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4)
2023(9375)
2022(8446)
2021(8031)
2020(6740)
2019(15849)
2018(15860)
2017(30383)
2016(17043)
2015(19219)
2014(19392)
2013(18904)
2012(17172)
2011(15479)
2010(15285)
2009(13624)
2008(13040)
2007(11193)
2006(9540)
2005(8081)
作者
(49206)
(40719)
(40481)
(38529)
(26035)
(19594)
(18398)
(16195)
(15507)
(14577)
(14169)
(13613)
(12935)
(12805)
(12540)
(12528)
(12417)
(12128)
(11615)
(11542)
(10320)
(10089)
(9823)
(9251)
(9226)
(9121)
(9078)
(8918)
(8277)
(8171)
学科
(61024)
经济(60957)
管理(45349)
(44337)
(36124)
企业(36124)
方法(30727)
数学(26518)
数学方法(26168)
(17684)
中国(16372)
(15997)
(14132)
业经(13638)
理论(13304)
地方(12616)
农业(12270)
教育(10852)
(10691)
技术(10546)
(10222)
贸易(10218)
(9899)
环境(9841)
(9440)
(9345)
财务(9286)
财务管理(9271)
(8853)
企业财务(8776)
机构
大学(234968)
学院(233687)
管理(94012)
(84128)
理学(82415)
经济(82080)
理学院(81491)
管理学(79931)
管理学院(79537)
研究(76740)
中国(53224)
科学(51604)
(50473)
(40302)
(39142)
业大(38905)
(36381)
研究所(36282)
中心(33919)
(33118)
(32228)
师范(31893)
北京(31787)
农业(31675)
财经(30177)
(28366)
技术(27715)
(27461)
(27218)
师范大学(25673)
基金
项目(168704)
科学(130829)
研究(122461)
基金(119632)
(105020)
国家(104124)
科学基金(88746)
社会(72871)
社会科(68836)
社会科学(68816)
(67554)
基金项目(64699)
自然(59919)
自然科(58510)
自然科学(58496)
教育(57521)
自然科学基金(57405)
(56894)
编号(51243)
资助(49830)
成果(41277)
重点(37724)
(36297)
课题(35602)
(35222)
(35101)
创新(32591)
科研(32557)
项目编号(31488)
大学(31382)
期刊
(87914)
经济(87914)
研究(65139)
中国(43067)
学报(41658)
科学(36926)
(36336)
管理(33155)
教育(32929)
大学(30934)
学学(29019)
农业(25983)
(25552)
技术(21578)
业经(14947)
(14571)
金融(14571)
图书(14053)
财经(13642)
经济研究(13320)
(12828)
科技(12550)
理论(11988)
业大(11530)
(11442)
问题(11366)
实践(11312)
(11312)
(11192)
林业(10953)
共检索到325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贤  于笑笑  王晨阳  张敏  刘忠华  
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槐角种胚细胞悬浮培养的动力学进行研究,在优化细胞接种量的基础上,分析测定培养周期内不同培养阶段的槐角细胞生长和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磷源的消耗,以及细胞的鲜质量、干质量和黄酮产量的变化,从而了解细胞生长、营养消耗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基本规律,为建立结构化动力学模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初始接种量为40.000 g·L-1时,最利于细胞的培养;(2)细胞的培养周期约为27 d,经过27 d的培养,生物量和黄酮的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9.733 g·L-1和53.566 mg·L-1,对细胞比生长速率和黄酮比合成速率进行分析,得出黄酮的积累和细胞的生长为部分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杰  武彦文  王晓东  赵兵  王玉春  
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周期约为25 d,细胞内苯乙醇糖甙(PeG)的比生成速率YP/X与肉苁蓉细胞比生长速率μ大致成线性关系,为生长偶联型.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和氨盐被迅速消耗,而硝酸盐的利用稍慢,基于蔗糖、氨盐和硝酸盐的细胞收率系数分别为0.481、60和6.4 g/g,基于蔗糖的PeG收率系数为0.055 g/g.根据细胞基本元素分析及各收率系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了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的化学计量方程式,为细胞的生物反应器扩大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志荣  王婷  娄佳兰  魏赛金  
