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4)
2023(7465)
2022(6243)
2021(5790)
2020(4790)
2019(10816)
2018(10511)
2017(20820)
2016(10999)
2015(12152)
2014(11873)
2013(11428)
2012(10331)
2011(9197)
2010(9142)
2009(8872)
2008(8903)
2007(7970)
2006(6946)
2005(6550)
作者
(28359)
(23754)
(23705)
(22702)
(15348)
(11307)
(10749)
(9066)
(9044)
(8513)
(8113)
(7996)
(7577)
(7558)
(7363)
(7267)
(7079)
(7062)
(6918)
(6679)
(5848)
(5670)
(5624)
(5458)
(5372)
(5329)
(5233)
(5149)
(4700)
(4508)
学科
管理(44635)
(43113)
经济(43019)
(37966)
(36334)
企业(36334)
(20436)
方法(17428)
(15594)
数学(14999)
数学方法(14899)
(12715)
财务(12697)
财务管理(12671)
业经(12316)
企业财务(12212)
(11179)
中国(10149)
体制(9839)
(9765)
(8265)
银行(8260)
(8076)
金融(8074)
(7812)
(7512)
(7280)
国家(7226)
技术(7140)
财政(6984)
机构
大学(156418)
学院(154809)
(68321)
经济(67068)
管理(63540)
理学(54809)
理学院(54325)
管理学(53780)
管理学院(53449)
研究(46819)
(40040)
中国(37784)
(30695)
财经(30687)
(27948)
科学(23381)
财经大学(23195)
(22552)
经济学(22287)
中心(22181)
(21368)
经济学院(20097)
北京(19041)
研究所(18398)
商学(18281)
商学院(18109)
(17644)
业大(17459)
(17393)
(17057)
基金
项目(100476)
科学(82033)
研究(77206)
基金(77037)
(64836)
国家(64334)
科学基金(57537)
社会(53172)
社会科(50631)
社会科学(50621)
基金项目(40327)
(37105)
教育(35306)
自然(34962)
自然科(34215)
自然科学(34208)
自然科学基金(33667)
(31092)
资助(30316)
编号(30206)
(27177)
成果(25605)
(24096)
国家社会(22903)
重点(22110)
教育部(21980)
(21868)
人文(21564)
(21088)
创新(20497)
期刊
(76094)
经济(76094)
研究(49088)
(35203)
中国(29623)
管理(25360)
学报(18502)
(18445)
金融(18445)
科学(18291)
财经(16570)
(16472)
大学(15764)
学学(14989)
(14123)
教育(12911)
经济研究(12204)
业经(11973)
技术(11047)
农业(10252)
问题(9903)
财会(9537)
理论(8486)
会计(8450)
(7503)
实践(7440)
(7440)
现代(7194)
技术经济(6667)
改革(6643)
共检索到232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于富生  王成方  
国有股权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是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已有研究关于国有股权和IPO抑价之间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关注国有股权影响IPO抑价的具体途径。对政府定价管制的影响是国有股权影响IPO抑价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国有股权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不同情况下对国有股权与IPO抑价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股权比例与IPO抑价正相关;随着政府定价管制程度的提高,国有股权比例与IPO抑价正相关关系显著减弱,甚至转向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我们对国有股权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府对IPO定价的影响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成方  叶若慧  
本文选择1990年至2011年6月30日的中国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国有股权对IPO长期收益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对国有股权与IPO长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影响。Cluster回归结果表明,国有股权比例越高,IPO长期收益率越低;政府定价管制程度较高公司的IPO长期收益率因国有股权而降低。本文深化了国有股权对IPO长期收益率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影响,理解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煜辉  熊鹏  
本文报告了中国市场异常高的IPO抑价。我们发现,经典文献关于IPO抑价的种种动机的假说在中国缺乏立论基础。中国市场“股权分置”和“政府管制”的制度安排是导致极高的IPO抑价的根本原因。“股权分置”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利益机制,异化了IPO参与各方的行为方式,割裂了一、二级市场的套利行为。“政府管制”产生的寻租行为增加了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成本,因此产生更高的IPO抑价。本文研究证实了,如果不解决影响市场正常运转的“股权分置”和过度“政府管制”问题,任何局部的、技术的IPO变革措施都不可能平抑一、二级市场的异常价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成方  宋夏云  蒋巍  
选择2001年1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中国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不同情况下对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而政府定价管制程度的提高会削弱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甚至会使其转向负相关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瑶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的核心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文章针对中国A股IPO市场审计师的选择问题,选取IPO抑价、审计师质量等变量,实证研究国有股东在A股IPO市场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发现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原因不是国有股东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履行了保险作用,不是国有股东能够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降低IPO融资成本,也不是高质量审计师有更强能力限制国有股东或管理者的代理问题,而是国有股东损害了高质量审计师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文章丰富和深化了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师声誉机制的认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成方  刘慧龙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国有股权在中国A股IPO市场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我们发现,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的概率越低;当国有股权比例较低时,高质量的审计师能够降低IPO发行抑价,但是,国有股比例的提高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降低IPO抑价的作用,并且,国有股比例越高,IPO抑价越高。这说明国有股权对IPO中的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既不是因为国有股比例的提高容易导致公司与低质量的审计师合谋,也不是因为国有股权可以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因为国有股权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发挥,进而损害了其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冀湘  
