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2)
- 2023(4645)
- 2022(3990)
- 2021(3771)
- 2020(3227)
- 2019(7515)
- 2018(7286)
- 2017(14754)
- 2016(7926)
- 2015(8989)
- 2014(8940)
- 2013(8959)
- 2012(8181)
- 2011(7397)
- 2010(7462)
- 2009(6727)
- 2008(6958)
- 2007(6163)
- 2006(5548)
- 2005(5015)
- 学科
- 济(40155)
- 经济(40131)
- 业(27838)
- 企(25371)
- 企业(25371)
- 管理(25009)
- 方法(21022)
- 数学(18572)
- 数学方法(18474)
- 业经(10700)
- 财(9528)
- 农(8769)
- 中国(8652)
- 制(8296)
- 贸(7076)
- 贸易(7073)
- 银(7063)
- 银行(7040)
- 易(6852)
- 务(6733)
- 财务(6728)
- 财务管理(6720)
- 行(6682)
- 企业财务(6488)
- 学(6262)
- 农业(6206)
- 融(6130)
- 金融(6130)
- 理论(5762)
- 划(5627)
- 机构
- 大学(121470)
- 学院(119538)
- 济(54926)
- 经济(54032)
- 管理(49591)
- 理学(43430)
- 理学院(42980)
- 管理学(42364)
- 管理学院(42158)
- 研究(39298)
- 中国(31686)
- 京(24998)
- 财(24492)
- 科学(22977)
- 农(21285)
- 财经(20117)
- 所(19755)
- 业大(18983)
- 经(18412)
- 研究所(18064)
- 经济学(17681)
- 中心(17590)
- 江(17231)
- 农业(16841)
- 经济学院(16099)
- 北京(15394)
- 财经大学(15282)
- 经济管理(14158)
- 范(13722)
- 商学(13701)
- 基金
- 项目(81381)
- 科学(65580)
- 基金(62074)
- 研究(56816)
- 家(54631)
- 国家(54210)
- 科学基金(47169)
- 社会(39057)
- 社会科(37261)
- 社会科学(37253)
- 基金项目(33086)
- 自然(30714)
- 省(30438)
- 自然科(30068)
- 自然科学(30062)
- 自然科学基金(29636)
- 教育(26437)
- 划(25834)
- 资助(25772)
- 编号(21086)
- 部(19026)
- 重点(18175)
- 创(17002)
- 国家社会(16939)
- 教育部(16619)
- 发(16613)
- 成果(16538)
- 人文(16188)
- 创新(15810)
- 科研(15767)
共检索到171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秀贞
根据2002—2017年的中国工业分行业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研究非国有资本份额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究国有资本份额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产业性质如何,充分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皆具有促进作用,但强度上有差异;与垄断性行业相比,在政府偏爱国有行业和市场开放行业中正向调节非国有资本份额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且正向调节作用在市场开放行业中显著。建议:稳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采取差异化的分类改革策略;平衡和协调产业政策同竞争政策的关系;思考如何把国有企业纳入竞争政策的框架。
关键词:
国有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竞争框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中华 彭乐骅
市场竞争作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08~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式实证检验市场竞争与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适当的市场竞争能够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市场竞争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是同质的,对生产率极低的企业表现为促进作用,对生产率极高的企业则表现为抑制作用。进一步测试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样会受到企业产权性质以及外部市场化程度的干扰,对于民营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与非效率投资行为是市场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本研究进一步厘清了市场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我国众多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与现实指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常建
劳动者报酬是广大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会影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利用中国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收入份额对人力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影响显著为正,对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发挥的是"追赶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廷华 寇奉娟 刘潇
本文使用2001—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企业竞争地位和行业竞争程度双重视角探究市场竞争引起的商业信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竞争地位和行业竞争程度发挥调节效应,竞争地位较高或行业竞争程度激烈的环境下会正向调节商业信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以《物权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控制了商业信用的内生性问题,通过平行趋势、安慰剂等检验保证了双重差分的有效性。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和负债治理是市场竞争差异时商业信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渠道。本文为理解外部竞争环境下商业信用如何作用于实体经济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杰刚 杨军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利用200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横向政府竞争与纵向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以及省级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纵向竞争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U”型关系。此外,纵向政府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纵向政府竞争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可知,横向政府竞争在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而纵向政府竞争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构建横向财政协调机制和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弹性调整央地之间的财政分权比重、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提供了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简泽 段永瑞
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间的生产率存在很大的持久的差异。然而,在中国制造业部门里,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收敛的趋势。这篇文章从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出发考察了竞争的增强对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在竞争激发的逃离竞争效应的作用下,竞争的增强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跨企业分布上四分位数以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然而,对于生产率较高的上四分位数以上的企业,租金消散效应起着主导作用,竞争的增强阻碍了它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于是,基于异质性企业对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不同反应,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收敛的趋势。这意味着,促进竞争的政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搭配能更全面地促进微观层面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卜洪运 陶玲玲 赵琳皓
