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6)
- 2023(7036)
- 2022(5946)
- 2021(5604)
- 2020(4826)
- 2019(10816)
- 2018(10461)
- 2017(20836)
- 2016(11284)
- 2015(12405)
- 2014(12212)
- 2013(12069)
- 2012(11555)
- 2011(10435)
- 2010(10815)
- 2009(10282)
- 2008(10567)
- 2007(9686)
- 2006(8877)
- 2005(8371)
- 学科
- 济(43772)
- 经济(43715)
- 业(38318)
- 管理(35864)
- 企(32478)
- 企业(32478)
- 方法(18410)
- 财(16833)
- 数学(16438)
- 数学方法(16225)
- 制(13894)
- 中国(13693)
- 农(12397)
- 务(11335)
- 财务(11319)
- 财务管理(11292)
- 银(11212)
- 银行(11190)
- 业经(11102)
- 险(10963)
- 企业财务(10903)
- 保险(10872)
- 行(10635)
- 策(10228)
- 融(9560)
- 金融(9560)
- 贸(8546)
- 贸易(8540)
- 体(8402)
- 易(8362)
- 机构
- 大学(162240)
- 学院(161703)
- 济(69510)
- 经济(67997)
- 管理(61688)
- 研究(57610)
- 理学(51124)
- 理学院(50618)
- 中国(49868)
- 管理学(49786)
- 管理学院(49490)
- 财(39674)
- 京(34679)
- 科学(32994)
- 所(29889)
- 财经(29508)
- 农(27811)
- 经(26851)
- 中心(26525)
- 江(26418)
- 研究所(26369)
- 北京(22735)
- 业大(22113)
- 财经大学(22113)
- 农业(21917)
- 经济学(21283)
- 院(20984)
- 州(20600)
- 经济学院(19002)
- 省(19001)
- 基金
- 项目(97990)
- 科学(77218)
- 基金(72345)
- 研究(70837)
- 家(63523)
- 国家(62964)
- 科学基金(53592)
- 社会(44711)
- 社会科(42350)
- 社会科学(42336)
- 省(36588)
- 基金项目(36337)
- 自然(35750)
- 自然科(34939)
- 自然科学(34923)
- 自然科学基金(34371)
- 教育(32147)
- 划(32034)
- 资助(32017)
- 编号(28059)
- 成果(24337)
- 部(22467)
- 重点(22206)
- 发(20425)
- 课题(20060)
- 创(19926)
- 性(19357)
- 教育部(19228)
- 科研(19022)
- 创新(18736)
共检索到264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溢 李胜
2002年10月,新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首次认可了MBO这一新生的杠杆收购形式,MBO从此在我国迅速盛行起来。作为西方国家实行公营部门私有化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MBO在我国的盛行使一度陷入困境的国有股减持问题看到了新的希望。本文从分析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证了MBO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西方国家实行MBO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和法律条件下推行MBO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翀 陈建明 朱兵
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国有股比重过大使国有企业管理层法定应负责任与其能负责任极不对称。国有股减持成为我国国企改革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主要几种定价模式进行分析之后,从公司内部管理层收购(MBO)角度提出了国有股减持的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
国有股 减持 MBO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建民
一、国有股上市流通实验不够成功 中国证券市场的最大特色与最大难题是存在以国有股为主的占股票总额2/3的非流通股和国家如何减持国有股问题。中国证券市场的原始设计者将同一公司的A股分割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目的是要达到双重目标:既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募集资金,又不能失去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当证券市场放开价格管理,流通股价格节节攀升、非流通股则未同时获得增值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本价格落差以后,证券市场便出现了要求“同股同权同流通”的强大舆论压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常根发 郑毅成
一、前言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发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最终出台了,此举对市场的影响利弊如何在当时是众说纷纭,然而国有股减持办法一出台,深沪两市就表现出反对态度,沪市从2245点转身下行,一气跌了近800点,超过30%。仅仅实施4个月,付出了1.8万亿元总市值和5000亿元流通市值的蒸发的代价,政府不得不暂停减持,救市而来。 二、减持失败原因分析 本次减持事在必行,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总结减持失败的原因,概括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 1、主观色彩太浓。国有股减持是一项牵涉整个股份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灵华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国有股绝对控股且不能流通 ,使得证券市场缺乏有效的产权制度基础 ,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经营机制得不到转变 ,国有股减持与流通成为长期困扰股市的一大难题。国有股减持的主要难点是同股不同价 ,必须将国有股的成本价与二级市场股价的关系理顺 ,并处理好国家、上市公司和股民的利益关系 ,国有股减持与上市才不会引起股市的动荡。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国有股减持 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易可君 伍纯
在日益成熟的中国证券市场,国有股在资产评估、溢价发行、再融资等改制与营运过程中经过了多次增值。其中净资产部分平均含有30%~40%的非合理利用资金产生的增值。笔者认为,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夏杰长 李勇坚
中国股市高风险的深层原因在于股市中的上市公司缺乏投资价值 ,而这又源于上市公司的国企病。要根除上市公司的国企病 ,关键在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要作到这一点 ,就要求对国有股权进行转让或减持 ,以分散股权。国有股减持的方法有许多 ,我们则认为专门为国有股减持与流通设计一个“G股市场”方案是可行的选择。其核心内容是 :设立国有股投资基金 ,然后 ,向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 ,用发行基金单位所筹措的资金购买国有股 ;同时 ,开辟国有同法人股的流通市场 (G股市场 ) ,向机构投资者售卖国有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熊海斌 夏杰长
为了尽快消除国有股垄断上市公司股权所带来的种种国企病 ,减持工程应尽快完成 ,但又要以不严重冲击现有股市为条件 ,既快又稳的双重要求 ,是设计减持方案的前提条件。把应该减持的国有股的大部分划拨给社保基金 ,然后让其在专门的“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市场”上相机变卖 ,这样做可以使减持工程既快又稳 ,又可以为减持问题和流通问题的同步解决找到现实的途径
关键词:
国有股 减持 股权流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成伟
从理论和国外的实践看,管理层收购(MBO)不失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中国MBO存在收购价格的起点不公平和运行规则不公平问题,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财政部作出"在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而在国有股以资产一元折一股和流通股以溢价认购的条件下,国有股按流通股规则减持,这与MBO一样存在起点不公平和运行规则不公平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另辟国有股市场(包括法人股),或者实施公众流通股还原扩股的全流通方案,从而解决我国股市股权分裂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胜利
国有股一股独大与不能流通是历史造成的。当国有股的减持通过A股市场进行时,减持与全流通才变成同一个问题。反思国有股减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股票市场不能仅为国企服务,股票市场应回归其最基本功能;不能再固守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老路;重新提振机构投资者的信心;适当改变中国证监会的地位;应当停止上市公司国有股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管理者高层转让。
关键词:
国有股 减持 反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现祥
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 ,国有股以什么样的速度减持才是最优的呢 ?围绕这个问题 ,本文构造了一个动态模型 ,证明了 ,当国有股总要以一定规模存在时 ,国有股的最优减持路径有两条 :等额减持和递减减持 ;最优路径的选择取决于国有股的减持规模、持续的时间以及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具体而言 ,当国有股所有要减持的规模较大、对证券市场的冲击较大而且持续的时间又较短时 ,国有股等额减持是最优的 ;反之 ,国有股递减减持是最优的。另外本文还发现 ,国有股无论是沿着哪条最优路径减持 ,最优减持量都随着冲击的增加而下降 ,而且当冲击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国有股会最优地终止减持。这为我国暂停执行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提供...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国有股减持 冲击 最优减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