[目的]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及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以南方红豆杉1年生枝条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在优化愈伤组织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植物激素类型及配比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积累的动力学关系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适合南方红豆杉悬浮培养的培养基为:B5+0.4 mg·L~(-1) 2,4-D+0.3 mg·L~(-1) NAA+1.2 mg·L~(-1) 6-KT+30 g·L~(-1)蔗糖,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5.8,最佳接种量为0.09 g·mL~(-1)。在1个培养周期内,培养液中的糖、磷元素,铵态氮、硝态氮在细胞培养的第18天基本被消耗完全或保持不变;动力学拟合表明,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生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43 65 d~(-1),底物消耗和紫杉醇合成可用Luedeking-Piret模型描述,悬浮细胞生长与紫杉醇积累属于部分生长偶联型。[结论]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后,通过模型的回归拟合,获得了反映南方红豆杉细胞培养的动力学参数,试验所构建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南方红豆杉细胞产紫杉醇代谢过程的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博然  徐文彪  马峰旺  
以宁夏农科院选育的新品种宁杞 1号 3年生树为试材 ,对影响枸杞胚细胞悬浮培养及其再生系统建立的培养基与激素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人工授粉后 18d的幼果 ,剖取成熟胚作为外植体 ,选择 MS+6 BA1.0 mg/ L+IBA0 .5 m g/ L 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 ,经单细胞悬浮培养建立了稳定的细胞系 ;MS+6 BA0 .2mg/ L 培养基较为适宜枸杞胚状体萌发成苗 ,该再生苗转移到 MS+NAA0 .2 mg/ L 生根培养基上 ,诱导生根并获得完整植株 ;共移栽成活 14株 ,成活率达 38.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舜武  朱永生  余毓君  章荣德  张端品  
为了缩短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的进程 ,快速获得松脆胚性愈伤组织 ,以普通小麦、大麦和多花黑麦草为材料 ,采用能促进植株再生的高浓度铜离子作为毒害筛选因子 ,以MSD培养基为基本配方 ,2 .5mg L的 2 ,4 D浓度 ,不同梯度浓度的铜离子处理愈伤组织。结果表明 ,0 .1mmol L的Cu2 + 对愈伤组织具有较好的筛选作用 ,能使松脆胚性愈伤组织保存下来 ,而其它类型愈伤组织褐化死亡。产生的松脆性愈伤组织能很快适应悬浮培养 ,从而快速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用密实细胞体积及其斜面高度评价细胞悬浮系的特点 ,发现悬浮细胞不仅具有很强的生长势 ,提高了愈伤对营养缺乏的忍受度 ,而且保持了高分化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杰  詹亚光  任健  
对茶条槭细胞培养动力学进行研究,在培养周期内不同的培养阶段测定茶条槭细胞生长和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磷源的消耗,电导率的变化,以及细胞的鲜质量与干质量的变化,从而了解细胞生长、营养消耗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基本规律,为建立结构化动力学模型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茶条槭细胞悬浮培养周期约为15天,经过15天的悬浮培养,最大生物量和没食子酸含量分别达到了11.3g·L-1和0.49%。细胞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没食子酸的最大比生成速率分别为0.541d-1和0.682d-1。没食子酸的比生成速率当细胞比生长速率在0.3~0.4d-1时较高。没食子酸的积累和茶条槭细胞的生长模型为部分生长偶联型。2)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军  魏刚  吕全  贾秀贞  张星耀  
研究了印楝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及印楝细胞悬浮培养的条件。结果表明,印楝细胞悬浮系的建立以B5培养基,NAA2 0~4 0mg·L-1,采用直接倾倒法作为接种方法为好;基于生物量、印楝素含量和印楝素产率综合分析认为,印楝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条件为B5培养基,NAA2~4mg·L-1,蔗糖30g·L-1,培养温度25℃,及根据培养容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转速和装液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昆  杨模华  李志辉  张冬林  王茜  丁贵杰  
本研究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首次建立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实验中定期对细胞生长参数沉淀细胞体积(SCV)、细胞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初始接种量,继代细胞密度对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接种量、继代转接细胞密度显著地影响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效果;在悬浮培育过程中,胚性细胞的生长周期曲线呈"S"型,细胞活力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建立的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增殖培养体系为:在30 mL的培养基中,初始接种1.0 g胚性细胞(平均增殖系数达12.097),继代培育以1/6作为继代细胞密度,且继代周期为8~12 d为宜。本研究为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楠  王保军  张秀清  张京声  孙君社  
研究了元宝草悬浮细胞生长及其金丝桃素类物质(金丝桃素和假金丝桃素)的代谢规律。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为18 d,其中4~10 d是对数期。金丝桃素类物质在10 d达到46.06μg/g(DW),其含量增加与细胞鲜质量增长相偶联。可溶性糖的消耗与细胞的生长以及金丝桃素类物质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细胞鲜质量和金丝桃素类物质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卫文  李忠海  黎继烈  戴梓茹  