基于指数功效函数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4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与分析。首先,运用EviEws软件对两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得到两个变量的长期与短期关系;然后,参考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两个变量函数关系进行假设,并通过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增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进步的贡献上;随着促进作用边际效应递减,当促进作用达到某一最大值,影响力达到稳态水平。近几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已经趋于稳定状态,因此,京津冀应该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营造区域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耿晔强 李晨
文章将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了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短期内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有抑制作用,但长期企业生产率将会随着更严格的环境规制强度而得到提升,这表明环境规制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市场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起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市场竞争都通过创新渠道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当下环境规制强度未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时,市场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故政府应积极培育竞争性市场。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市场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剑 孟添天
数字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必然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治理能力、服务能力、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六个维度构建并客观测度我国15个新一线城市的数字城市竞争力指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数字城市竞争力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15个新一线城市之间的数字城市竞争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排序来看,杭州的数字城市竞争力遥遥领先,其次是重庆、天津、成都、青岛、宁波、南京和武汉,而苏州、西安、东莞、长沙、佛山、郑州和合肥的数字城市竞争力相对较弱。进一步的,数字城市竞争力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但数字城市竞争力的不同细分维度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强,然后依次为城市产业发展能力、城市创新能力、城市服务能力和城市治理能力,而城市生态环境维度则会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磊 范志国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银行区际竞争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有效提升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以区际银行竞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挤出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削弱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后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地区的技术效率,数字金融在高生产率、普通城市、低产业结构以及数字金融元年之后对各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晓兰 刘若鸿 许晏君
本文基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纵向博弈、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的体制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6年全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金融分权的影响则不显著;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技术效率的拖累作用大于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金融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但财政分权则起到缓解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经济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通过引资效应、要素扭曲效应和地方保护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挤出效应机制上则不显著。此外,上述结论根据阶段和城市竞争力的分化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漓江
随着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水平逐渐提高,贸易自由化引致的进口竞争成为影响企业退出和进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文章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首先,使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进口竞争对企业退出和进入的影响,发现进口竞争较大程度促进了低生产率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退出,而没有显著地影响企业进入;其次,考察了进口竞争和企业更替对存活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竞争和企业更替均显著提高了存活企业生产率;最后,基于对总量生产率变化的DOP分解,分析了进口竞争对行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竞争通过引致企业退出显著促进了总量生产率增长。文章认为,无论从微观还是总量层面看进口竞争对淘汰低效率企业和促进总量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进口竞争 企业退出和进入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礼生 高凌云
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发现进口竞争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国内竞争虽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且进口竞争在国内竞争程度较低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效应较大,说明我国培育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仍然是一个漫长过程。
关键词:
进口贸易 进口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磊 范志国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银行区际竞争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有效提升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以区际银行竞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挤出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削弱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后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地区的技术效率,数字金融在高生产率、普通城市、低产业结构以及数字金融元年之后对各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孙潇筱 褚晓琳
本文基于线性规划,建立重点行业间的资本要素优化模型,通过估算各重点行业的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及其产出弹性,得到各行业优化后的资本配置量和总产出,最后运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测算各行业资本配置优化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重点行业间资本投入过度与资本投入不足现象并存,其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资本要素投入过度,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资本投入不足;矫正各行业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后行业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增大;矫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可以通过提高剩余混合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