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61)
- 2023(3203)
- 2022(2841)
- 2021(2703)
- 2020(2336)
- 2019(5630)
- 2018(5270)
- 2017(10888)
- 2016(6128)
- 2015(6959)
- 2014(6901)
- 2013(6735)
- 2012(6053)
- 2011(5237)
- 2010(5267)
- 2009(5178)
- 2008(5364)
- 2007(4840)
- 2006(4360)
- 2005(3930)
- 学科
- 企(29753)
- 企业(29753)
- 济(29059)
- 经济(29023)
- 业(27935)
- 管理(27805)
- 方法(15674)
- 数学(13767)
- 财(13735)
- 数学方法(13655)
- 务(11838)
- 财务(11832)
- 财务管理(11812)
- 企业财务(11511)
- 业经(8489)
- 制(6926)
- 体(5653)
- 企业经济(5478)
- 公司(5229)
- 体制(4988)
- 划(4770)
- 农(4705)
- 中国(4648)
- 和(4311)
- 地方(4086)
- 策(4058)
- 人事(4040)
- 人事管理(4039)
- 环境(4001)
- 技术(3943)
- 机构
- 大学(88485)
- 学院(87489)
- 管理(39122)
- 济(34717)
- 理学(34070)
- 经济(34017)
- 理学院(33755)
- 管理学(33295)
- 管理学院(33162)
- 研究(25573)
- 中国(21072)
- 财(19331)
- 京(18229)
- 财经(15301)
- 科学(14752)
- 经(13899)
- 所(12542)
- 江(12266)
- 北京(11565)
- 财经大学(11552)
- 业大(11470)
- 中心(11430)
- 商学(11353)
- 商学院(11280)
- 研究所(11140)
- 农(10671)
- 州(9876)
- 范(9817)
- 师范(9754)
- 经济管理(9661)
- 基金
- 项目(56692)
- 科学(45537)
- 基金(42042)
- 研究(40646)
- 家(35960)
- 国家(35654)
- 科学基金(31636)
- 社会(26987)
- 社会科(25601)
- 社会科学(25589)
- 基金项目(22618)
- 省(21941)
- 自然(20897)
- 自然科(20423)
- 自然科学(20417)
- 自然科学基金(20058)
- 教育(19126)
- 划(18357)
- 资助(17421)
- 编号(15560)
- 部(13328)
- 成果(12792)
- 重点(12695)
- 教育部(11683)
- 人文(11541)
- 创(11531)
- 科研(11033)
- 课题(10798)
- 创新(10760)
- 国家社会(10644)
共检索到127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娜 季从留 乔敏攀 付晨洁
国有集团公司是一种特殊的集团公司,是由母公司和子公司以产权等为纽带组成的。与此相对,它的治理包含母公司治理和子公司治理两个大的内容框架。集团中每个子公司的治理与单体公司的治理相比,增加了母公司对其治理的影响和集团中其他子公司对其治理的影响。此外,多数集团的母公司并不是实体,没有具体的经济业务,只是纯粹的股权结构体,即壳公司。对于这类国有集团公司而言,集团中各子公司的治理及其评价处于集团治理及评价体系的核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集团中各子公司治理评价综合后等同看作对整个集团公司的治理评价。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娜 付晨洁
国有集团公司治理包含母公司治理和子公司治理。"空壳化"的国有集团公司中的各子公司的治理及其评价处于集团公司治理及评价体系的核心地位,因此可将集团中各子公司治理评价综合后等同看作是对整个集团公司的治理评价。从集团治理原则出发,分析集团公司治理主体与子公司资产之间的关系,得出各子公司治理在集团公司治理中权重的计算方法,这是对国有集团公司治理评价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国有集团公司 公司治理评价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东明
公司治理效率应该包括公司治理收益与公司治理成本两方面内容,即公司治理效率的"好"与"差"应该体现于公司治理收益与公司治理成本之差,基于此,本文构建了评价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的新的思路,并以上市的集团性公司为样本对该思路进行了研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敬捷 张福海 肖元真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集团、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黄敬捷,张福海,肖元真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要积极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以支柱产业为基础,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多功能、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邵学峰 张东明
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杂志社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于2007年9月13日~14日在吉林大学召开。本次论坛共收到与主题相关的论文投稿47篇,来自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分别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经济研究》杂志社常务副主编郑红亮研究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谢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钱津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顾问郑海航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杂志社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金霞 齐青婵
一、保险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要准确把握保险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必须先界定清楚保险集团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关于"保险集团"的含义,有的学者将其纳入"企业集团"范畴,有的学者将其纳入"集团公司"范畴。其实,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企业集团,是指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传谌 张东明 杨洁
国有集团公司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其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评价标准的特殊性,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关于效率定义的本源出发,重新探讨有关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问题,我们认为公司治理效率应该包括公司治理收益与公司治理成本两方面内容,即公司治理效率的"好"与"差"应该体现于公司治理收益与公司治理成本之差,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两大类9种指标作为衡量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的指标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赵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云梅 赵洁
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构建国有钢铁集团子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在该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母子公司管理控制模式和子公司的行业特点对子公司绩效效评价的影响,对国有钢铁企业集团子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传谌 杨圣奎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我国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各国都有所不同,从系统经济学视角审视,其内容、结构、功能及演化呈现出鲜明的系统特征。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治理内容包括治理机制与治理条件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机制与治理条件尚待完善,应从改善治理机制与治理条件入手,遵循系统原理提升整体系统的功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牛锡明
自20052010年改制上市以来,中国大型银行集团已初步构建了党委核心领导与"三会一层"现代公司治理有机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集团公司治理体系。但随着实践探索进入攻坚期和深化期,大型银行集团的公司治理改革逐步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面临的挑战与难题日益显现。当下,从战略高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的迫切性凸显,进一步完善监督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内控机制亦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牛锡明
自2005~2010年改制上市以来,中国大型银行集团已初步构建了党委核心领导与"三会一层"现代公司治理有机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集团公司治理体系。但随着实践探索进入攻坚期和深化期,大型银行集团的公司治理改革逐步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面临的挑战与难题日益显现。当下,从战略高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的迫切性凸显,进一步完善监督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内控机制亦十分必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黎明
集团公司作为一种多法人、多层次、多纽带、多功能、多元化的高级经济组织 ,随着集团成员企业的增加 ,资产规模越来越大 ,经济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一个经济关系复杂的环境中 ,如何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 ,提高集团公司运行效率 ,降低经营管理风险 ,实现集团公司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集团公司 治理 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其达
随着公司形式的发展,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应运而生,并要求对企业的财权进行分配和规范。由于目前企业在财务治理上的分配不均和缺少监督,导致企业财务治理出现种种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刘文华
案情简介■沈某于2004年4月6日进入顺达公司,任工程部技术工程师,双方签订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13年7月3日,顺达公司找到沈某,称同一集团下的另外一家公司——利达公司因业务拓展,急需技术工程师,希望沈某能到该公司工作,并告知利达公司将提升其为工程部负责人。7月21日,顺达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