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3)
2023(9929)
2022(8216)
2021(7489)
2020(6525)
2019(14700)
2018(14231)
2017(28800)
2016(15399)
2015(17064)
2014(16710)
2013(16708)
2012(15334)
2011(13354)
2010(13667)
2009(13101)
2008(13711)
2007(12133)
2006(10834)
2005(10029)
作者
(41426)
(34701)
(34492)
(32760)
(22669)
(16460)
(15689)
(13411)
(13223)
(12665)
(11872)
(11723)
(11336)
(10979)
(10907)
(10500)
(10352)
(10147)
(10028)
(9790)
(8613)
(8602)
(8536)
(8064)
(7879)
(7790)
(7731)
(7611)
(6836)
(6769)
学科
(86299)
(81104)
企业(81104)
(79001)
经济(78909)
管理(68753)
方法(40523)
数学(32331)
数学方法(32230)
(29882)
业经(27660)
(24443)
(23906)
财务(23899)
财务管理(23874)
企业财务(22873)
农业(17811)
(17415)
技术(16406)
中国(15230)
(14675)
(14548)
(13862)
(12763)
经营(12686)
企业经济(12669)
(12600)
贸易(12594)
理论(12358)
体制(12214)
机构
学院(230710)
大学(225594)
(106274)
经济(104701)
管理(101516)
理学(88132)
理学院(87454)
管理学(86644)
管理学院(86213)
研究(64305)
中国(55247)
(53189)
(44739)
财经(42683)
(38952)
(34226)
(33507)
经济学(32705)
科学(32631)
财经大学(31804)
商学(30980)
商学院(30736)
(30352)
中心(29878)
经济学院(29797)
业大(28912)
北京(27769)
经济管理(27680)
(27083)
研究所(26502)
基金
项目(144877)
科学(118774)
基金(110769)
研究(109372)
(92808)
国家(91908)
科学基金(83315)
社会(75319)
社会科(71676)
社会科学(71656)
基金项目(58334)
(55446)
自然(52196)
自然科(51128)
自然科学(51120)
自然科学基金(50368)
教育(50045)
资助(45435)
(44609)
编号(42506)
(34602)
(34370)
(33702)
成果(33139)
国家社会(31543)
重点(31129)
人文(31057)
教育部(31013)
(30829)
创新(30493)
期刊
(118539)
经济(118539)
研究(67730)
(46966)
管理(43045)
中国(38086)
(31604)
科学(27843)
(26346)
金融(26346)
学报(25382)
财经(23231)
业经(21853)
大学(21705)
农业(21216)
学学(21055)
技术(20221)
(19935)
经济研究(18611)
问题(15753)
教育(14620)
技术经济(14559)
财会(14008)
(13655)
商业(13114)
(12629)
世界(12514)
现代(12160)
会计(11752)
统计(11093)
共检索到339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磊  刘益  黄燕  
国有企业的治理失效直接导致企业内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本文通过对300多家国有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根据国有股比例、经营者选择及冗员间关系的经验证据提出问题,探讨了国有企业治理失效的原因。本文认为,“一股独大”并不能成为国有企业治理失效的关键解释变量,更为有效的解释变量是国有产权职能行使的有效性,而目前我国国有产权外部治理的残缺则导致了产权职能行使的失效。这一结论具有明显的政策意义,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敏  王成方  刘慧龙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冗员负担对高管激励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冗员负担显著降低了高管的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敏感性,加剧了薪酬的"粘性"程度,促使高管进行了更多的在职消费;但没有证据表明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上述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所导致的冗员负担的存在对国有企业的高管激励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政府会弱化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允许高管进行较多的在职消费,用以弥补高管在现金薪酬方面的损失。本文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效果不佳、在职消费等隐性激励方式广泛存在的现象提供较合理的解释。本文丰富了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及企业冗员的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刘洪铎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本文利用2007~201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冗员负担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表明,冗员负担会显著降低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水平,并且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冗员负担主要通过提高公司的劳动力成本、降低公司价值、增加管理费用、提高代理成本等路径降低公司的可分配利润,进而影响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洪金明  刘晗  王宁  
以A股国有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在2013年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之后更加明显,在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在于提高高管薪酬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股权混合制衡度和超额委派董事均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从企业风险承担的视角证实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借鉴。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汤泰劼  吴金妍  马新啸  宋献中  
审计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在国有企业中引入民营力量可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改善治理结构。非国有股东能够降低国有企业的审计投入和审计风险,从而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探究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审计收费。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仅通过持股难以对国有企业审计收费产生影响,通过委派董事切实参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能够显著降低审计收费。机制检验表明,非国有股东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是通过缓解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和减少集团审计实现的。本文结论从审计的视角丰富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并且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战略高度支持了中央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延瑞  
一、引言对欠发达国家中冗员问题和隐性失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和城市非正式部门。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方面的理论中(如Todaro1996,Cole和Sanders1985)。而对于城市冗员问题的研究却相对稀少。②城市隐性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靖宇  张文珂  李慧聪  
