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9)
2023(6225)
2022(5240)
2021(4891)
2020(4049)
2019(8595)
2018(8474)
2017(16412)
2016(8548)
2015(9282)
2014(8691)
2013(8247)
2012(7141)
2011(6262)
2010(6230)
2009(6333)
2008(6250)
2007(5552)
2006(4920)
2005(4657)
作者
(21739)
(17786)
(17598)
(16978)
(11336)
(8463)
(8196)
(6949)
(6694)
(6432)
(6029)
(5992)
(5670)
(5592)
(5460)
(5414)
(5401)
(5234)
(5090)
(5004)
(4402)
(4179)
(4176)
(4149)
(4065)
(4020)
(4008)
(3877)
(3489)
(3439)
学科
(27890)
经济(27850)
(25905)
管理(24085)
(23147)
企业(23147)
(18166)
银行(18021)
(16720)
(15714)
方法(12185)
(10847)
(10815)
金融(10814)
保险(10756)
中国(10650)
数学(10638)
数学方法(10498)
(10322)
业务(10192)
(9907)
制度(9905)
业经(9185)
银行制(8511)
(7681)
财务(7668)
财务管理(7652)
企业财务(7282)
(7062)
(6342)
机构
学院(108328)
大学(106550)
(44462)
经济(43433)
管理(42769)
中国(36217)
理学(35112)
理学院(34804)
管理学(34255)
管理学院(34050)
研究(31239)
(26702)
(21635)
(21213)
财经(20390)
银行(20278)
(18841)
(18514)
(16902)
中心(16895)
科学(16241)
(15756)
金融(15520)
财经大学(15515)
(14703)
(14397)
(14384)
经济学(14371)
北京(13654)
经济学院(12951)
基金
项目(67247)
科学(53420)
研究(51401)
基金(49715)
(41567)
国家(41209)
科学基金(36717)
社会(33526)
社会科(31719)
社会科学(31709)
(25811)
基金项目(25308)
教育(23665)
自然(23056)
自然科(22576)
自然科学(22570)
自然科学基金(22181)
编号(21617)
(21393)
资助(21098)
成果(17181)
重点(14805)
(14734)
课题(14318)
(14288)
(14112)
项目编号(13826)
(13803)
国家社会(13769)
(13433)
期刊
(49151)
经济(49151)
研究(38983)
(31818)
金融(31818)
中国(21922)
(21678)
管理(16158)
(13722)
科学(12422)
学报(12399)
财经(10505)
大学(9966)
教育(9638)
学学(9600)
(8777)
业经(8734)
技术(8278)
经济研究(8237)
农业(7445)
理论(6737)
实践(6130)
(6130)
财会(6053)
问题(5521)
会计(5363)
国际(5297)
(5214)
现代(5082)
农村(5066)
共检索到177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兴胜  
银行经营中涉及两类委托一代理关系,在金融支持政策下,国有银行被赋予了 利润最大化与金融支持双重职能。在双重委托目标约束下,不仅两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 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加严重,而且使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更为困难,代理人 风险因此增大。双重目标约束的根源在于国家一方面是自利的、另一方面也是面临竞争的,需 要尽量“利他”以赢得信任。国家目标的双重性决定了国有金融机构目标函数的二元性,这是 我国国有银行代理成本过高的最终根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冯璐  
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决定了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前者仍然要由政府控制,仍然需要继续履行一些金融支持的职能。文章将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活动分为经营性活动和政策性活动,在双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框架下分析得出:其参与的政策性活动加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现有的货币收益与控制权收益混合的激励结构诱使银行高管偏离银行利润中心,迎合政府偏好谋取职位升迁,在控制权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的情况下,谋取灰色收入,扭曲了资源配置,是其经营效率低下的根源。对此,文章建议单独核算国有银行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江春  熊征东  
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存在的一最根本难点是:由于国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唯一所有者,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产权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自有资本金,这样,国有商业银行无法自负盈亏。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或损失最终只能由国家来承担。国有商业银行如果不能自负盈亏,就很难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从而难以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为解决一这难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产权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人理论来探讨如何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约束-激励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贤成毅  覃合  
地方政府的"交易式干预"是新时期下国有银行预算软约束发生的根本条件,地方政府的"交易式干预"原因则在于地方政府的赶超战略,而地方政府实施赶超战略的深层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缺陷。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国有银行的预算软约束机制,除了对国有银行家本身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改革外,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改革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郁松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委托人──代理人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林郁松当一个人(代理人)为另一个人或机构的利益而工作,但后者支付给前者的报酬无法完全地取决于前省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时,就产生了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委托人设计一种报酬与劳动相...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君慈  刘二斌  
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三方共谋贷款扩张的制度机理,以解释目前软预算约束竞争-信贷集中与扩张-银行信贷“公地悲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内生性制度逻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虎城  
国有银行公司化治理的逻辑起点在于引进合格的境内外投资者,促进国有银行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关键是依据国有银行现有的制度环境,设计合理的银行控制权分配合约,选择优秀的银行经营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啸  
基于一个国有银行选择贷款项目的博弈模型,本文对国有银行的改革路径———注资、剥离不良资产以及股改上市———进行了分析,指出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是国有银行进一步改革的前提条件,而改革成败的关键则在于股改上市能否改变国有银行的项目选择行为模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代军勋  陶春喜  
随着银行业进入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阶段,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可能导致银行行为机理发生变异。本文基于2006-2014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变动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流动性变动与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银行会根据上一期的资本、流动性与风险承担反向调整本期水平,三者均存在内生的稳定性。有鉴于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变异,资本约束与流动性约束的合成效应应该纳入银行监管框架调整的考虑范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友传  
本文研究了监管资本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与资本调整策略,发现监管压力并不影响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对其资本调整策略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银行逼近法定最低资本要求时,主要通过调增附属资本的方式来提高其资本充足水平;而当银行违背监管资本要求时,监管压力对其资本调整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资本监管不一定能达到降低银行风险行为的目的。鉴于统一的监管制裁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银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局有必要对其实施分类的资本监管,并研究分类监管制裁行动和手段的可行性与适当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成洁  
本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银行在资本监管约束下的资本与风险调整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将资本监管压力分为惩罚压力与预警压力,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的银行面临惩罚压力,而达到监管要求但与监管要求之差低于其资本充足率的一个标准差的银行面临预警压力。研究发现,惩罚压力对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均没有显著影响,预警压力显著提高了资本缓冲不足银行的资本比例调整,对风险调整没有显著影响,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为达到资本监管要求,补充资本的同时又不放弃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进一步地,通过对资本补充机制的分析,发现银行较为依赖资本市场融资,内源性资本的内在激励和降低风险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孟飞  张晓岚  
本文采用2007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首先,通过三因素风险估计模型对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构建随机边界成本函数,将风险因素引入银行效率的测算模型,利用单阶段估计技术,对风险、治理结构、市场结构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约束模型和无风险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考虑风险因素将导致无效率值的明显高估;在所有模型中,大型商业银行均显示出较强的成本优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均坦  耿欣  彭江波  
在考虑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当前城商行的实际规模已经超过了其最优规模。进一步研究表明,利率浮动水平和存贷比例都会对城商行实际规模偏离最优规模的程度产生影响。因此,监管部门应当围绕维护金融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目标,在推进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对城商行的冲击,并通过差别性调控对城商行规模控制进行引导和激励。对资本充足、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高的城商行,可放松其利率管制水平和存贷比限制,以通过资本充足率的适度下降换取高收益。对于资本充足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都比较低的城商行,则坚持利率和存贷比管制,加大其规模收缩的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