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2)
2023(4376)
2022(3770)
2021(3748)
2020(3304)
2019(7572)
2018(7425)
2017(14814)
2016(8208)
2015(9475)
2014(9284)
2013(9103)
2012(8709)
2011(7370)
2010(8159)
2009(8053)
2008(8326)
2007(7641)
2006(6860)
2005(6547)
作者
(23306)
(19446)
(19316)
(18385)
(12800)
(9403)
(8775)
(7420)
(7205)
(7126)
(6654)
(6457)
(6208)
(6207)
(6047)
(5777)
(5746)
(5726)
(5682)
(5677)
(5010)
(4899)
(4717)
(4489)
(4462)
(4419)
(4355)
(4145)
(3912)
(3842)
学科
(35451)
企业(35451)
(34987)
管理(33895)
(33515)
经济(33450)
方法(17918)
(17662)
(15186)
财务(15170)
财务管理(15101)
企业财务(14702)
数学(14681)
数学方法(14510)
审计(12207)
(10479)
业经(9023)
(7710)
体制(6770)
中国(6509)
(6507)
各类(5924)
(5770)
企业经济(5624)
公司(5611)
理论(5363)
(5306)
技术(5217)
(5043)
银行(5037)
机构
大学(122588)
学院(120737)
管理(50360)
(47464)
经济(46450)
理学(43520)
理学院(43161)
管理学(42509)
管理学院(42300)
研究(33365)
中国(30267)
(29346)
(26235)
财经(23110)
(20996)
(18515)
科学(18351)
财经大学(17484)
(17098)
中心(16437)
北京(16116)
(15628)
商学(15509)
商学院(15419)
业大(14769)
(14742)
研究所(14128)
经济学(13373)
会计(13183)
(12721)
基金
项目(70456)
科学(56664)
基金(54141)
研究(50437)
(46308)
国家(45889)
科学基金(41001)
社会(33024)
社会科(31354)
社会科学(31343)
基金项目(28920)
自然(28136)
自然科(27541)
自然科学(27537)
自然科学基金(27098)
(25433)
教育(24285)
资助(23475)
(21404)
编号(20404)
成果(18028)
(17071)
教育部(15400)
重点(15210)
人文(14973)
(14378)
大学(14109)
(13994)
科研(13899)
项目编号(13794)
期刊
(54308)
经济(54308)
研究(36544)
(29491)
中国(27507)
管理(20355)
学报(17027)
科学(15826)
(14415)
金融(14415)
大学(13716)
(13674)
学学(13081)
财经(12836)
会计(11088)
财会(10983)
(10774)
审计(9879)
教育(9198)
农业(8547)
技术(8479)
经济研究(8255)
业经(7984)
通讯(7326)
会通(7312)
问题(6842)
(6065)
理论(5909)
(5762)
技术经济(5718)
共检索到190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成方  刘慧龙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国有股权在中国A股IPO市场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我们发现,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的概率越低;当国有股权比例较低时,高质量的审计师能够降低IPO发行抑价,但是,国有股比例的提高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降低IPO抑价的作用,并且,国有股比例越高,IPO抑价越高。这说明国有股权对IPO中的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既不是因为国有股比例的提高容易导致公司与低质量的审计师合谋,也不是因为国有股权可以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因为国有股权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发挥,进而损害了其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瑶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的核心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文章针对中国A股IPO市场审计师的选择问题,选取IPO抑价、审计师质量等变量,实证研究国有股东在A股IPO市场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发现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原因不是国有股东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履行了保险作用,不是国有股东能够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降低IPO融资成本,也不是高质量审计师有更强能力限制国有股东或管理者的代理问题,而是国有股东损害了高质量审计师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文章丰富和深化了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师声誉机制的认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易玄  谢志明  
公司通过权衡信号成本与信息收益,选择一种或多种市场信号,包括审计师选择、留存股权和盈余披露等。各信号间的内生性问题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我们以2000—2002年中国155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系统实证,发现:我国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盈余预测与留存股权并非替代信号,风险越大公司越倾向保留较低股权;盈利预测对股权留存并没有显著影响;审计收费对公司审计师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但审计风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蔺欣  刘金金  刘茜  
IPO发行制度规定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而发审委中有审计师担任委员,所以审计师在IPO过程中可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IPO公司雇佣的中介机构,又是IPO资格的审核者。那么IPO公司会不会利用审计师的这种双重身份,通过购买审计师的服务来协助其对发审委委员寻租,最终顺利通过IPO审核呢?本文基于寻租动机,研究具有什么特征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有审计师在发审委中担任委员的事务所。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寻租的视角来提供经验支持,丰富了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文杰  张晓岚  宋贵芳  何莉娜  
本文以2001年到2003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对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审计师发生变更行为的概率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2)上一年度“不清洁”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越高,审计师发生变更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3)其它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的减少,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能力的增强会显著降低审计师发生变更行为的可能性。这些发现为改“一股独大”为“多股同大”,增加大股东相互制衡能力来改善独立审计执业环境,保证其监督机制作用的改革思路提供了实证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烨  