以2008—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重点研究了国有企业内部冗员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冗员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即适度冗员有助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国企的研发投资力度,但随着国企冗员负担的持续增加,冗员产生的倒逼机制减弱,从而抑制了国企的研发投资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于冗员和研发投资的关系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国企冗员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在商业类国企中比在公益类国企中更加显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其他外部环境变量如产权性质、年度、行业等对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雯  孙茂竹  张胜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干预与被干预关系历来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从控制权转移后企业的冗员负担变化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转移给国有企业后,企业的冗员负担显著上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控制权转移;民营企业转移给国有企业后,企业的冗员负担在控制权转移后的第二年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无论是国有企业转移给民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转移给民营企业,企业的冗员负担都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控制权转移给国有企业后,业绩显著差异转移给民营企业的企业。上述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在通过并购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后,让它们承担了更多的冗员负担,这是造成这些企业的业绩较差的主要原因。论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检验了政府干预的表现及其经济后果问题,对政府干预、政策负担、控制权等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拓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宏亮  曹丽娟  
以2003—2014年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冗员的重要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冗员不仅会加大国有企业的自由现金约束及国企高管的道德风险,还具有显著的投资约束作用。进一步研究得出,适度冗员和过度冗员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和治理后果,适度冗员会增强对国企高管的负激励,提升高管的投资动力,而随着冗员的持续增加,自由现金流约束作用和道德风险强化效应则会降低企业的投资规模。同时,冗员与投资效率的关系也进一步佐证了适度冗员的治理作用,适度冗员会降低国企的过度投资水平,而存在过度冗员现象的企业其过度投资也更严重。另外,冗员与投资规模之间的关系仅在公益类国企显著,在商业类国企中并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余琼  彭家生  谷训会  
引入非国有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而非国有资本进入是否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是目前业界和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文章以2008—2019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从股权结构而言,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与国有企业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从高层治理而言,非国有股东委派董监高的比例越高,国有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的创新提升效应在垄断程度较高行业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丰富了非国有股东治理的相关文献,为正在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秀英  
本文论述了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矛盾,探讨了两者矛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缓解矛盾的对策,针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通过经营者持股方式可以缓解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经营者持股可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选择之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岩松  刘银国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当前企业改革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统计描述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方式的现状,对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及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缺乏动态和长期性,报酬方式设计是直接原因,而经营者控制权的安排才是决定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保持国有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5—2021年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民营企业而言,资管新规实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降低金融化水平,减少银行借款,进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以及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却削弱了资管新规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会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进而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和每股经济增加值。上述研究结果不但为治理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还对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玉  蔡春  王爱国  
基于审计全覆盖实施的背景,以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审计机关不同维度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审计单位覆盖率和审计内容覆盖率,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国家审计机关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除了直接纠偏外,国家审计覆盖率主要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政企关系而影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缓解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二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强化权力监控降低了政府不当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效率损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翠   张龙平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央企集团审计结果公告,研究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审计覆盖面的扩大能够强化这种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国家审计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强监事会效能发挥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低和所处地区信息透明度低的国有企业,国家审计对其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文章丰富了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治理效应的研究,对提升企业环保投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