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9)
2023(9556)
2022(8544)
2021(8084)
2020(6749)
2019(15697)
2018(15639)
2017(30499)
2016(16569)
2015(18786)
2014(18740)
2013(18578)
2012(16857)
2011(14932)
2010(14652)
2009(13287)
2008(12884)
2007(10895)
2006(9281)
2005(7860)
作者
(46624)
(38360)
(37936)
(36278)
(24472)
(18389)
(17325)
(15249)
(14516)
(13602)
(13258)
(12716)
(11964)
(11877)
(11743)
(11569)
(11524)
(11428)
(10837)
(10775)
(9551)
(9210)
(9095)
(8710)
(8547)
(8541)
(8456)
(8395)
(7627)
(7587)
学科
(62957)
经济(62887)
管理(47485)
(44917)
(39510)
企业(39510)
方法(31874)
数学(26466)
数学方法(26165)
中国(15811)
(15759)
(15500)
业经(15135)
(14639)
地方(12868)
理论(12854)
(12101)
教育(11030)
(10801)
贸易(10796)
(10676)
财务(10619)
财务管理(10604)
农业(10568)
(10459)
技术(10283)
环境(10123)
企业财务(10060)
(9690)
(9041)
机构
大学(231741)
学院(229693)
管理(95691)
(84965)
理学(83997)
理学院(83082)
经济(82957)
管理学(81701)
管理学院(81291)
研究(72127)
中国(51037)
(49268)
科学(46388)
(37673)
(35125)
业大(34489)
(33124)
研究所(32384)
中心(32265)
(32081)
师范(31847)
(31421)
财经(31210)
北京(31026)
(28375)
(26440)
(26277)
农业(25932)
师范大学(25923)
商学(24455)
基金
项目(163928)
科学(128637)
研究(121948)
基金(118126)
(101871)
国家(100963)
科学基金(87188)
社会(75220)
社会科(71093)
社会科学(71074)
(64192)
基金项目(63756)
自然(57197)
教育(55935)
自然科(55818)
自然科学(55807)
自然科学基金(54784)
(53963)
编号(51155)
资助(48009)
成果(41311)
重点(35978)
(35817)
课题(34315)
(34226)
(34193)
项目编号(32150)
创新(31597)
科研(31148)
教育部(30872)
期刊
(89934)
经济(89934)
研究(66096)
中国(38555)
学报(36098)
管理(33843)
科学(33290)
(29598)
教育(29211)
(27606)
大学(27337)
学学(25408)
农业(21335)
技术(19493)
业经(15496)
图书(15044)
(14883)
金融(14883)
财经(14416)
经济研究(13789)
(12088)
理论(12015)
科技(11848)
问题(11695)
实践(11359)
(11359)
(10754)
技术经济(10738)
情报(10608)
(10472)
共检索到317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昱  彭祚登  
国槐作为我国的乡土树种,具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且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国槐自古以来充分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这也使其上升到更高的文化意义领域,奠定了国槐的历史文化基础。国槐文化是树木文化乃至中国林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国槐的栽培历史,国槐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学艺术中的体现以及国槐的经济价值。开展此项研究,对填补树木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对国槐的文化属性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抄军,刘沛林,王良健,陈友龙  
文章在界定历史文化古城非利用价值构成的前提下,以在凤凰古城实地调研和向全国发放的CV调查表的数据为依据,以2002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为总人口样本,利用条件价值法(CVM)对历史文化古城的非利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3年凤凰古城的非利用价值为314,019万元,其中存在价值139,361.67万元、遗产价值101,867.79万元、选择价值72,758.22万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宁虹雯  吕本富  
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就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推动其资源价值化开发。释放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能量,需要从市场化的角度,通过构建文化IP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国内很多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IP的路径就有许多选项。本文选取经济基础较差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海南儋州作为研究案例,以打造文化IP视角,探索如何有效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禀赋,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增长。此外,本文总结出儋州打造和运营IP的方法,对全国经济落后地区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常光宇  胡燕  曹昌智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认定、保护、传承的核心和基础,是通过深入系统发掘研究,清晰认知其重大价值与文化特色。只有抓住根本,才能读懂古代和近代城市的历史,知其价值特色和文化基因本源所在,进而把握历史文脉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厘清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思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山东潍坊为例,从全域自然人文资源梳理整合切入,透过历史空间形态演变和地域文化源流解析,进行鞭辟入里的认知研究,为探索坚守价值导向途径和方法,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奉以刍荛之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许芸洁  
现今电子图书的大量涌现,使纸质图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纸质图书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并可以给读者带来鲜明的情感体验,因此纸质图书并不会被电子图书所取代,这也充分证明了纸质图书在未来图书馆保存和发展中的必要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  