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癌及多种保健功能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从天然植物中获取大量白藜芦醇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利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白藜芦醇具重要意义。对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及其在白藜芦醇生物合成研究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婉艺  李厚华  李玲  王亚杰  张存旭  
【目的】分析天山雪莲悬浮培养细胞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优化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天山雪莲悬浮培养细胞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比较聚酰胺层析法、碱提酸沉法和聚酰胺酸碱法对总黄酮含量、纯度及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在3~15d,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天山雪莲悬浮培养细胞的生物量和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在培养15d时均较高,分别为21.9g/L和66.5mg/g,表明天山雪莲悬浮培养细胞最适收获时间为培养15d;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70℃超声条件下,采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连续提取3次,可以得到66.5mg/g总黄酮;总黄酮纯化的最佳方法为:聚酰胺层析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阙国宁  诸葛强  
以牡竹属黄竹(DendrocalamusmembranceusMunro)的竹节及无菌苗根颈为外植体,培养于含有5mg/L2,4-D、0.2mg/LKT和200mg/LLH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移至相同成份或不同浓度2,4-D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以建立分散性良好的悬浮细胞系。利用悬浮细胞和无菌苗叶片经酶解获大量原生质体,其产量分别约为每克鲜重2.5×105个和5×105个,活力均可达8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菲  彭克勤  彭志红  夏石头  萧浪涛  
以喜树的幼嫩叶片为材料,探讨了MS、SH、B5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2,4-D、NAA、6-BA)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喜树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喜树幼嫩叶片外植体诱导愈伤培养以SH+2.0mg/LNAA+0.5mg/L6-BA为最优,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2%.继代培养以MS+2.0mg/L6-BA+0.5mg/LNAA为最适,在此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疏松,适于进行悬浮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尹忠平  上官新晨  陈继光  吴少福  黎冬明  
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对青钱柳悬浮培养细胞三萜酸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单体三萜酸,经高分离度快速液相-飞行时间质谱(RRLCTOF/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等分析,分别被鉴定为2α-羟基齐墩果酸、2α-羟基熊果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其中2α-羟基齐墩果酸和白桦脂酸是首次在青钱柳中得到分离鉴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炎杏  张学文  罗莎  肖楠  赵燕  
为建立稳定的黄花蒿悬浮细胞系,以黄花蒿428–A植株的子叶、茎、腋芽和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采用3因素(6–BA、NAA、2,4–D)4水平的L16(43)正交试验,优化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分析不同质量浓度(0、5、10、15、20、25、30 mg/L)潮霉素对黄花蒿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比较羧苄青霉素(0、100、150、200、250、300 mg/L)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并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黄花蒿悬浮细胞进行GUS报告基因及色氨酸单加氧酶iaaM基因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黄花蒿叶片愈伤诱导率较高,叶片愈伤组织较优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出愈率可达99.33%;潮霉素最适筛选质量浓度为30 mg/L,羧苄青霉素最适抑菌质量浓度为200 mg/L;转基因抗性愈伤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iaaM已导入并整合至黄花蒿基因组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