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01)
- 2023(3505)
- 2022(2833)
- 2021(2610)
- 2020(2117)
- 2019(4663)
- 2018(4806)
- 2017(8216)
- 2016(4855)
- 2015(5415)
- 2014(5811)
- 2013(5281)
- 2012(4809)
- 2011(4353)
- 2010(4435)
- 2009(4058)
- 2008(3891)
- 2007(3597)
- 2006(3102)
- 2005(2746)
- 学科
- 济(13288)
- 经济(13261)
- 管理(12294)
- 业(8979)
- 企(7163)
- 企业(7163)
- 学(5494)
- 制(5363)
- 中国(5192)
- 体(5095)
- 农(4970)
- 财(4113)
- 理论(3950)
- 方法(3866)
- 地方(3635)
- 银(3451)
- 银行(3426)
- 行(3326)
- 教育(3322)
- 融(3268)
- 金融(3261)
- 业经(3212)
- 数学(3112)
- 数学方法(2963)
- 体制(2936)
- 农业(2865)
- 教学(2452)
- 和(2449)
- 度(2355)
- 制度(2352)
- 机构
- 学院(65720)
- 大学(64230)
- 研究(26064)
- 管理(20663)
- 济(20106)
- 经济(19379)
- 中国(18717)
- 科学(18472)
- 理学(17060)
- 农(16984)
- 理学院(16824)
- 管理学(16293)
- 管理学院(16184)
- 所(14556)
- 京(14531)
- 农业(13602)
- 研究所(13382)
- 业大(12709)
- 中心(11467)
- 江(11365)
- 财(10817)
- 技术(10683)
- 省(10131)
- 院(9902)
- 范(9261)
- 北京(9087)
- 师范(9067)
- 州(9040)
- 室(8495)
- 农业大学(8478)
- 基金
- 项目(45289)
- 科学(33493)
- 研究(31694)
- 基金(29900)
- 家(27968)
- 国家(27711)
- 科学基金(21918)
- 省(19698)
- 社会(17476)
- 划(16460)
- 社会科(16365)
- 社会科学(16359)
- 基金项目(15118)
- 教育(14809)
- 自然(14734)
- 自然科(14362)
- 自然科学(14351)
- 自然科学基金(14063)
- 编号(13493)
- 资助(12598)
- 成果(11877)
- 课题(10640)
- 重点(10430)
- 体(9987)
- 计划(9952)
- 发(9905)
- 科技(9595)
- 创(9142)
- 部(8802)
- 科研(8571)
共检索到105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英 甘敬 尹伟伦 朱祯 王华芳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国槐叶盘转化法,在建立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转化体系过程中,对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槐叶片需在黑暗条件下在MS培养基上预培养5天,农杆菌菌株选用GV3101,农杆菌共培养3天较合适;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约为0.7,感染时间10min;侵染前的菌液和共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1乙酰丁香酮(AS)对国槐遗传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以头孢霉素(Cef)500mg·L-1最好。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证实sck基因已整合到国槐基因组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蕾 孟永娇 张璐 娄群峰 李季 钱春桃 陈劲枫
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黄瓜遗传转化效率,以亚洲生态型长春密刺、欧洲生态型Poinset76和Marketmore763种黄瓜为材料,筛选了适合遗传转化最佳的基因型,并通过改变培养基固化剂、添加抗氧化剂和有机添加物的方式对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黄瓜中,长春密刺的抗性芽诱导分化表现最佳,而Poinset76和Marketmore76稍差;在脱乙酰吉兰糖胶为固化剂的培养基上,3种基因型的抗性芽诱导率比以琼脂粉为固化剂的培养基诱导率分别高28.21,19.71,15.39个百分点;共培养基中添加50 mg/L抗氧化剂α-硫辛酸时,长春密刺抗性芽诱导率最高达66.67%,平均芽分化数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科友 樊军锋 赵忠 周永学 高建社
为了优化84 K杨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84 K杨树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芽和芽苗生根的影响,并从预培养时间、浸染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苗频率为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84 K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4 K杨叶片最适的芽诱导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芽苗最适诱导生根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1/2 MS+NAA 0.05 mg/L+IBA 0.05 mg/L;优化筛选的最适转化体系为:农杆菌活化菌液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10倍,浸染5 min,共培养4 ...
