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7)
- 2023(13515)
- 2022(11463)
- 2021(10646)
- 2020(9093)
- 2019(20619)
- 2018(20480)
- 2017(39673)
- 2016(21432)
- 2015(24064)
- 2014(23788)
- 2013(23816)
- 2012(21508)
- 2011(18930)
- 2010(18795)
- 2009(17466)
- 2008(17419)
- 2007(15376)
- 2006(13530)
- 2005(12100)
- 学科
- 业(93378)
- 济(92107)
- 经济(92003)
- 企(86221)
- 企业(86221)
- 管理(80680)
- 方法(43065)
- 数学(33669)
- 数学方法(33351)
- 业经(31167)
- 财(28968)
- 农(28127)
- 技术(22681)
- 务(22419)
- 财务(22352)
- 财务管理(22331)
- 企业财务(21177)
- 中国(20379)
- 农业(20274)
- 理论(17697)
- 制(17486)
- 和(17474)
- 划(16815)
- 策(15736)
- 地方(15676)
- 学(15485)
- 贸(15085)
- 贸易(15078)
- 易(14638)
- 技术管理(13689)
- 机构
- 学院(310250)
- 大学(306003)
- 管理(133258)
- 济(125548)
- 经济(122980)
- 理学(115253)
- 理学院(114155)
- 管理学(112634)
- 管理学院(112071)
- 研究(94509)
- 中国(72583)
- 京(65061)
- 科学(58012)
- 财(57179)
- 农(49184)
- 所(46456)
- 财经(46002)
- 业大(45971)
- 江(45561)
- 中心(42967)
- 研究所(42084)
- 经(41846)
- 北京(40760)
- 农业(38586)
- 范(37041)
- 州(36869)
- 师范(36739)
- 商学(35960)
- 经济学(35955)
- 商学院(35608)
- 基金
- 项目(209886)
- 科学(166770)
- 研究(156452)
- 基金(153027)
- 家(131499)
- 国家(130325)
- 科学基金(114588)
- 社会(98612)
- 社会科(93549)
- 社会科学(93524)
- 省(83214)
- 基金项目(82089)
- 自然(74659)
- 自然科(72966)
- 自然科学(72952)
- 自然科学基金(71704)
- 教育(70671)
- 划(68051)
- 编号(64295)
- 资助(62068)
- 成果(49940)
- 创(46779)
- 部(45949)
- 重点(45815)
- 发(44439)
- 创新(42897)
- 课题(42856)
- 业(42398)
- 项目编号(40300)
- 国家社会(40049)
- 期刊
- 济(140156)
- 经济(140156)
- 研究(89016)
- 中国(55102)
- 管理(53303)
- 财(46998)
- 农(45283)
- 学报(43250)
- 科学(42551)
- 大学(33390)
- 农业(32111)
- 学学(31681)
- 技术(31188)
- 教育(30820)
- 业经(25625)
- 融(23927)
- 金融(23927)
- 财经(22550)
- 经济研究(21131)
- 经(19297)
- 业(19014)
- 技术经济(18892)
- 问题(17927)
- 科技(16397)
- 现代(15964)
- 财会(15041)
- 理论(14903)
- 商业(14613)
- 图书(14526)
- 实践(13519)
共检索到448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秀芬 张平
目前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测评虽然有多种思路,但是没有解决概念界定过于宽泛、缺乏对测评对象特殊性的认识,测评方法单一、实用性不够,或模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实践中无法真正得到应用。文章认为人力资本价值的测评应当首先规定研究范围,依照测评对象的特征,设计符合实践要求的指标体系,测评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为此,以高技术企业个体人力资本价值测评为例,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实证了该测评过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海洪 王博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通信、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板块的45家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智力增值系数法计量智力资本,选取45家公司2007~2009年的相关财务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及其构成要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
智力资本 高技术企业 财务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丹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从经营业绩、智力资本、战略管理、核心能力、三维绩效等研究视角,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的概念进行合理界定,揭示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的基本特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剖析评价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财务和非财务两个视角,从财务资本绩效、人力资本绩效、技术资本绩效和社会资本绩效4个维度,设计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关联分析法、投影寻踪模型、对比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构建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方法,进一步测度不同时期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指数,评价不同时期高技术企业成长绩效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姚正海
智力资本是高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机载体,是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智力资本所具有的特点,要求高技术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突破现行核算模式,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实现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永红 刘开军 刘会芳
本文从外部环境、企业和交易3个层面研究可能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采集中国大陆A股上市的高技术企业在2010~2015年间的跨国并购案例,运用回归方法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显著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包括:相对国家竞争优势、制度距离、财务风险3个因素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行业相关性、以往跨国并购经验、管理层能力、企业规模、相对并购规模5个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并购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永红 刘开军 刘会芳
本文从外部环境、企业和交易3个层面研究可能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采集中国大陆A股上市的高技术企业在20102015年间的跨国并购案例,运用回归方法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显著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包括:相对国家竞争优势、制度距离、财务风险3个因素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行业相关性、以往跨国并购经验、管理层能力、企业规模、相对并购规模5个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并购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璇
高技术企业竞争情报部门的绩效与该类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实证研究中,运用因子分析将影响竞争情报部门绩效的多种因素归结为"领导"、"情报部门目标设定"、"部门间互动"、"个体特征"和"组织环境"5类因子。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因子对竞争情报部门绩效均具有影响力,且前3个因子影响力较大。研究结果对提升高技术企业竞争情报部门绩效有较大参考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璇
文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辨析出影响竞争情报人员绩效的13个心理行为因素,其中包括竞争情报人员的气质、能力、工作动机和沟通等。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组织适配个体和个体适配组织的两种途径,以有效提高高技术企业竞争情报人员绩效。
关键词:
心理行为 竞争情报 绩效 高技术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飞 周明霞 郑美群
由于初创期高技术企业具有风险高、收益不确定的特征,以及统计数据缺乏的原因,因此无法采用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对高技术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本文引入分形评价方法,其优势在于,它可以从数据序列中直接计算出分维,而不需要计算指标的权数来综合评价初创期高技术企业绩效。
关键词:
绩效评价 分形评价 高技术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欣瑞 贺欢
以企业能力、新产品开发理论为基础,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对整合能力能否对企业成长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及通过怎样的路径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整合能力所包含的资源整合能力、部门间的协调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这3个维度对企业成长绩效既产生直接作用,也会通过新产品开发产生间接作用。对企业成长绩效的总效应依次为资源整合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部门间的协调能力。本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整合能力 新产品开发 成长绩效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 易海峰 吴若楠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OFDI强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和迭代式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海外经历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OFDI强度正向促进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但与企业的迭代式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相关的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高管海外经历强化了高技术制造企业OFDI强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对行业层面的创新绩效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行业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是OFDI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渠道。本文研究结论可为高技术制造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和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支持与政策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梅 岳宏志 杨艳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高投入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如何有效地管理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成为当前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根据CRM(Continuous Risk Management)理论,结合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特点,从实际应用出发,来构建高技术企业持续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采用企业风险库的建立、风险过滤以及风险评估的层次分析法、风险降低策略等适用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整套方法。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持续风险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