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1)
2023(11796)
2022(9568)
2021(8628)
2020(7241)
2019(16432)
2018(16164)
2017(31138)
2016(16930)
2015(18926)
2014(19059)
2013(18292)
2012(16723)
2011(15048)
2010(15232)
2009(14623)
2008(14670)
2007(13825)
2006(12451)
2005(11982)
作者
(48471)
(40161)
(39794)
(38334)
(25619)
(18932)
(18279)
(15423)
(15256)
(14546)
(13758)
(13484)
(13122)
(13031)
(13002)
(12445)
(11875)
(11820)
(11499)
(11356)
(10198)
(9966)
(9659)
(9313)
(9113)
(9112)
(8979)
(8968)
(8192)
(7842)
学科
(65675)
经济(65566)
管理(53313)
(45416)
(40429)
企业(40429)
(26345)
方法(22750)
(22372)
银行(22226)
(21447)
中国(21071)
(20885)
数学(18999)
数学方法(18796)
业经(17801)
(17644)
(16577)
金融(16570)
(16103)
(14028)
制度(14024)
(13012)
体制(12483)
(11841)
财务(11799)
财务管理(11764)
企业财务(11232)
理论(11221)
地方(11029)
机构
大学(238415)
学院(234989)
(98958)
经济(96752)
管理(87259)
研究(82975)
理学(72387)
中国(72299)
理学院(71637)
管理学(70489)
管理学院(70031)
(54896)
(51947)
科学(45953)
(41639)
财经(41116)
中心(39028)
(38931)
(38622)
(37233)
研究所(36700)
北京(33126)
经济学(31803)
业大(31251)
(30588)
财经大学(30551)
农业(30324)
(29995)
(29097)
师范(28741)
基金
项目(146941)
科学(116050)
研究(110101)
基金(107723)
(93241)
国家(92497)
科学基金(79351)
社会(71268)
社会科(67569)
社会科学(67551)
(55936)
基金项目(55303)
教育(50684)
自然(48820)
自然科(47751)
自然科学(47737)
(47094)
自然科学基金(46910)
编号(44247)
资助(43919)
成果(38539)
重点(33449)
(33365)
(32895)
课题(31644)
(30755)
国家社会(30410)
(30362)
(29259)
教育部(29121)
期刊
(117870)
经济(117870)
研究(80570)
中国(57144)
(45951)
(41418)
金融(41418)
(36817)
管理(36499)
学报(36150)
科学(32922)
大学(28561)
教育(27484)
学学(26686)
农业(22624)
财经(22526)
技术(19493)
(19326)
经济研究(18814)
业经(17913)
问题(15419)
(12807)
理论(12668)
国际(12196)
(11887)
(11205)
实践(11162)
(11162)
世界(11040)
现代(10960)
共检索到391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建  王安  
中国的金融控制应服务于整体的市场化进程,那么现有控制方式有助于市场化进程推进吗?从银行业信贷资源的角度,本文测度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的政府控制对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发现不同的控制手段对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来自地方政府还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参与均不利于市场一体化;而中央政府通过强化金融资源控制力进而改革国有银行使其逐步成为相对独立、市场化的主体,有助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宇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决策以及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进行检验。理论上,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证上,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2004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计算地区-行业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与我国的工业企业库进行合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面临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生产率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距越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澈元  刘祯  
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责任意识使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以"隐性主导"为特征的中国角色。然而,国内市场的非一体化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角色的有效发挥。对中国而言,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的"改革创造效应"而尽力避免其"改革损害效应",保持国家对内对外的一体化进程协调一致,是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节奏自2004年以来陡然加速,而围绕改革方式及其绩效的议论和争执也接踵而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家、国有银行体系以及其他当事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理论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判断和估价改革绩效的全新框架和角度。为了厘清国有银行问题的要害和来龙去脉,本文从一开始就切入国有银行这种特殊金融制度安排的内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与国有银行体系曾经订立过一份特殊的金融合约,其要害是前者通过风险救助承诺换取经由后者提供的金融支持,随后的改革过程便合乎逻辑地围绕这份合约的调整而展开。可是虽经几番合约调整,风险救助承诺非但未能如国家所预期的那样被成功转移,反而蜕变为一种无形资本凝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分析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关系,理论研究和模型数值模拟都显示,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促进了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同时,目前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已显现出较高的水平,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拐点开始出现,但是在计量检验中仍不显著。采取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政策都明显有利于制造业的地区集聚,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则对制造业地理集聚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娜  郎丽华  
本文从中国经济特有优势出发,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预期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及区域差异性。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最为突出。内陆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系数显著为正,而沿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的正向影响效应不显著。市场一体化除了直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发挥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需求驱动效应、制度改进效应等机制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为有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子琦   罗长远  
出口放缓这一现象开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受全球经济低迷和外部需求紧缩的冲击,中国进入了出口放缓的阶段。随着中美“脱钩”愈演愈烈,叠加紧张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未来中国出口贸易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中国出口放缓的经济效应值得关注。文章以商品市场为例,利用1999—2019年省级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放缓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为了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结果发现,出口放缓会倒逼和加快地区间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在采用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长差分检验和更换工具变量等方法后,文章的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沿海、加工贸易占比高和国有经济占比低的省份。文章还使用省份铁路货运量数据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省的出口放缓后,其省内,以及它与其他省份间的铁路货运量均显著增加。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中国出口放缓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要顺势而为,破除行政边界对经济活动的束缚,为盘活国内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雄浪  张泽义  
本文在D-S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使用边界效应的方法来构建计量模型,以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估计边界效应来分析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以及我国边界效应的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我国边界效应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间存在明显的边界壁垒,中西部贸易壁垒高于东部;我国的平均边界效应存在上升趋势,国内市场并非走向一体化,特别地由于财税制度的改革2001年平均边界效应增幅最快,之后各种经济区和经济带的建设使得增长率小幅下降;自然壁垒不是影响边界效应的主要因素,行政人为干预才是影响我国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平  甘春开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就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即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进行计量分析 ,对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实际进程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 ,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有关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锦然  王家荣  杨雪萍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对于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深化内外双循环互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市场一体化所发挥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发展将显著推动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并且这一积极作用主要通过流通业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实现。(2)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只有当国内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流通业发展促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积极作用才能显现。(3)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中西部地区中,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逐步破除国内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为国家价值链的构建奠定基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踪家峰  周亮  贺妮  
本文利用1996年-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显著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财政政策的效应更大。在分地区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财政政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市场整合的促进更明显,而货币政策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作用更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认为,国有银行体系在大国经济崛起中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确认这种优势并进一步探究其制度内涵和金融绩效,对于拓展和丰富现代金融分析的视野和结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虹  张同健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已走过二十年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由于"信息化悖论"的影响,信息化创新将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动力源。信息化创新必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存在着天然的促进作用。借助于全模型的检验方法,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创新活动和风险控制活动的数据收集,可以对信息化创新与风险控制能力提升之间的微观传导机制进行经验性的分析,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增强信息化创新的功能、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形成过程中,信息化应用创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逯海勇   宋培   李琳   艾阳  
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基础性的战略意义。文章从信息摩擦视角出发阐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8—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赋能效果在沿海地区更为凸显;数字基础设施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赋能效果存在阶段性差异。文章还通过建立调节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影响数字基础设施有效性发挥的相关因素。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信息传播高度依赖于数字人才和数字产品的支撑,数字人才和数字产品是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邻近地区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存在正向影响。文章旨在为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