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5)
- 2023(13394)
- 2022(11228)
- 2021(9856)
- 2020(8433)
- 2019(19120)
- 2018(18383)
- 2017(35060)
- 2016(19538)
- 2015(21807)
- 2014(21983)
- 2013(21780)
- 2012(20380)
- 2011(18250)
- 2010(18202)
- 2009(16943)
- 2008(16835)
- 2007(15476)
- 2006(13349)
- 2005(11703)
- 学科
- 济(90071)
- 经济(90000)
- 业(58444)
- 管理(57578)
- 企(48511)
- 企业(48511)
- 方法(41616)
- 数学(37072)
- 数学方法(36755)
- 农(23853)
- 业经(21591)
- 财(21317)
- 中国(20608)
- 学(18367)
- 地方(18272)
- 技术(17799)
- 农业(16637)
- 贸(16555)
- 贸易(16546)
- 易(16074)
- 制(14474)
- 产业(13599)
- 务(13492)
- 财务(13464)
- 财务管理(13432)
- 环境(12976)
- 企业财务(12740)
- 和(11924)
- 理论(11573)
- 银(11566)
- 机构
- 学院(292654)
- 大学(292341)
- 济(123298)
- 经济(120979)
- 管理(112435)
- 研究(101418)
- 理学(97795)
- 理学院(96694)
- 管理学(95079)
- 管理学院(94553)
- 中国(73364)
- 科学(66188)
- 京(61581)
- 农(61061)
- 所(53453)
- 财(52342)
- 业大(51534)
- 研究所(49269)
- 农业(48939)
- 中心(46398)
- 江(44029)
- 财经(42532)
- 经(38551)
- 经济学(38116)
- 北京(38077)
- 院(36117)
- 范(36109)
- 师范(35581)
- 经济学院(34950)
- 州(34161)
- 基金
- 项目(203081)
- 科学(158205)
- 基金(146301)
- 研究(139760)
- 家(131342)
- 国家(130303)
- 科学基金(109650)
- 社会(89544)
- 社会科(85238)
- 社会科学(85206)
- 省(81780)
- 基金项目(78150)
- 自然(72582)
- 自然科(70912)
- 自然科学(70885)
- 自然科学基金(69639)
- 划(68765)
- 教育(63751)
- 资助(59381)
- 编号(54145)
- 重点(46816)
- 发(45165)
- 部(44216)
- 创(43044)
- 成果(41966)
- 计划(40540)
- 创新(40442)
- 科研(39506)
- 课题(38126)
- 国家社会(37583)
共检索到417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侠 陈圻 徐健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平
随着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检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伟光 马胜利 姜博
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向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和扩散,带动中低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本文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构建了一个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产业增长模型,提出了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根据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的变化,创新驱动发展可分为嵌入驱动、协同驱动、融合驱动和逆向驱动四个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循环过程,不同阶段的高、中低技术产业发展表现为"收敛"、"融合"、"锁定"、"发散"或"挤出"等不同趋势。干中学、研发和知识溢出等内部因素,以及知识产权、FDI和企业规模等外部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着中低技术产业增长向高技术产业收敛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向东 李南 刘东皇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和17个分行业的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从地区和行业角度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资助和金融机构支持显著地阻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但其对行业的负面作用并不显著;对地区和行业创新效率的改善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素是国际贸易出口;产业规模对地区创新效率的改善有显著作用,但对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FDI显著地正向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所有制因素显著地负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改善。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环境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淑芳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采用2005年~2013年间广东省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对GDP、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和五大行业对高技术产业增速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关联度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张松林 杨燕红
通过分析高技术产业厂商及其雇员的经济行为变化和特点,并基于创业型雇员是进入市场唯一威胁的前提假设,可证明两个命题:(1)当新进入者进入成本较低时,在位者缺乏雇用雇员的积极性;(2)雇员由于被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套牢而缺乏进入动机,即自我创业的动机。由此还可产生以下逻辑推论:(1)政府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无助于激励为高技术产业在位者扩大就业规模;(2)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所导致的高工资刚性降低了高技术产业就业需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娜 杨秀云 李小光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其技术创新能力却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从内部创新、产业组织、制度环境和技术溢出效应等四个方面考察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98-2011年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发经费投入是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但过度增加的政府投入却降低了技术创新产出;国有产权比重提升对行业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比购买国内技术显著。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云英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在区分企业规模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投入效率低下,而中型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本不足;大中型企业间的竞争效应抑制了双方创新水平的提高,而相互间的示范模仿效应促进了双方创新水平的提升;两类企业技术创新对外资的依赖都很大,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我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注重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政府也应着力于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为高技术产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外部环境,促进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研发投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红安 刘丽娟
在分类并量化影响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竞争力两大类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贡献最大,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开发区增加值这三个因素为主导因素。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竞争力 灰色关联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桂黄宝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创新效率指数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面板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①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处于倒退状态;②地理邻近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③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和劳动力两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投入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工业化进程、政府支持程度及当地科技水平无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碧
全球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格局正孕育着新的变化,发达国家在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本文在描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历程及进出口贸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100多个国家的HS4位码贸易数据测算了我国2001~2010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品出口复杂度,并衡量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研究发现,我国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呈现上升趋势,但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在高技术产业价值链上仍然处于低端。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地位的因素,并提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保质保量的发展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毅 徐光瑞
本文借助Easterly的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路径,并采用Malmquist指数进行区域分析以透视形成增长路径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处于第一个"驼峰"由顶峰向低谷下滑的阶段,区域发展的"青黄不接"导致了当前的局面。东部发达地区在初期作为主力军推动了产业的"驼峰"型增长并且攀上了第一个峰顶,不过当前大多数东部地区越过顶峰处于下降通道,发展动力不足。这些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告别了规模驱动的初级阶段,技术创新明显滞后,资源配置、规模效率提高有限,而且技术效率的提升并未与其余因素形成协同效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多正处于低谷爬坡上坎阶段,"驼峰型"增长尚未起步,不能成为推动国家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姚凯
论高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姚凯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当前人类经济活动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是抑制制造业衰退、解决失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缩小与工业化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传统工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曲建国
国际上新技术和高技术的迅速兴起,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种挑战。毫无疑问,我国没有再次失去机会的理由和挽回由此导致的更加落后的可能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上”还是“不上”,而是“如何上”的问题。为此,制订一个适应世界高技术发展,又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高技术发展战略,确属当务之急。一,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进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