关键词:
84K杨 再生系统 遗传转化 转化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燕蓉 岑慧芳 严建萍 张万军
【目的】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柳枝稷高效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方法】试验以柳枝稷品种AlAmo、Performer及BlAckwell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愈伤诱导6周后,借助解剖镜观察愈伤形态,去除愈伤组织外层含水量大、海绵状愈伤组织,挑选位于愈伤组织中心位置的核状、紧实型愈伤置于继代培养基培养。暗培养3周后,在解剖镜下挑选结构松脆、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按细胞系继代增殖培养。该类愈伤组织易于分化,属单子叶植物愈伤组织分类中的第Ⅱ型。经两次继代增殖培养后,可以获得足够的愈伤组织进行再生和遗传转化研究。为优化柳枝稷Ⅱ型愈伤组织的农杆菌侵染流程,试验比较了3种农杆菌侵染流程下的转基因效率。真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虹 宋春丽 马俊莲 张子德 唐霞
以磨盘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合成酶基因(ACS)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2 d;用OD600值为1.0的菌液侵染15 min、共培养3 d,AS浓度200μmol/L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初步确定ACC合成酶基因已转入磨盘柿组培苗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萃 庞晓明 曹冠琳 刘颖 张志毅
为了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并大量获得转MdSPDS1基因的转基因毛白杨,对MdSPDS1基因导入毛白杨的遗传转化体系中关键转化因子进行了优化。获得的优化转化体系如下:叶片预培养3d后,用OD600为0.4的菌液侵染7min,再共培养3d。卡那霉素抗性芽的二次筛选中,卡那霉素的选择压分别为20和50mg/L。实验获得毛白杨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共43株,经PCR检测,其中9株呈阳性,占抗性植株总数的20.9%,优化转化系统的阳性植株转化率达到9.38%。本研究为下一步鉴定基因功能和转基因植株耐盐性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MdSPDS1 遗传转化 毛白杨 农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萌萌 张红 何姣 涂璇 颜霞 黄丽丽
【目的】建立生防菌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rectuS)gcla4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定向改造基因、提高基因表达水平及其生防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具有安普霉素(apramycin)抗性基因标记的整合型质粒pSet152为出发质粒,eScherichia coli et12567(puZ8002,pSet152)为供体,淡紫灰链霉菌gcla4为受体进行接合转移试验,并对影响接合效率的培养基、热激温度、接合转移时间和筛选转化子培养基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成功地将质粒pSet152转入到了生防链霉菌gcla4中,明确了可用于筛选链霉菌gcla4转化子的抗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淑稳 周永明 孙学成 张献龙
以甘蓝型油菜(BrasicanapusL.)9506品系的下胚轴为受体,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进行了除草剂Glufosinate抗性基因(pat)的转化试验,得到了抗卡那霉素(Kan)选择剂的小植株,并对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Kan和羧苄青霉素(Cb)对芽再生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含2,4-D的培养基对下胚轴进行预培养和选择培养基中附加AgNO3均能促进转化细胞的生长和芽的再生。转化植株对Glufosinate除草剂的抗性和分子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边江 陈全战 周泉澄 华春
将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无菌种子吸胀15 h后,制备子叶分别放在含不同浓度配比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同时测定白三叶子叶对卡那霉素(Kam)、头孢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arb)的敏感性,探索出适合子叶生长成苗的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结果表明,用于白三叶子叶遗传转化的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8 g/L琼脂+0.1 mg/L NAA+0.5 mg/L6-BA+20 mg/L Kam+250 mg/L Carb。抗性植株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15 g/L蔗糖+8 g/L琼脂+0.2 mg/L NAA。通过本实验成功确立了白三叶遗传转化体系,为下一步转基因实验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丽琼 刘二鲜 王杰 林俊芳
【目的】建立PEG介导的高效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芽孢遗传转化体系。【方法】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法把表达质粒pAN7-1(含有构巢曲霉gpd-An启动子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和pLg-hph(含香菇gpd-Le启动子和hph基因)转化进银耳芽孢的细胞中;采用夹层法在含50μg·ml-1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初筛银耳芽孢假定转化子,之后转接于潮霉素含量为100μg·ml-1的PDA平板上进行第2次筛选。【结果】PEG4000浓度为25%时介导的银耳芽孢原生质体初转化率最高;pLg-hph假定转化子经过PCR鉴定及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hph基因能有效整合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洪玉 周杨 刘迪 贾红梅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地被菊‘中国红’在MS+2.0Mg·L-16-BA+0.2Mg·L-1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不定芽分化率(89.6%);地被菊‘中国红’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1NAA,生根率达100%;其叶片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条件:OD600=0.6、农杆菌侵染时间为7MiN、共培养48h、延迟培养2D、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15M...
