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2)
2023(1669)
2022(1367)
2021(1353)
2020(1159)
2019(2669)
2018(2559)
2017(5266)
2016(2826)
2015(3151)
2014(3045)
2013(3123)
2012(2877)
2011(2514)
2010(2511)
2009(2293)
2008(2470)
2007(2284)
2006(2163)
2005(2041)
作者
(7913)
(6823)
(6570)
(6283)
(4200)
(3125)
(3031)
(2589)
(2398)
(2319)
(2268)
(2260)
(2181)
(2058)
(1998)
(1992)
(1990)
(1950)
(1946)
(1790)
(1731)
(1665)
(1663)
(1571)
(1519)
(1495)
(1477)
(1426)
(1358)
(1269)
学科
(15360)
经济(15350)
(11512)
企业(11512)
管理(11033)
(10835)
方法(6572)
数学(5862)
数学方法(5847)
业经(5180)
(4803)
企业经济(3894)
中国(3797)
(3768)
财务(3766)
财务管理(3762)
企业财务(3696)
人事(3635)
人事管理(3635)
(3407)
国有(3359)
国有企业(3305)
(2768)
(2590)
(2552)
金融(2551)
(2524)
银行(2521)
(2397)
农业(2326)
机构
大学(43668)
学院(41792)
(20475)
经济(20190)
管理(17931)
理学(15300)
理学院(15160)
管理学(15016)
管理学院(14929)
研究(12982)
中国(11330)
(10341)
(8960)
财经(8213)
(7513)
经济学(7159)
科学(6806)
经济学院(6464)
财经大学(6252)
(6185)
(6136)
中心(6071)
北京(5685)
研究所(5567)
商学(5272)
商学院(5241)
(5089)
业大(4968)
(4926)
师范(4888)
基金
项目(26601)
科学(21836)
基金(21066)
研究(19406)
(17896)
国家(17763)
科学基金(15829)
社会(14345)
社会科(13632)
社会科学(13629)
基金项目(11256)
自然(9597)
自然科(9395)
自然科学(9394)
(9328)
自然科学基金(9263)
教育(8932)
资助(8889)
(7897)
编号(7172)
(6603)
国家社会(6491)
教育部(6074)
人文(5989)
成果(5970)
重点(5775)
(5462)
大学(5436)
科研(5333)
(5185)
期刊
(22209)
经济(22209)
研究(12527)
(8817)
中国(8051)
管理(6967)
学报(6128)
科学(5798)
(5032)
金融(5032)
财经(4874)
大学(4846)
(4243)
学学(4173)
(3874)
图书(3783)
经济研究(3712)
书馆(3006)
图书馆(3006)
业经(2971)
问题(2858)
技术(2751)
农业(2534)
技术经济(2378)
统计(2195)
资源(2146)
财会(2094)
(2090)
世界(2057)
(1977)
共检索到64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车伟  薛欣欣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后,本文发现,我国国有部门的工资优势中有80%以上来自于人力资本的优势,这说明人力资本在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中已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并不均匀,它随着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降低,与此对应的是工资溢价随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升高。从工资差异看,在工资分布的高端——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密集区,工资差异完全体现为人力资本的差异,而在工资分布的低端——低技能劳动力的密集区,工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力资本无法解释的,也即溢价。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有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罗润东  付光新  李煜鑫  
本文利用2004和2009年CHNS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工资决定及工资差异的变动。工资决定的分位数回归表明,在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上部门之间存在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分解表明,部门间的工资差异主要来自于劳动力禀赋特征的差别。本文通过教育和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因素对部门工资决定和差异进行分析,阐释了中国经济市场化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层面显露的新特征及其理论含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帅  
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收入存在着明显的分配差异,这些差异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所有制结构上存在着市场分割。引起这一问题的因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引起的工资差异是合理的分配差异,而非经济因素引起的工资差异,会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偏离市场化水平,造成资源浪费,降低劳动力市场效率,是不合理的分配差异,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目标;遵循市场原则,强化人力资本报酬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创建公平市场环境;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伟  刘爱军  
中国的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因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而存在一定的工资差异。根据1999~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由于不同所有制部门的融资能力不同,金融发展通过对资本积累过程的影响,显著扩大了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尤其是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中的集体经济部门的工资差异。这一结论说明金融发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福前  武文琪  
本文利用近十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数据,对工资决定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国有与非国有部门间与部门内的蓝领和白领职业工资差异,以及跨年度的表现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白领职业劳动者的工资优势中约70%以上来自人力资本优势,约30%来自报酬率差异,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割较为明显,同时,人力资本因素和报酬率因素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不均匀。在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更多地由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和补偿性工资差异决定:而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更多地受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并且其工资结构显示出集中性,在其工资分布的低端,白领劳动力工资的制度性溢价明显,而在其工资分布的高端,一系列规范政策的出台使得白领劳动力工资较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兴  王芳  
