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9)
- 2023(5361)
- 2022(4916)
- 2021(4522)
- 2020(4203)
- 2019(9905)
- 2018(10018)
- 2017(19000)
- 2016(11243)
- 2015(13233)
- 2014(13578)
- 2013(13396)
- 2012(12718)
- 2011(11696)
- 2010(11896)
- 2009(11019)
- 2008(11214)
- 2007(10455)
- 2006(8782)
- 2005(7911)
- 学科
- 济(44181)
- 经济(44145)
- 业(27581)
- 管理(26901)
- 方法(23208)
- 数学(20896)
- 企(20758)
- 企业(20758)
- 数学方法(20699)
- 农(13867)
- 中国(11523)
- 财(11092)
- 学(10335)
- 贸(9199)
- 贸易(9199)
- 农业(8960)
- 易(8916)
- 地方(8806)
- 理论(8653)
- 业经(8103)
- 制(7800)
- 和(6934)
- 教育(6931)
- 务(6781)
- 财务(6768)
- 财务管理(6746)
- 银(6465)
- 银行(6424)
- 企业财务(6340)
- 教学(6231)
- 机构
- 学院(164735)
- 大学(164130)
- 济(63513)
- 经济(61967)
- 管理(58123)
- 研究(57836)
- 理学(49689)
- 理学院(49071)
- 管理学(48059)
- 管理学院(47767)
- 中国(41484)
- 科学(38152)
- 农(36565)
- 京(35433)
- 所(31934)
- 农业(29389)
- 研究所(29284)
- 业大(29007)
- 财(28223)
- 中心(26729)
- 江(26317)
- 范(22782)
- 财经(22623)
- 师范(22495)
- 北京(22454)
- 州(20807)
- 技术(20781)
- 经(20383)
- 院(20009)
- 经济学(19472)
- 基金
- 项目(107125)
- 科学(80744)
- 研究(77173)
- 基金(73017)
- 家(64719)
- 国家(64125)
- 科学基金(52323)
- 省(44568)
- 社会(44503)
- 社会科(41917)
- 社会科学(41898)
- 基金项目(38847)
- 教育(38043)
- 划(37426)
- 自然(34450)
- 自然科(33599)
- 自然科学(33585)
- 编号(33392)
- 自然科学基金(32976)
- 资助(31236)
- 成果(27750)
- 重点(24962)
- 课题(24068)
- 部(23905)
- 发(23453)
- 创(22227)
- 计划(21095)
- 科研(20957)
- 创新(20732)
- 大学(20163)
共检索到242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风珍 万勇善 类承斌
试验对外源DNA导入花生变异体的D8株行进行了数量性状的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D4代同一株行的10个D8株行相比较,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等性状无显著差异,叶长、果长及果皮厚3个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单株生产力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程度不同,与果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高呈显著负相关;将10个株行聚为3类,结果与系谱图并不完全一致。
关键词:
花生 数量性状 相关系数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风珍 万勇善 薛其勤
为了培育抗花生叶斑病的新种质,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79266,在变异后代筛选抗叶斑病材料,对选出的5个种质系进行叶斑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的田间鉴定,并进行抗病种质系与受体DNA差异的SSR多态性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受体品种79266感染叶斑病(包含花生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病程曲线的线下面积(AUDPC值)为205.3,5个抗病种质系的AUDPC值极显著低于受体品种,其中05D1128的AUDPC值最小,为112.0,感病最轻;收获前7 d调查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发病程度,05D1148对花生褐斑病的抗性最强,其病级和病情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受体品种,抗性比受体品种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华 李树华 韩国敏 马静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普通野生稻(AA染色体组)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宁粳23号、宁粳16号中,获得163个变异后代,变异性状极其广泛,对其中22份材料在全生育期经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表现广谱抗性材料有4份,其中2005D3-136,2005D3-60无论在农艺性状还是在抗病性上变异都优于受体。
关键词:
野生稻DNA 花粉管通道导入 抗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芙蓉 张军 刘任重 刘勤红 张传云 刘国栋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导入陆地棉(G.hirsutumL.)栽培品种石远321中,获得了纤维品质优良的新种质系,并且在导入后代中发现了1个形态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可能受1个纯合致死的显性基因控制,利用SSR对变异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外源DNA已经整合在陆地棉的基因组中,并推测某些DNA片段可能是通过同源重组的机制整合到陆地棉染色体上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肖娟 孙振元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9份地锦属植物材料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7条引物共扩增出74条带,其中多态带百分率达95.9%,所选引物能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并表现出很高的鉴定效率。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相似系数分析,9份地锦属植物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0~0.89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517。通过扩增结果的UPGMA聚类,引入品种五叶地锦‘加引1号’与8个国内种质分开;8个国内种质又聚为5小叶型和非5小叶型两大类,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ISSR在地锦属种质资源分类和鉴定上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品种鉴定和新品种DUS测试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
地锦属植物 ISSR 亲缘关系 品种鉴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卫 包满珠
利用RAPD标记分析了梅16个栽培品种间的遗传变异。32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扩增出181条谱带,其中138条为多态性谱带。相似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梅栽培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态性,但主要表现在真梅系与杏梅系、樱李梅系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RAPD能区分开梅的3个系,并且支持形态学分类中将枝姿作为一级分类标准的论断。
关键词:
梅 RAPD 遗传多态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奎玲 牟少华 刘庆超 唐启和 刘庆华
【目的】从分子水平分析耐冬山茶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探讨其品种分类问题。【方法】利用荧光AFLP技术,采用8对EcoRⅠ/Mse 1引物对耐冬山茶16个品种及2个变异类型、5个山茶南方品种、2个云南山茶品种进行AFLP分析,得到清晰的相关AFLP谱带。【结果】在所测试的30个样品基因组中,8对AFLP引物共获得1 062条清晰的谱带,记录了987条多态性带,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92.9%,按照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法(UPGMA)构建树状分支图。【结论】耐冬山茶与南方山茶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将耐冬山茶品种分成6个亲缘关系不同的组,表明耐冬山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金花 宋红竹 周春江 牛正田 张绮纹 王斌