关键词:
地被菊 叶片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岑云昕 刘佳 陈发菊 杨敬元 刘强 王韬 梁宏伟
【目的】以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建立有效的楸树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楸树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以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的遗传转化条件,进而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楸树基因组中。【结果】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梯度浓度的卡那霉素(Kana)进行选择压力筛选,在添加了60 mg·L~(-1)Kana的1/2 MS培养基中,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为0.00%,存活率仅为5.71%,因此确定60 mg·L~(-1)为遗传转化的选择压。采用正交设计L18(37)进行农杆菌介导的楸树遗传转化试验,通过GUS化学组织染色统计瞬时表达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预培养时间为2天,采用农杆菌菌株EHA105、菌液浓度OD600值为0.7、添加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300μmol·L~(-1)、侵染时间为10 min,共培养时间为5天的条件下,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效率最高,且对转化效率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是乙酰丁香酮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对浸染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8个月的筛选培养,共获得32个抗性组织团,对其中15个增殖较多的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表明86.67%的抗性组织团中有外源基因整合到楸树基因组中。内源激素水平会对植物体细胞胚分化产生影响,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促进体胚发生,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体胚发生有抑制作用。通过测定内源激素可知,转基因的抗性组织中内源CTK和AB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而内源IAA和GA则显著高于野生型胚性愈伤组织,推测内源激素水平可能是转基因抗性组织体胚分化能力比较差的原因。【结论】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对筛选获得的15个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其中13个抗性愈伤组织中有外源基因的整合。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楸树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难以分化的原因。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楸树 遗传转化 内源激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小娟 吴娟 王沛捷 聂虎帅 刘杰 魏巍 马艳红
为探究马铃薯的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以紫色马铃薯‘华颂66号’无菌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植物沉默载体质粒pBWA(V)KS-miR8019转化马铃薯外植体,测定不同预培养时间、不同激素组合及抗生素对马铃薯愈伤再生转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茎段预培养时间为2 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2)最适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干粉式培养基+2.0 mg/L 6-BA+1.0 mg/L 2,4-D,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96.7%。最适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干粉式培养基+4.0 mg/L 6-BA+0.1 mg/L NAA+1.0 mg/L GA_3;3)植株再生及生根的抗生素最适筛选浓度为75 mg/L的卡那霉素;4)农杆菌抑制剂的最适浓度为300 mg/L的特美汀,且在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阶段都需要加入。综上,通过对农杆菌介导的愈伤再生转化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初步建立了马铃薯‘华颂66号’的遗传转化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振琪 韩莹琰 李雅博 刘然 刘超杰 郝敬虹 范双喜
为研究叶用莴苣中Hsp70基因的功能,以提高其耐热性,构建LsHsp70-3701过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用莴苣。从叶用莴苣中克隆得到LsHsp70-3701,利用NcoⅠ和SpeⅠ双酶切LsHsp70-3701和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回收目的片段并连接,经鉴定后获得过表达载体。以‘P-S11'叶用莴苣为转化材料,针对遗传转化关键因素:苗龄、植物激素浓度、预培养时间、侵染液OD值、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转化条件为:苗龄5d的子叶,6-BA 0.2mg/L+NAA
关键词:
莴苣 过表达载体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付小蕾 毛洪玉 祝朋芳
为建立稳定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以羽衣甘蓝自交系’Mark 10’,’W02-7’和’Curly 6’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比较羽衣甘蓝子叶、子叶柄、子叶片、下胚轴4种外植体的再生能力,筛选培养基中的适宜激素浓度,优化了羽衣甘蓝不同外植体的再生体系。将播种后6d的子叶于最适再生培养基上进行黑暗预培养,以根瘤农杆菌为介导侵染子叶后,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农杆菌与植物材料的共培养。随后转入含有头孢霉素的抑菌培养基中进行抑菌培养,再将子叶移入含有卡那霉素浓度的筛选培养基中进行抗性芽选择,并提取植物基因组DNA进行目的基因的PCR验证,从而建立高效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是羽衣甘蓝的子叶,在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1mg·L-1上,不定芽分化率可达100%;子叶经2~3d预培养,将OD600值为0.3~0.5的携带DFR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离心,以50mL MS重悬液重悬,侵染外植体5min,共培养2d;采用头孢霉素300mg·L-1,抑菌培养3d后,采用10mg·L-1卡那霉素进行抗性芽选择。在播种后30~40d共获得了24个抗性芽,以抗性芽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9株呈DFR阳性,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37.5%。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羽衣甘蓝重要性状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羽衣甘蓝 遗传转化 外植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