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0)
2023(6740)
2022(5675)
2021(5081)
2020(4287)
2019(9439)
2018(9600)
2017(17869)
2016(9959)
2015(11227)
2014(11394)
2013(10721)
2012(9822)
2011(8824)
2010(9047)
2009(8666)
2008(8677)
2007(8144)
2006(7123)
2005(6781)
作者
(28727)
(24068)
(23758)
(22805)
(15056)
(11323)
(10783)
(9136)
(9037)
(8653)
(8205)
(8009)
(7844)
(7802)
(7719)
(7310)
(7134)
(7132)
(6944)
(6802)
(6122)
(5981)
(5823)
(5535)
(5499)
(5441)
(5309)
(5227)
(4839)
(4723)
学科
管理(36154)
(35045)
经济(34963)
(30407)
(28976)
企业(28976)
(14882)
(14330)
方法(11460)
业经(11282)
(11259)
中国(10093)
(9325)
(9311)
财务(9280)
财务管理(9257)
数学(9238)
数学方法(9136)
(8967)
银行(8950)
企业财务(8833)
体制(8536)
(8443)
(8013)
金融(8006)
(7714)
理论(6991)
(6232)
(6174)
制度(6173)
机构
学院(140656)
大学(140608)
(56022)
经济(54669)
管理(51712)
研究(47713)
理学(43070)
理学院(42612)
管理学(41929)
管理学院(41658)
中国(38496)
(32245)
(30107)
科学(27314)
财经(23962)
(23943)
(23295)
(22693)
中心(21984)
(21474)
研究所(21155)
业大(19531)
北京(18871)
(17839)
农业(17678)
(17636)
财经大学(17614)
经济学(17425)
(17087)
师范(16846)
基金
项目(89911)
科学(70760)
研究(68168)
基金(64642)
(56031)
国家(55535)
科学基金(47497)
社会(43323)
社会科(40995)
社会科学(40989)
(35500)
基金项目(33489)
教育(31794)
(29703)
自然(29295)
自然科(28561)
自然科学(28552)
自然科学基金(28050)
编号(27924)
资助(25894)
成果(24425)
(22873)
重点(20573)
课题(20449)
(20331)
(18979)
(18561)
(18324)
国家社会(18048)
创新(17875)
期刊
(67722)
经济(67722)
研究(44488)
中国(34282)
(28706)
学报(22172)
管理(21649)
(21397)
科学(19688)
教育(17952)
大学(17348)
(16600)
金融(16600)
学学(16401)
农业(13701)
财经(12894)
技术(12292)
(11049)
业经(10986)
经济研究(10259)
问题(8525)
财会(7874)
会计(7424)
(7370)
(6603)
理论(6592)
(6334)
现代(6249)
改革(6191)
(6191)
共检索到224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洪敏  陈少晖  
在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改革思路确定之后,必须为这一新体制的建构确定基本原则,即分级所有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出资人制度原则以及并列运行原则。而科学合理地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国有资产,则必须在尊重历史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指导思想下,从国有经济的行业发展态势和国有资产的增量与存量关系两个方面统筹考虑划分标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群松  郭平  
本文旨在重新站在政府间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制度稳定性与制度效率的关系 ,指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内在的不稳定是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然后用比较的方法评价了现行的“分级管理”体制的缺陷 ,从效率的角度提出了改革“分级管理”为“分级所有”的必要性。最后从概念界定、制度结构的协调和客观事实三个方面论证了实行“分级所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少晖  
确立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不仅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构想相一致,而且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实行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不是对国家所有权的“肢解”,也不可能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和拉大地区经济差距。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必须在确立产权“分级所有”和监管“并列运行”的原则下,区别增量和存量两种情况制定不同的划分标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松森  
本文提出应建立"分级所有,分层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钱津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建立国有资产分级代表管理体制。本文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体现国有资产公共性等方面探讨了分级代表管理体制的建立思路 ,并指出了新的体制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发挥的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群松  郭平  
文章从政府间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国有企业改革问题。首先分析了制度稳定性与制度效率的关系 ,指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内在的不稳定性是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用比较的方法评价了现行的“分级管理”体制的缺陷 ,从效率的角度提出了改“分级管理”为“分级所有”的必要性 ;最后从概念界定、制度结构的协调和客观事实三个方面论证了实行“分级所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毅  
从“统一所有”到“分级所有” ,有利于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各种关系 ,缩短委托代理链条 ,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所有者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有者虚置”问题 ;有利于让地方通过充分行使出资者权力 ,全面考虑本地的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 ,完善向国有资产经营企业授权经营的有关制度和办法 ,促使专业的国有资产经营企业明确长期经营目标 ,选择切合实际的经营方向和内容 ,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夏志强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明 ,产权不清 ,交易市场和规则不完善有关。因此 ,产权制度创新是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新 ,以及进行国有资产战略性布局整合和深化国有资产结构调整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自新  
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模式向“分级所有、分级管理”模式转变,有利于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各种关系,缩短委托代理链条;有利于每一级政府对其所管理的国有资产具有完整的所有权,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有者虚置”的问题。确立中央政府和地方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在不同领域的划分标准,成功实现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分级管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昂  赵行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构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有资产量大面广,分布不平衡,结构复杂。同时,必须从我国经济发展实情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出发,并借鉴国内外国有资产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改革经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结构。(一)改革的总体思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政府转变职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以保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规范、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促使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三个转变: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庆  安林  
本文对国有资本与资产管理、国资管理中的权利与权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以及出资人股东行为方式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几个重点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中国企监会的概念,并论证了其存在的理由与作用,进而对完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过渡模式和未来模式的构想与探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国良  
国有资产改由政府分级所有的探讨刘国良在我国,国有资产范畴是包括地方县以上政府管辖的资产的,而且对于国有资产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的方式。这种产权界定和管理方式是否合理,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难题。本文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许一鸣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所有制、产权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了较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介绍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制的有关论述,指出了所有制概念的本质含义,即所有制是社会生产的前提,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所有制作为生产方式的要素之一,包括在生产之中。并且详细地说明了把握所有制概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作者指出,产权是人对物的意志关系,产权关系主要存在于经济运行的横向过程中。西方产权理论存在着阶级局限性和逻辑缺陷。该文还分析了产权与所有制的关系,认为产权与所有制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并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具体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