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5)
2023(15234)
2022(13039)
2021(12520)
2020(10453)
2019(24574)
2018(24649)
2017(47731)
2016(25856)
2015(28882)
2014(29141)
2013(28390)
2012(25901)
2011(23391)
2010(23730)
2009(21745)
2008(21532)
2007(18759)
2006(16980)
2005(15346)
作者
(73121)
(60581)
(59919)
(57699)
(38782)
(28936)
(27483)
(23488)
(23098)
(22005)
(20649)
(20524)
(19461)
(19379)
(19035)
(18729)
(17968)
(17837)
(17478)
(17426)
(15207)
(14928)
(14733)
(13947)
(13717)
(13589)
(13504)
(13477)
(12301)
(11838)
学科
(96462)
经济(96338)
管理(72417)
(68690)
(59531)
企业(59531)
方法(41198)
数学(35241)
数学方法(34707)
(27355)
中国(27018)
(26721)
(26327)
(24209)
银行(24062)
业经(23619)
(22705)
(21202)
地方(19472)
(18586)
金融(18584)
理论(18259)
(17597)
贸易(17583)
(17086)
农业(16976)
(16096)
(16031)
财务(16021)
财务管理(15989)
机构
大学(355287)
学院(354064)
管理(139532)
(139306)
经济(136038)
研究(121655)
理学(119107)
理学院(117777)
管理学(115751)
管理学院(115077)
中国(95965)
(76729)
科学(73946)
(69294)
(61329)
(57240)
中心(55582)
研究所(55444)
(54145)
财经(53503)
业大(50871)
北京(49191)
(48657)
(47845)
师范(47423)
农业(44620)
(44172)
(44136)
经济学(40998)
财经大学(39847)
基金
项目(234963)
科学(183991)
研究(174881)
基金(168696)
(146322)
国家(145067)
科学基金(124217)
社会(107448)
社会科(101724)
社会科学(101695)
(91407)
基金项目(88587)
教育(81422)
自然(80765)
自然科(78869)
自然科学(78850)
自然科学基金(77412)
(77315)
编号(72651)
资助(70215)
成果(60889)
重点(52516)
(51937)
课题(50785)
(49746)
(48812)
创新(45416)
项目编号(44947)
教育部(44689)
科研(44477)
期刊
(157298)
经济(157298)
研究(113546)
中国(74111)
学报(54470)
管理(53080)
(52774)
(52106)
科学(50451)
教育(48064)
(45351)
金融(45351)
大学(41645)
学学(38636)
农业(34550)
技术(31268)
财经(26268)
业经(25582)
经济研究(25058)
(22367)
问题(19632)
图书(19089)
理论(18477)
(18101)
实践(16951)
(16951)
科技(16423)
技术经济(16199)
现代(16129)
(15797)
共检索到544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磊  
本文从国有银行改革的方法论出发,讨论了我国当前国有银行在体制和运行上的共性和个性,分析了社会融资、货币稳定对国有银行的现实需求,并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进行讨论,最后提出一行一策式改革的具体设想和改革所可能遭遇的困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课题组  
本文在农信社改革的三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行两制"的改革模式,即把一个区域内好的信用社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法人的商业银行,把贫困、相对落后和农业比重大的地区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重新进行审核,仍然维持独立的法人地位。然后由商业银行控股贫困落后地区、涉农比较大的合作银行、信用社。"一行两制"模式为农信社改革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隆昌  
“一行两制”;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王隆昌一、命题的提出199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成立了三大政策往银行,从形式上完成了银行体制的政商分离。这对加速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进程来说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步骤。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詹向阳  
在大型国有银行一系列改革举措中,更具突破性的举措是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体系,这是体制机制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极大改变了大型国有银行内部经营决策机制和职能配置结构,对于优化大型国有银行内部运作流程和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德旭  
1978年以来,我国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多元银行业组织体系。相对而言,改革都是浅层次的,大都是在转变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上做文章,是一些表面上、形式上的变化,改革还没有真正触及具有实质意义的体制。因此,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依然过高、资本充足率较低、经营业绩不甚理想、垄断程度较高、国际竞争力较差。“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阎坤  
考察我国的改革进程,可知深层的关键问题在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如何把国有企业办成"真正的企业"和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而这两方面又相互缠绕,相互制约,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我国加入WTO使大范围的配套改革成为更加迫切的、无可回避的事项,客观上也使我们得到了促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良性互动的契机。国有银行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均属改革的"攻坚"内容,两者并非相互平行、互不关联,而是相互呼应、相互促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永利  
正在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意义重大且极具挑战性,推进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认识上和实践上的问题,亟需银行内外有关方面提高认识、配合行动,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褚伟  
国有银行的垄断结构呈现出国家、地方、银行三位一体的垄断性。垄断结构不具有规模经济、排除不确定性风险的优势效应;劣势效应体现为显性的进入壁垒和隐性的掠夺性定价,这为国有银行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绮利  
2015年6月1日,交行股票在A股市场封住涨停,进而领涨银行板块。这一市场异动的导火索正是一则关于交行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市场传闻。其实在2014年7月,类似的情景就曾在资本市场上演。一直以来,国有控股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在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控股银行改革的重要内容。理解这项改革的背景,分析改革的趋势,对于研判国有控股银行改革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立宏  
作者针对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存在的贷款亏蚀包袱、银行经营规模失度和金融资产产权模糊三个关键性障碍,提出了用拍卖国有资产等办法来卸掉银行贷款亏蚀包袱,以促进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专业省行为自负盈亏经营实体,依法纳税,税后利润自主;明确金融资产产权关系,在各专业省行民营化的基础上再实行股份化改造,使专业银行真正商业化,成为真正的银行等对策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光辉  
国有银行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民营化的国际趋势,一些国家 因此发生了银行危机。而此前全球曾有过国有化浪潮。虽然国有银行效率比民营银行 低,但经验研究却表明,国有银行与银行危机之间没有或很少有因果关系;而且由于有政 府信誉担保不易发生挤兑。中国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实际上是政府逐步放弃控制权的过 程,但切不可因效率而忽视金融稳定;简单地依靠所有权变更无法解决国有银行脆弱性问 题;而且,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时要谨防金融主权失控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有源  
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协调改革刘有源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金融体制为之服务;在物随钱走、经济高度货币化的时代,没有金融的市场化,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市场化,因此,市场经济和市场金融呈高度正相关。漠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节奏自2004年以来陡然加速,而围绕改革方式及其绩效的议论和争执也接踵而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家、国有银行体系以及其他当事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理论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判断和估价改革绩效的全新框架和角度。为了厘清国有银行问题的要害和来龙去脉,本文从一开始就切入国有银行这种特殊金融制度安排的内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与国有银行体系曾经订立过一份特殊的金融合约,其要害是前者通过风险救助承诺换取经由后者提供的金融支持,随后的改革过程便合乎逻辑地围绕这份合约的调整而展开。可是虽经几番合约调整,风险救助承诺非但未能如国家所预期的那样被成功转移,反而蜕变为一种无形资本凝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