本文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运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分解方法对1989-2009年间我国国有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距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在1989-2009年的三个时期内,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再扩大的V型趋势,人力资本禀赋、就业和职业等影响因素在国有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方程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大的差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有与非国有部门间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国有部门的工资溢价造成;然而新世纪以来,虽然国有部门的工资溢价仍然存在,但已不是造成当前部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本文建立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中工资方程的双重样本选择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性别工资差异分解方法,用于分析东北地区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性别工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在国有部门还是在非国有部门,女性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工资水平,前者的性别工资差异明显低于后者的性别工资差异;性别歧视是导致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国有部门中的性别歧视程度明显高于非国有部门中的性别歧视程度;在国有部门中性别歧视主要来源于部门内部同工不同酬的工资歧视,而在非国有部门中性别歧视主要来源于劳动参与和部门选择带来的就业歧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显洲  
文章关注城市职工和农民工两个群体工资差异的大小和来源。利用CGSS2013数据和均值分解法,文章考察了人力资本和歧视的贡献。研究发现:在实现就业以后,两个群体的工资差异主要来自于特征差异,歧视并不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对农民工群体的歧视主要存在于就业实现的过程中,就业歧视解释了两个群体大约一半的工资差异;教育从特征差异、回报率差异、就业概率差异三个方面为工资差异做出了贡献;工作经验在工资决定中具有逆歧视作用。我们的研究意味着,要缩小两个群体的工资差异必须从缩小前市场差别开始,并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明确歧视的实践标准、简化反歧视的诉讼程序等措施来减少就业歧视的贡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亓寿伟  刘智强  
本研究实证探讨了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性别工资差异。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性别工资差异存在"地板效应"而非普遍认为的"天花板效应",且国有部门的性别工资差异明显低于非国有部门。在对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异主要来自于系数差异(即歧视),人力资源禀赋所造成的差异很小。因此,消除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特别是非国有部门中存在的歧视,是缩小收入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勇  
该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行政垄断、要素非对称扭曲二者与中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两部门)的工资差距及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国有部门的要素非对称扭曲并不必然引起两部门的工资差距,行政垄断和要素非对称扭曲的结合才是引起两部门工资差距的根本原因。同时,分地区的实证检验结果还发现,越落后的地区,行政垄断和要素非对称扭曲的程度越高,其对于两部门工资差距(及其失业率)的影响程度也越大。该视角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同时说明两部门工资差距的时空差异。因此,打破行政垄断,纠正国有部门的要素非对称扭曲将有利于缩小工资差异和提高就业率,实现两部门协调、良性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廖萍萍  
文章从转轨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和生物进化的复制动态机制出发,将组织制度的效率与制度可能性边界的可扩展性联系起来,并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互动关系看成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不仅重视组织间的竞争关系,还注意到转轨时期存在的国有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收入转移”和对非国有部门的“额外综合税赋”。将整个转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阶段;二是市场竞争机制形成阶段。文章认为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比例是否趋于0取决于:(1)非国有部门的制度可能性边界的扩展性;(2)非国有部门对国有部门的竞争程度;(3)国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雪娟  余向华  
中国改革进程中,国有部门与我国体制的先天亲和性,使得其与非国有部门间的工资差异备受关注。以这种差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为研究对象,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及反事实分位数分解,实证分析了我国不同改革阶段部门工资差异的异质性分布和来源问题。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经历了从折价到溢价的演变,工资分布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的演变,改革早期国有部门工资过分集中的结构问题逐渐消解,各分位点上普遍存在的溢价在2009年后开始缓解并回落。分位分解发现,国有部门通过门槛提升形成的劳动者特征差异,在早期不是主要差异来源,但后期则逐渐占据了主导,表明国有部门通过进入壁垒,部分维持了工资差异。部门工资差异的变化带有很强的改革阶段性和政策相关性,研究为认识和化解部门工资差异问题提供了结构性的详细数据支持和相关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晓冬  
本文探讨了人力资本在产品生产中的作用 ,试图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性要素看待 ,并将其纳入一般经济分析的框架中去。在该思路的指引下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讨论了人力资本的内涵和外延 ,区分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般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关系 ,从分工合作的角度推出人力资本的产权性质 ,从而导出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稀缺的生产性要素 ,同样要参加最终的利益分配的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闫淑敏  秦江萍  
本文分析了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健康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西部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虽处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的年限,但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远未达到这一水平;西部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很低。另外由于西部技术接受者的素质较低,也阻碍了科技推广的速度和广度;而健康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