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9)
2023(16525)
2022(13935)
2021(12879)
2020(10988)
2019(24996)
2018(24584)
2017(46874)
2016(25093)
2015(27955)
2014(27631)
2013(27112)
2012(24688)
2011(21958)
2010(21569)
2009(19955)
2008(19675)
2007(17608)
2006(14881)
2005(12911)
作者
(73559)
(61586)
(61337)
(58174)
(38896)
(29822)
(27785)
(24176)
(23167)
(21713)
(20751)
(20523)
(19466)
(19182)
(19171)
(19085)
(18853)
(18217)
(17788)
(17694)
(15220)
(15126)
(14857)
(14079)
(13928)
(13733)
(13637)
(13456)
(12337)
(12209)
学科
(100454)
经济(100353)
管理(75819)
(75240)
(65022)
企业(65022)
方法(49735)
数学(44010)
数学方法(43518)
(26635)
(25750)
中国(25023)
业经(24473)
(23640)
(23288)
银行(23141)
技术(22788)
(21741)
(19702)
(19450)
贸易(19437)
(18926)
(17636)
金融(17633)
地方(17589)
(17511)
农业(17480)
财务(17462)
财务管理(17427)
企业财务(16576)
机构
学院(354417)
大学(353850)
(145950)
经济(143152)
管理(141327)
理学(123118)
理学院(121841)
管理学(119773)
管理学院(119121)
研究(114252)
中国(90496)
(72295)
科学(72162)
(65494)
(65244)
业大(57242)
(57065)
中心(55356)
财经(53298)
研究所(52511)
(52482)
农业(52448)
(48590)
经济学(45377)
北京(44093)
(42447)
师范(41835)
(41640)
经济学院(41414)
(41075)
基金
项目(248872)
科学(196544)
基金(182716)
研究(174328)
(161975)
国家(160684)
科学基金(138278)
社会(112471)
社会科(106911)
社会科学(106881)
(98604)
基金项目(97680)
自然(92337)
自然科(90345)
自然科学(90317)
自然科学基金(88757)
(83207)
教育(80906)
资助(73581)
编号(67742)
(56557)
重点(56434)
(54833)
(52803)
成果(52420)
创新(52298)
科研(48843)
计划(47660)
国家社会(47353)
教育部(46967)
期刊
(147060)
经济(147060)
研究(95969)
中国(64966)
学报(60276)
(57012)
科学(54559)
(51686)
管理(51368)
大学(44842)
学学(42956)
(40028)
金融(40028)
农业(37278)
技术(32787)
教育(31938)
财经(26439)
业经(24972)
经济研究(24313)
(22715)
(21139)
问题(19605)
技术经济(19302)
科技(19172)
(17528)
统计(17081)
(16800)
理论(16718)
商业(16422)
(15655)
共检索到505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齐兰  王业斌  
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金融对实体经济产业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从现实情况看,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一直未有显著提升,除其他原因外,与企业所处的金融环境特别是国有银行垄断程度不无关联。因此,本文选择工业技术创新这一新的视角对国有银行垄断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国有银行垄断与工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运用面板回归和工具变量估计方法,选取1996—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理论探究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有银行垄断与工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较高的国有银行垄断程度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效率损失。由此本文政策含义是:应对现有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杰  
文章基于1996—2016年中国工业35个两位数行业数据,在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行业间的技术溢出进行识别,并从"关系"角度出发,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出工业行业间技术溢出的网络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工业行业间的技术溢出关系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烟草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交通设备制造业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发挥着桥梁中介作用;在行业间技术溢出网络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8个行业属于"净溢出板块";医药制造业等11个行业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8个行业属于"经纪人板块";食品制造业等8个行业属于"净受益板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褚伟  
国有银行的垄断结构呈现出国家、地方、银行三位一体的垄断性。垄断结构不具有规模经济、排除不确定性风险的优势效应;劣势效应体现为显性的进入壁垒和隐性的掠夺性定价,这为国有银行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綦勇  侯泽敏  向涛  
在具有水平差异且进行古诺竞争的双寡头结构中考虑技术拥有企业内生决定降低成本技术的创新程度,分析不同授权方式下技术拥有者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并对不同授权方式下的技术创新程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技术拥有者通过双重收费、特许权收费方式总能实现利润增加,且双重收费方式能带来最大利润,而固定收费方式可能降低其利润;固定收费方式下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高于双重收费,更高于特许权收费方式;技术创新程度与技术授权方式以及产品替代程度有关,且无论产品的替代程度如何,双重收费方式下的技术创新程度达到最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港  赵守国  韩先锋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并运用2005-2011年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各阶段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价值链视角来看,信息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尤其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相比技术开发能力,企业规模和市场化水平对中国工业技术转化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进入壁垒和FDI仅对中国工业技术转化能力有显著影响,行业进入壁垒越高越利于技术转化能力的提高,而FDI并不是引进的越多就越有利于技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必好  黄浩杰  
寡头垄断厂商是在垄断形成要素集聚优势和面临外部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以价格或产量作为决策变量,不同的决策变量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各有差异,影响厂商开展技术创新的动机。本文以阿吉翁等提出的竞争和逐步创新增长模型为理论工具,基于全国具有寡头垄断特征的6个行业2005-2010年相关指标进行动态面板分析,运用OLS和2SLS两种方法比较研究伯特兰和古诺均衡下不同决策变量对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影响。利润指标作为工具变量,分解内生解释变量,并进行两步回归,从而得到一致性估计。研究结论是,跟随厂商技术模仿动机和领导厂商引领技术创新动机都十分强烈,寡头垄断厂商通过价格竞争,实现伯特兰均衡,比...
