(27407)
- 编号(24868)
- 部(21542)
- 成果(21119)
- 国家社会(20602)
- 重点(19924)
- 教育部(19280)
- 人文(18496)
- 发(18345)
- 创(18009)
- 大学(17250)
- 制(17235)
共检索到208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梁斯 周丽华
本文以G20国家1980-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系统广义钜估计方法(SYS-GMM)对样本数据进行估计,用以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投资以及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研究结论表明:(1)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及经常账户均有显著负向影响,这支持了生命周期理论。(2)老年抚养比对经常账户失衡的解释能力比少年抚养比更强。(3)抚养比对投资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或许与惯性行为及生产率变化有关。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导致国际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因此各国应避免出现相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完成储蓄和投资的跨境平滑。此外,外部均衡在短期内很难达到,但在长期内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应尽快调整现行人口政策和产业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扬 何海峰
本文考察了美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其对手方的国别与地区结构特点,随后总结了对该现象的有关研究和解释。文章简述了伯南克"世界储蓄过剩"论,指出了该观点论证逻辑中的错误,然后分析了其理论分析框架——储蓄缺口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对美国经常账户失衡解释的不适用。
关键词:
美国 经常账户失衡 世界储蓄过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津 王刚 李泽广
本文梳理了解释美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各类假说,并以美国的情况为借鉴,提出了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几种解释思路。文章发现经常账户的实际水平与理论均衡水平的差值为稳定序列,但并不收敛于零,表明经常账户的失衡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然后通过设计两元选择模型对导致失衡的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发现"投资一储蓄缺口"假说得到了中国数据的支持,同时发现国民收入也是决定经常账户盈余或者赤字的关键变量。这说明我国经常账户的变化更多地内生于其特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经常账户失衡状态的矫正需要内部经济结构的改革和理顺经济运行机制措施的配合。
关键词:
经常账户 投资-储蓄假说 两元选择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之博 赵岳
本文基于1990—2007年5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和1999年世界银行的企业调查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Tobit模型,探究了银行集中度、企业储蓄和经常账户失衡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越高,企业从银行融资的比重越小,自身储蓄越高。而公司部门的储蓄与经常账户余额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高银行集中度国家企业的高储蓄导致这些国家经历更大的经常账户顺差(或更小的逆差)。上述结论并不受金融中心效应的影响,也在工具变量回归中保持稳健。与强调金融部门总规模的传统金融发展观不同,本文的结论表明,银行业的内部结构是理解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视角。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志强
太平洋两岸—东南亚和美国——在经常账户上截然相反的表现是近期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特征。本文在分解经常账户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试图从储蓄与投资角度探寻影响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经常账户盈余成因,分析显示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整体投资恢复缓慢、消费不振是形成其经常账户盈余的重要原因,并进一步在计量模型中对影响东南亚和中国储蓄投资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探讨性分析了降低不平衡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东南亚 储蓄 投资 经常账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超 张林杰
在全球经济失衡态势下,本文试图发现外部经济失衡背后的深层次人口结构因素。本文以38个亚洲经济体1989~2008年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了人口结构对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数据等方法及变量变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我们发现,在经常账户强惯性的基础上,人口结构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经常账户或国际资本流动,且老年人口结构效应比少儿人口结构效应更加显著。老年化经济体对于经常账户逆差存在依赖,经常账户可以被理解为储蓄的国际缓存池和中转地以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动。因此,世界经济体应尽量避免同周期的老年化,以保证经济的"梯队"发展和资源跨代交换,同时,对于全球经济失衡也应有一定的容忍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超 周晔 张林杰
文章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亚洲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投资率及经常账户的效应。结果发现:(1)人口结构对储蓄的效应存在,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符合生命周期假说;(2)少儿抚养比与储蓄率无显著相关,少儿人口抚养质量与数量间存在替代效应;(3)老年人口抚养比效应对于外部均衡非常显著。老年化经济体对于经常账户逆差存在依赖,经常账户可以视为亚洲人口红利期高储蓄的国际"缓存池"和"中转地"。亚洲的经济增长、高储蓄与高顺差呈现梯队性的趋势,且与人口结构的变迁一致。这些发现可以从人口结构角度解释亚洲的高储蓄和高经常账户顺差及国际资本流动。所以,世界经济体应避免同周期的老年化,以保证经济的梯队发展和资源跨代跨国转移;同时,对于减少少儿人口来压缩社会负担的政策效果不能预期过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佳