本文利用2002—2003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至其最终控制人之间的股权控制链①的视角,考察了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链越长,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就越严重。研究发现,控制性股东的控制权结构所产生的代理冲突越严重,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聘请审计质量较高的"四大"审计;而聘请"四大",能够降低控制性股东的资金侵占程度,减缓公司的代理冲突。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高质量外部审计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敏  吴联生  王亚平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面临亏损和盈利时的投资行为及其差异。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存在过度投资倾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亏损企业投资比盈利企业投资更为激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盈利企业投资比亏损企业投资更为激进;盈利国有企业和亏损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均对企业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企业的产权及盈利状态会显著影响其投资行为,这一结论对于企业投资领域的研究与实务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会超  潘临  张熙萌  
大股东股权质押后倾向于从事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来维稳股价,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因而大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会影响审计师选择行为。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可能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从而规避高质量的外部监督,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2)这种关系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这种关系不存在。(3)市场化环境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大股东股权质押后选择低质量审计师的动机更强。(4)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在选择非"四大"后进行了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本文提出了公司代理问题与审计师选择、股权质押经济后果以及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对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向艺  方政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母子公司关联度与子公司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制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较为重要且与母公司关联度较高的子公司在选择审计师时,更倾向于选择本地事务所,即审计师选择更具地域敏感性;当子公司具有较高水平的股权制衡度时,与母公司关联度较高的子公司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声誉的事务所,即更具声誉敏感性;子公司实质型股权制衡对于审计师选择声誉敏感性的调节效应显著优于形式型股权制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潘克勤  
笔者以1998年~2011年IPO民营化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IPO时国有股权比例及后续变化、会计信息与长期借款契约的关系,研究发现:(1)IPO当年民营公司国有股比例越高,长期借款契约对于企业资产担保能力和会计盈余稳健性要求越低。(2)IPO下一年民营公司国有股份增加越多,增量长期借款契约签订对于资产担保能力和会计盈余稳健性要求也越低。上述发现表明民营企业IPO时国有股权比例及后续变化有企业增强融资能力的内在目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于富生  王成方  
国有股权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是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已有研究关于国有股权和IPO抑价之间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关注国有股权影响IPO抑价的具体途径。对政府定价管制的影响是国有股权影响IPO抑价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国有股权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不同情况下对国有股权与IPO抑价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股权比例与IPO抑价正相关;随着政府定价管制程度的提高,国有股权比例与IPO抑价正相关关系显著减弱,甚至转向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我们对国有股权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府对IPO定价的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本文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建立国有股减持的理论基础 :国有股权在混合所有制公司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及国有股权比重应该如何调整。以截止 1 998年底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 ,我们首次考虑了股权结构内生性可能 ,以及公司上市时 ,政府在决定国有股权比重过程中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 ,即在上市前业绩较差的公司 ,由于其较差的初始业绩导致较低的可流通股发行额度 ,政府不得不保留更多的国有股 ,从而表现为上市前业绩越差 ,上市时国有股权比重越高的反向关系。给定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独特制度环境 ,我们有以下发现 :( 1 )公司上市后 ,国有股股东有助于改善公司业绩 ;( 2 )公司上市时 ,政府在决定国有股权比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冀湘  
国有股权管理是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问题。其有效管理方式的建立还有待于在改革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本文将主要就如何进行国有股权管理作点探讨。一、国有股权管理的范围国有股权是指国家通过持有企业股份而拥有的权利。根据国家现有文件规定,组建股份制企业时,用国有资产入股形成的股份,视其股权管理不同情况,可以分别构成国家股和国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文沛  夏康健  连慧颖  
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审计师是决定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以2007-2013年的控制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基于管理层自利的视角,对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受到自利动机的影响,管理层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存在着操纵审计师选聘的情况;在充分考虑了与审计师间的信任关系、信息优势以及市场反应之后,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与年度审计声誉相近的审计师;当管理层收到非标准意见的年度审计报告后,将会丧失对审计师的信任,并且漠视由于审计师声誉变更而引起的不良市场反应,转而重视信息优势,进而在交易中选择更低声誉的审计师。研究结果为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聘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明辉  
西方大量研究表明,公司的代理冲突程度越高,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动力就越强。文章在对179家IPO公司研究后发现,建立在英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代理理论对我国审计师选择行为的解释力并不充分。在公司规模、成长性、财务杠杆、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独立性等反映公司代理冲突的变量中,仅公司规模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向关系,管理层持股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审计则呈倒U形关系,没有发现成长性、财务杠杆与审计师选择存在显著关系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