以我国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广泛种植的10个黑杨派品种(36杨、50杨、107杨、108杨、111杨、加杨、沙兰杨、I-214杨、109杨和110杨)为实验材料,先进行了苗期形态特征分析,并利用AFLP标记技术,选用E-TA/M-CAG和E-TC/M-CAG两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获得了12条特异性条带,建立了这10个杨树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每个品种的扩增带型互不相同,可为杨树品种或无性系鉴定提供独特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AFLP DNA指纹图谱可以灵敏地鉴别相近无性系并与形态学鉴别分类结论相吻合,表明DNA指纹鉴定配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雪珍 张克中 贾月慧 范佳林 刘燊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百合21个栽培品种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所试验品种染色体数均为2n=24。染色体呈现多态性,大部分品种都是由近中部(sm)、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粒染色体组成。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动范围分别为5.1%~14.39%和5.11%~13.66%;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分别为2.09~2.61和2.01~2.64;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在78.54%~84.05%和77.04%~86.08%。21个品种核型类型有13个为"3B"型,8个为"4B"型;17个有随体的品种中,仅6个具有中间随体,其余均为端部随体;可以通过不同类型染色体数量以及它们在核型中排...
关键词:
百合 栽培品种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宇 何天友 陈凌艳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采用ISSR标记对11个比利时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栽培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13条引物共获得多态性位点106个.POP-GENE 32软件分析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564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0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742,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5.48%,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利用6个标记产生的8个多态位点绘制了11个栽培品种(系)计算机化的ISSR指纹图谱,结果表明,ISSR标记可用于区分比利时杜鹃品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康建坂 林珲 温庆放
研究影响佛手瓜SRAP扩增反应的主要因子,建立佛手瓜SRAP反应的优化体系,利用SRAP技术对福建省10个佛手瓜栽培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筛选出10对具有较高扩增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条带114条,其中6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54.3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20时,可将10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遗传距离为0.35时,10个品种聚为一类,表明10个佛手瓜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佛手瓜 亲缘关系 SRAP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路翔 高源 王昆 孙思邈 李连文 李海飞 李青山 冯建荣 王大江
【目的】我国主栽苹果品种根据亲本构成可分为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分析不同族系果实的香气特征和遗传特性,为果品品质研究和香气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4个族系的50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利用变异系数(CV)和主成分分析(PCA)解析不同族系间香气物质的显著性和特征。【结果】50个品种共检测出146种香气成分,酯类(38种)、醛类(29种)和醇类(19种)为主要香气物质,共占总含量的72.82%,其中酯类在数量和含量上变异系数均大于醛类和醇类。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的总香气成分数量显著多于金冠族系(P<0.05),酯类物质数量显著多于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P<0.05),醛类和醇类物质的数量在不同族系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以香气值大于1为标准确定出28种特征性香气成分,其中8种成分在40个品种以上均被检测出,是苹果的典型香气成分。对28种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8个主成分,结合香气成分的嗅感特征将50个不同品种划分为4个代表不同香型的区域,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在4个区域均有分布,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主要分布在青香型和淡香型区域,浓香型区域主要为元帅族系,甜香型区域主要为富士族系。不同的选育方式对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影响更大,表现为杂交品种的相似系数、与对照共有的香气成分占比显著低于芽变品种(P<0.05);在所有族系中,芽变选育品种出现超亲现象的香气数量均多于杂交品种。【结论】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的果实风味更加丰富,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的果实风味分别表现为甜香型、浓香型、青香型和淡香型;杂交能够提高后代香气成分的含量,并增加香气构成的复杂性;芽变对后代的香气成分种类影响较小,对香气含量的影响更大,其超亲现象多于杂交后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雷天刚 何永睿 吴鑫 姚利晓 彭爱红 许兰珍 刘小丰 陈善春
【目的】构建柑橘栽培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为建立柑橘种苗纯度及真实性鉴定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SR标记和ISSR标记对102个柑橘栽培品种(系)进行DNA指纹分析,筛选适合的特征引物,构建柑橘栽培品种(系)的指纹图谱数据库。【结果】从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重复性好、多态性丰富的12对引物作为柑橘品种(系)鉴定的特征引物,12对SSR特征引物组合可鉴别42个品种(系);在此基础上,对未出现SSR特征指纹的60个品种(系)进行ISSR指纹分析,从40个ISSR引物中筛选到2个可用于品种鉴定的特征引物,结合SSR标记,可快速、准确地鉴别70个柑橘的品种(系)。并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永宝 施季森 赵洪亮
Ginkgo biloba is one of most famous officinal plant in China. In the past, many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and planted, but there is not still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these varieties. This paper studied DNA fingerprints of the main G. biloba varieties cultivated all over the country using ISSR DNA ma...
关键词:
银杏 ISSR标记 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永平 王志敏 吴永成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
小麦 光合性状 粒叶比 节水高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