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世界84个国家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视角分析一国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储蓄投资缺口的影响,并考察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初步的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人口抚养比、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改进后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本国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但是少儿抚养比和相对经济增长率对不同组别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治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需要从国内经济因素着手,综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佳
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世界84个国家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视角分析一国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储蓄投资缺口的影响,并考察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初步的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人口抚养比、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改进后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本国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但是少儿抚养比和相对经济增长率对不同组别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治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需要从国内经济因素着手,综合考虑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形成国际所普遍接受的有效解决方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超 周晔
文章从一个多期人口代际交叠模型入手,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和抚养比例的影响,同时还运用中国数据对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相对生产率差异与经常项目差额进行协整与因果检验。文章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并非不可持续,特定时期内放开该政策已经无法应对社会抚养高峰,而保持该政策则会获得一个较低人口总量的均衡人口结构。经常项目差额实际上只是储蓄的跨时空转移。人口年龄结构决定储蓄率,决定储蓄的跨时间转移,国家相对生产率差异决定储蓄的跨空间转移。空间上的这种转移并不改变一国国民的总福利;时间上的转移也不改变代与代之间的总福利。因此,不考虑人口结构、提高即期消费率刺激经济的做法值得商榷,过分关注短期经常项目差额并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明
世界范围内持续多年的经常账目失衡并不鲜见,以往研究多关注汇率和净出口的关系,而忽视了经常账目余额的另外一种属性——本国在外国的储蓄。本文尝试从人口结构变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新的解释。本文通过构建包括幼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世代交替模型,理论分析和预测了:幼年抚养比上升会降低储蓄率、增加投资率,从而减少经常账目余额;而老年抚养比下降会提高储蓄率,增加经常账目余额;试图填补人口结构对经常账目影响的理论空白。接下来,本文利用1990年至2011年全球110个国家的强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静态和动态模型下均得到了与理论预测相一致的稳健结果。根据实证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发现中国抚养比的变化可以...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常账目 抚养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Il houng Lee 徐清军 Murtaza H.Syed
本文采用永久性收入假说来评估国民储蓄行为,更突出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带来的影响,通过一个前瞻性的、动态的分析方法考察中国人口分布变动情况。本文的动态分析方法不仅得到了实证验证,也比经济文献中的静态依赖分析更为有效。本文仿真模拟全球储蓄行为后发现,随着居民储蓄份额的上升,中国2000年经常账户逆差,2010年经常账户呈现顺差,而到2045年左右中国经常账户重现逆差。美国、欧盟的经常账户趋向与中国情况恰恰相反。中、美、欧经常账户的仿真模拟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涵义。
关键词:
中国人口结构 经常账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政宁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输出储备货币;中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通过经常账户盈余获得储备货币。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基于国际货币不对称的视角研究了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中国消费出现下滑,储蓄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的经常账户出现顺差;而美国消费提升,储蓄出现萎缩,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中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导致中美两国经济内外失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伍戈
美国经常账户的失衡不仅影响其本国经济,还严重地影响着全球经济。本文在全面分析美国经常账户组成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豪斯克.麦奇不对称效应”及其造成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具体包括移民效应、供给效应、生产在全球的重新配置以及国际贸易的组成。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美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是结构性的,所以扭转失衡的方法也应当是结构性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超 林博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口年龄结构会影响储蓄投资行为,储蓄投资和经常账户的人口结构效应表现为与抚养负担的反向关系,但实证文献却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文章尝试建立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GMM)、混合最小二乘(PooledOLS)、固定效应(FE)、似无相关回归(SUR)等方法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20个国家或地区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经常账户的人口结构效应表现稳健,呈显著负向关系,但储蓄和投资行为的人口结构效应对于样本和方法比较敏感。具体到人口结构内部,老年抚养比效应表现稳健,反向系数在0.26至0.33之间,少年抚养比效应则较为模糊或微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