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3)
- 2023(11579)
- 2022(10255)
- 2021(9843)
- 2020(8112)
- 2019(18725)
- 2018(18601)
- 2017(36779)
- 2016(20108)
- 2015(22355)
- 2014(22292)
- 2013(21690)
- 2012(19996)
- 2011(17906)
- 2010(17970)
- 2009(16414)
- 2008(16085)
- 2007(13953)
- 2006(12421)
- 2005(10929)
- 学科
- 济(76715)
- 经济(76629)
- 管理(61206)
- 业(57669)
- 企(50780)
- 企业(50780)
- 方法(34796)
- 数学(29947)
- 数学方法(29565)
- 财(21694)
- 农(21514)
- 中国(19475)
- 业经(19398)
- 学(15839)
- 制(15647)
- 地方(15328)
- 务(14300)
- 财务(14236)
- 财务管理(14211)
- 农业(13856)
- 贸(13809)
- 贸易(13804)
- 企业财务(13553)
- 易(13416)
- 理论(13055)
- 策(12854)
- 和(12684)
- 环境(12441)
- 银(12326)
- 银行(12294)
- 机构
- 大学(278397)
- 学院(278187)
- 管理(115767)
- 济(109793)
- 经济(107260)
- 理学(100025)
- 理学院(98994)
- 管理学(97468)
- 管理学院(96964)
- 研究(91198)
- 中国(68676)
- 京(59066)
- 科学(55531)
- 财(52562)
- 所(44687)
- 财经(41568)
- 中心(41360)
- 农(41210)
- 研究所(40527)
- 江(40193)
- 业大(39853)
- 经(37755)
- 北京(37627)
- 范(36637)
- 师范(36381)
- 院(33563)
- 州(32955)
- 农业(31993)
- 经济学(31450)
- 财经大学(30901)
- 基金
- 项目(190213)
- 科学(149828)
- 研究(142959)
- 基金(137508)
- 家(118274)
- 国家(117227)
- 科学基金(101353)
- 社会(88574)
- 社会科(83843)
- 社会科学(83820)
- 省(73638)
- 基金项目(72988)
- 自然(65822)
- 教育(65274)
- 自然科(64183)
- 自然科学(64170)
- 自然科学基金(63005)
- 划(62081)
- 编号(59796)
- 资助(56652)
- 成果(49216)
- 部(42219)
- 重点(41933)
- 课题(40714)
- 发(39917)
- 创(39361)
- 项目编号(37181)
- 创新(36581)
- 教育部(36444)
- 人文(35899)
- 期刊
- 济(121385)
- 经济(121385)
- 研究(84227)
- 中国(49254)
- 管理(42160)
- 学报(40365)
- 财(39422)
- 科学(38590)
- 农(37579)
- 教育(32087)
- 大学(30961)
- 学学(29020)
- 农业(26360)
- 融(26228)
- 金融(26228)
- 技术(23542)
- 业经(20480)
- 财经(19654)
- 经济研究(18676)
- 经(16614)
- 问题(15553)
- 图书(15107)
- 理论(14746)
- 实践(13661)
- 践(13661)
- 科技(13307)
- 技术经济(13291)
- 现代(13264)
- 业(12528)
- 版(12230)
共检索到40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传谌 孟繁颖
国有资产的全方位多渠道流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内部治理机制的缺陷及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及不完备等。相应地治理措施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先导,严格政企分离,消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间代理琏条的“非经济性失效”;对所有权职能进行必要的分解,明晰并稳定产权关系;调整重组国有企业出资人所有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要求,建立科学、规范、法制的委托代理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素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翼飞
金融性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与对策□张翼飞金融性国有资产是指政府在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务领域从事经营活动的资产。金融性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调节社会生产价值总量与结构的功能,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由于经济体制和国有银行、国有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惠良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创造社会主义物质财富,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殖,提高国有资产营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现有的国有资产存量不仅不能保值,而且有被逐渐“吃空”的趋势。本文试图对目前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提一些粗浅的个人见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必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机理与对策范必国有资产是劳动人民年复一年累铢积锱创造的果实,是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日益严重,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料,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总额约3.5万亿元,从80年代至今,平均每年造成的流失高达5...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秀芝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赵秀芝它的资产总额已占全社会资产总额的65%,安排了全社会就业人口的67%,提供了60%以上的国家财政收入。但近几年来,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有的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这种情况至今仍没有得力有效的解决措施,形势日益严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瑞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学东
本文分析了有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有些观,点的缺陷及片面性,概括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及具体表现。并指出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有内在机制原因、外部环境原因和宏观政策原因。防止和克服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明确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运行规则,保证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加强政府对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惠雄
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性原因及对策研究陈惠雄近年来,随着产权制度变革及国有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迅速改变,体制转变、交替、摩擦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愚意以为,现实产权安排与经济人有限理性①状况的不适应及国有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变化,是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烜 王若晨
在当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践中,最令人困惑与难解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近年来更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大讨论热潮。本文通过工作实践经验,提出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国有资产 流失 防范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志华
规范和完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遵循国内外普遍适用的六大原则;通过机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使国资委这个出资人代表机构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彻底改革党委书纪、董事长、总经理三位一体由一人担任的权力结构模式;在国家、国资委和国有股权代表三个层次中对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和有限责任实行层级分解及对称配置;努力建设现代的先进的市场文化和企业文化;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责任制度建设,强化对企业负责人的责任约束;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经营管理者业绩评估制度、道德纪录档案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创新
关键词:
国有公司 治理结构 国有资产流失 对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吕元琮
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状况及其治理对策吕元琮国有资产是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资产的不断增值与更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证。近十多年来,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统计与测算,1982年到1992年十年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明
浅谈国有资产流失及其对策·孙明·1.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种形式。(1)部分国有企业在新旧财会制度交替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有些企业擅自报废固定资产、将企业奖励基金、福利基金赤字冲减国家资本金,违背资本金保全原则,直接损害国家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