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7)
- 2023(7478)
- 2022(6473)
- 2021(6060)
- 2020(5484)
- 2019(12848)
- 2018(12620)
- 2017(25159)
- 2016(13915)
- 2015(15962)
- 2014(16355)
- 2013(16465)
- 2012(15600)
- 2011(14200)
- 2010(14484)
- 2009(13799)
- 2008(14380)
- 2007(13387)
- 2006(11533)
- 2005(10598)
- 学科
- 济(59818)
- 经济(59758)
- 业(39865)
- 管理(36670)
- 企(32692)
- 企业(32692)
- 方法(30468)
- 数学(27164)
- 数学方法(26912)
- 银(20393)
- 银行(20247)
- 制(18944)
- 行(18831)
- 中国(16138)
- 财(15924)
- 农(15310)
- 融(14118)
- 金融(14115)
- 业经(13536)
- 学(12714)
- 度(11674)
- 制度(11666)
- 贸(11210)
- 贸易(11204)
- 险(11086)
- 保险(10992)
- 易(10870)
- 业务(10639)
- 务(10368)
- 财务(10352)
- 机构
- 大学(212016)
- 学院(208276)
- 济(86737)
- 经济(84820)
- 管理(79545)
- 研究(70695)
- 理学(67096)
- 理学院(66305)
- 管理学(65098)
- 管理学院(64695)
- 中国(63005)
- 京(45105)
- 财(43859)
- 科学(43687)
- 农(40005)
- 所(37348)
- 财经(34575)
- 中心(34191)
- 研究所(34040)
- 江(32863)
- 农业(32088)
- 业大(31964)
- 经(31248)
- 北京(28623)
- 经济学(27705)
- 州(26226)
- 范(26117)
- 财经大学(25888)
- 师范(25832)
- 经济学院(25263)
- 基金
- 项目(132451)
- 科学(103352)
- 基金(97111)
- 研究(93827)
- 家(84819)
- 国家(84147)
- 科学基金(71096)
- 社会(59011)
- 社会科(55808)
- 社会科学(55787)
- 基金项目(51483)
- 省(50609)
- 自然(46876)
- 自然科(45782)
- 自然科学(45763)
- 自然科学基金(44983)
- 划(43541)
- 教育(43275)
- 资助(41092)
- 编号(37788)
- 成果(31701)
- 部(30242)
- 重点(30070)
- 发(27505)
- 创(26798)
- 科研(26102)
- 课题(25826)
- 教育部(25683)
- 创新(25177)
- 大学(24812)
共检索到318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康伟 丁峰
从世界范围来看,商业银行风险的集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并非为中国国有银行所独有。但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使得国有银行风险的主流性质表现为制度性,并且这种制度性风险日益呈现集中化的态势。目前的解决思路是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而最可行的是将创新思路的着眼点放在体制外,即非国有金融机构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上。
关键词:
风险 制度性风险 风险集中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各项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并成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赢得了国际银行同业的尊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在信贷活动发生时往往会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道德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存款人、银行及银行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在信贷活动中也存在着逆向选择,高利率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分别在借款人和银行方面产生逆向选择。为了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必须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
国有银行 不良资产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新娥 张琴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日趋增大。毫无疑问,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迫在眉睫。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风险 防范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亦春 王江
转轨经济中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集中与控制张亦春王江一、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风险集中及相关问题的界定与分析1.风险与不确定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现代经济理论认为风险是一种可测度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一种无法测度的风险。不确定性往往表现为非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谭克虎 杨荇 王永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本文分析了高铁PPP项目中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影响机理,并构建三方动态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计算得出风险分担的最优纳什均衡解。结果显示:契约机制难以有效约束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向银行过度转移风险行为;三方威慑作用和损耗系数决定了实际博弈中的风险分担比例;公共部门威慑作用更大,损耗系数更小,处于优势地位,易使私营部门和银行形成"同盟"与公共部门对抗。银行若想降低己方的风险比例,应更多了解对方的信息与谈判策略,减少谈判次数,降低损耗成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文菲 金祥义
随着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加强金融危机管理和银行风险防范是推动金融体制转变的重要攻坚战。通过从普惠金融视角入手,在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框架下进行理论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结合Bank Scope全球银行数据库和普惠金融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对银行承担的风险具有显著的消减作用,且这一作用对不同样本分类存在异质性。同时,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银行零售存款占比、降低银行平均付息成本,可以减少银行面临的风险;而治理环境的改善,能够放大普惠金融的风险消减作用,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这意味着,出台偏远地区"优存优取"的金融储蓄政策,增强银行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力度,促进普惠金融的开展,是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要义所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海霞
少数大客户一直因其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得到银行的青睐,特别是对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向这类客户集中成为普遍现象。然而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贷款集中不但增大了银行的风险,而且还侵蚀了利润。贷款集中行为短期看似乎因大客户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使贷款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但实际上最终会导致银行陷入风险和收益被一家或少数几家客户"套牢"的被动地位,加剧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脆弱性。
关键词:
风险 收益 客户 贷款集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宪 王方宏
本文分别将中国和德国的国有银行与其国内的其他所有权类型银行的效率进行比较 ,并对委托代理机制的完善程度、银行市场竞争、银行所有权的转移、银行经理市场的竞争及金融市场结构等影响国有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了提高国有银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银行 效率 比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超
以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基础为起点,对税收风险管理和银行风险管理的风险性质、风险管理发展历史、风险管理理念和目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税收风险管理和银行风险管理的诸多相似之处;进而提出了借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果和经验,在组织架构、量化管理技术、流程再造、风险预警、内部控制、数据质量、压力测试等方面对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税收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 比较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建军 曹雁翎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中出现共有产权的模糊性,由此积累了较大的金融风险,阻碍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制以及效率激励机制的形成。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重新划定公共领域的产权界限,真正取消政府通过模糊产权设租,优化银行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配置结构,根据专有性理论引入银行家创新激励机制,明确政府权威的监督功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汉祥
通货紧缩导致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增加,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增加降低银行贷款的 能力和贷款的意愿,导致货币供给减少,降低了社会有效需求,最终反映为物价的下跌,加重通 货紧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 通货紧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