国有股权管理是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问题。其有效管理方式的建立还有待于在改革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本文将主要就如何进行国有股权管理作点探讨。一、国有股权管理的范围国有股权是指国家通过持有企业股份而拥有的权利。根据国家现有文件规定,组建股份制企业时,用国有资产入股形成的股份,视其股权管理不同情况,可以分别构成国家股和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柏骥  周孝华  
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IPO抑价率显著上升,这与大家的预期相违背,而目前的文献很少对这个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将IPO抑价分为市场抑价和规则抑价两部分,基于机会成本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同时选取2001年至2009年9月IPO上市的616只A股股票检验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经验数据测算,规则抑价部分大约占总体抑价的74%,而市场抑价部分仅占26%。研究表明,股改后IPO抑价率的上升是暂时的现象,全流通后规则抑价应降为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汉昌  王金波  
针对近几年频发的IPO破发现象,选取2009~2011年71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特征以及影响IPO定价参与方的议价动机和能力入手,考察了股权结构与IPO抑价或破发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IPO抑价无显著关系,而与IPO破发显著负相关,体现出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IPO抑价程度更高,且IPO破发的概率更低,反映出国有企业管理层可能存在通过IPO抑价确保发行成功来获取政治声誉和寻求未来政治升迁的动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杰  
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股权定价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博弈模型,揭示了外资并购国有股权时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还探讨了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其它各方的参与对国有股权交易价格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获得几点新的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爱农  申红  
随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组力度的加大以及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 ,国有股权转让大量发生。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实践中的净资产定价原则不仅缺乏理论上的合理性 ,而且不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 ,容易滋生一些违规、违法及腐败行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光伟  耿晋  张占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是经济“脱实向虚”的微观表现,基于“逆向混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文章从股权结构视角出发,探究地方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地方国有股权参股能够显著抑制家族企业基于“套利”动机的金融投资,主要表现在对长期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效应。在家族企业规模较大、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地方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促进创新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是地方国有股权参股抑制家族企业金融化的中介途径。文章从股权结构视角丰富了国有股权参股和企业投资金融化的研究,同时也为改善家族企业治理、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利辉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本文发现国家持股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左高右低的非对称U型关系。总体而言,国家持股企业的表现不及非国家持股企业。同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起初随之下降;但是,当国家持股比例足够大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上升。这就是说,国家持股对企业的绩效具有两面性的影响。作为事实上的国有股东,政府存在着政治和经济双重利益,从而既通过政治干预攫取企业财富,又借助公司治理和优惠待遇来提升关联企业的价值。国有股减持应该避免U型曲线的底部价值陷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旭  苏宏通  朱凯  陈信元  
文章分析了税负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与民营控股股东不同,作为国有企业的最终股东,政府不仅可以获得与股权投资相关的收益,而且可以获得独占性的税收,独占性的税收收入越高,政府控股的私有收益越大。因此,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不仅考虑税后现金流量,而且会关注相关的预期税负,这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预期税负敏感性;政府对税收的需求越大,国有企业的投资-预期税负敏感性越高。实证结果表明:(1)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与预期税负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弱;(2)随着注册地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的增加,国有控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苏振华  马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