<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在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挖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由李和平、肖竞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一书,对当前以市场为主要导向下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历史街区、工业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类遗产提出了具体保护方法,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通过对传统聚焦物质空间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的系统总结与问题剖析,提出以特征价值为导引的历史街区保护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例,从类型特征总结、保护发展定位、保护要素梳理、景观—文化关联、保护要素管控、历史档案维护、文化—业态耦合、遗产展示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以价值识别、价值关联、价值延续、价值活化为具体实施路径的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导引保护方法,以期丰富我国既有遗产保护理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建华  秦道刚  
文化是人类历史与智慧的结晶。保护历史文化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效利用城市文化资源,是后来人应永恒关注的课题。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情况下,如何持续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本文选取济南近代历史文化特质资源的一部分,在研究其特有价值前提下,分析了其目前的生存状况,并提出了对于这些历史文化特质资源持续利用的相应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燕  曹昌智  陈晟  李丹  张艳琼  
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价值评估,合理定位,是保护名城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条件。必须通过深层研究、发掘、梳理、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抽丝剥茧,发现其本质规律,寻找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从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郑州研究案例,还原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之源"的重大价值和地位,从而为提升郑州城市形象和彰显城市文化品位,增强郑州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建成我国中部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和国际化商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云   刘丹  
<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国家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和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以《发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书为例,探讨在当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意义,并探索具体的保护路径。
关键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雁冰  
科学与科学教育是一种文化,这意味着它们建基于文化心性、且关乎文化心性之完善。正是西方的"外延心性"孕育、催生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外延心性"有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问题解决的生活方式。而中国旨在追寻"生活真理"的"内容心性"又有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我国科学教育在"西学东渐"以来425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文化危机占去了大多数时光。而从危机中崛起是我国科学教育21世纪的发展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红升  张应强  
"苏区"作为上个世纪中国尽人皆知的名词,正在慢慢地被新世纪的人们淡忘。然而,这一令人遗憾的现实却无法抹去历史的真实:被称为"国中之国"的"苏区",不仅创造了人类道德教育史上罕见的奇迹,而且给后人留下了种种不解之谜。特别是苏区道德教育的成功实践,不仅对边区、解放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  姜劲松  牛元莎  宋敏  
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国家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正遭到破坏。国内已有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相关研究中,缺乏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要考察对象,首先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引入文化规划的必然逻辑、文化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随后尝试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基本工作框架和内容,重点探讨了其中文化体系研究、文化资源评价及文化规划框架构建方法,并以苏州市光福历史文化名镇为案例,进行规划方法的实践和总结,探索以文化为导向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  姜劲松  牛元莎  宋敏  
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国家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正遭到破坏。国内已有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相关研究中,缺乏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要考察对象,首先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引入文化规划的必然逻辑、文化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随后尝试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基本工作框架和内容,重点探讨了其中文化体系研究、文化资源评价及文化规划框架构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兆芳  赵勇  李沛帆  谷峥  
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5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公众感知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中,公众普遍重视文物古迹保护,认为环境杂乱是文物古迹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历史建筑保护的首要问题为质量加固和内部供热等设施的改造;在街区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应主要整治与历史街巷风貌不协调的环境设施,改变电力电信线路杂乱、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本研究主要反映了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主观意愿,可为政府在保护决策中提供依据,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