[期刊] 改革  [作者] 严海宁  汪红梅  
国有企业的利润在最近几年明显增长,但实证分析表明其主要利润来源高度依赖于个别行业的行政垄断,而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普遍提高。行政垄断的保护使得国有企业获得了大量垄断利润,却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德宝  
垄断不仅涉及到效率问题,同时也关乎收入分配效应。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价格有影响效应,由于要素价格过度不均等导致资源配置的偏离,而且垄断对个人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效应,加剧了行业间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以分析结论为基础,提出了破除垄断、减少行业收入差距,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建议,以降低经济转型期间民众不确定性感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静  
通过检索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及越南这东盟五国在国际专利分类号为C13(糖类产品制备技术)、A23F(茶叶产品制备技术)、A22(畜禽产品制备技术)和A01G(果蔬等栽培及设施技术)这4个农特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统计其专利申请总量、领域分布、国别申请情况及年度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五国农特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和评价。最后提出我国农特产品加工业在对东盟贸易中的技术创新目标及相应的专利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辉  
我国的寡头垄断性企业大多数是脱胎于大型国有企业,带有计划经济的性质,在技术创新上是有惰性的,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技术远落后的情况下创新的成本和风险都很高,而且企业的领导人存在短期行为,其目标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谭静  张伟  
依托产业链实现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能力提升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现有对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内竞争,而产业链垂直关系下的市场结构对企业从生产到商业化变现的创新过程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企业专利数据库,实证研究上游垄断型市场结构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垄断型市场结构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净促进作用,包括增加生产技术创新即专利申请,及商业化变现阶段创新即新产品产值。(2)从正负两方面解释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一是负向来看,上游垄断通过提高下游企业中间品投入成本、增强融资约束,制约下游企业创新。二是正向来看,倒逼机制推动下游企业创新,具体包括强化优胜劣汰机制,倒逼企业通过创新提高生存能力;强化企业创新利润机制,增强企业创新激励。(3)异质性分析发现,上游技术垄断增强下游企业技术创新,而上游行政垄断则显著抑制下游企业技术创新。由此得到打破上游行政垄断,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上游技术垄断;对下游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下游企业融资约束解困等三方面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德波  颜秉政  
银行业现代化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银行业主体的商业银行业的垄断结构能否优化关乎改革的进行程度。规制垄断最有效的手段是"对症下药",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分析垄断的形成原因。通过运用新经验产业组织理论(New empiric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的分析方法,来验证商业银行业垄断的形成原因。采用Klette估计法,实证研究造成商业银行业垄断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政府给予的保护政策制造的行政壁垒,导致了商业银行业市场势力,形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垄断局面。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曦  郭淑芬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非导向、非径向且规模报酬可变的窗口MinDS超效率模型测度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检验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然后使用变异系数、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行σ收敛、β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均值为0.7499,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差异较明显,依次降低;10年期间东部、中部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有降有升,而西部则基本上稳定上升;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全国与分区域均未出现σ收敛,但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本研究明晰了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为缩小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双燕   乔阳娇  
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并购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之一,探讨其行为产生的市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数字并购事件作为一次正向冲击,在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的实证框架下,基于创新与垄断的视角探讨了数字并购的市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并购显著提升了并购方企业的创新产出,但对企业垄断势力具有负向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成本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激发了员工创新的动力,提高企业创新产出;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本成本压力的不完全转嫁,降低了企业垄断势力,且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数字资产的溢出效应不利于企业垄断势力的提升。基于异质性分析发现,股权非高度集中企业进行数字并购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数字并购对数字经济企业、股权非高度集中企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垄断势力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反之则不显著。以上研究结论为探究企业通过数字并购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