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1)
2023(16955)
2022(14697)
2021(13820)
2020(11633)
2019(26751)
2018(26325)
2017(51007)
2016(27691)
2015(31138)
2014(30814)
2013(30255)
2012(27664)
2011(24812)
2010(24634)
2009(22707)
2008(22415)
2007(19728)
2006(17351)
2005(15467)
作者
(79902)
(66471)
(66152)
(62983)
(42443)
(32002)
(29990)
(25979)
(25502)
(23734)
(22780)
(22379)
(21258)
(20924)
(20702)
(20623)
(19842)
(19774)
(19205)
(19141)
(16376)
(16250)
(16109)
(15333)
(14791)
(14761)
(14753)
(14663)
(13491)
(12982)
学科
(109525)
经济(109371)
管理(86162)
(80584)
(70948)
企业(70948)
方法(51588)
数学(44645)
数学方法(44061)
(32474)
(27685)
中国(27113)
业经(26291)
(25503)
(23184)
(21332)
财务(21253)
财务管理(21209)
企业财务(20203)
(19365)
贸易(19351)
地方(19310)
(18790)
理论(18399)
(17940)
农业(17914)
银行(17883)
(17656)
(17594)
金融(17590)
机构
大学(395082)
学院(391258)
(156637)
管理(156250)
经济(153251)
理学(135185)
理学院(133739)
管理学(131332)
管理学院(130624)
研究(129678)
中国(98534)
(83727)
科学(79278)
(75793)
(64665)
(63589)
财经(60277)
中心(59266)
业大(59053)
研究所(58515)
(57208)
(54868)
北京(52567)
农业(49994)
(48858)
师范(48286)
经济学(47390)
(47370)
(45958)
财经大学(45249)
基金
项目(268549)
科学(211471)
基金(196803)
研究(194007)
(172101)
国家(170745)
科学基金(147140)
社会(122281)
社会科(115930)
社会科学(115897)
基金项目(104141)
(103762)
自然(97447)
自然科(95213)
自然科学(95185)
自然科学基金(93477)
教育(89354)
(87846)
资助(81529)
编号(78109)
成果(63069)
重点(60028)
(59713)
(55882)
(55800)
课题(53377)
创新(52247)
科研(51883)
教育部(51397)
(50971)
期刊
(170531)
经济(170531)
研究(115595)
中国(74287)
学报(63898)
(60770)
管理(59727)
科学(58311)
(56887)
大学(49098)
学学(46416)
教育(40142)
农业(38752)
(36686)
金融(36686)
技术(33774)
财经(30636)
业经(27380)
经济研究(26673)
(26099)
问题(22128)
(19962)
理论(19798)
(18645)
技术经济(18470)
图书(18414)
科技(18271)
实践(17900)
(17900)
现代(17246)
共检索到574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媛春  邹东海  
国有上市公司"鄂武商(000501)"在股改之后,六年内发生了两次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这一事件折射出国有股东的控股地位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了"鄂武商事件"的典型性,认为"鄂武商事件"代表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即股权分置改革在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的同时,也把丧失控股地位的风险推到了国有股东面前;其次,本文认为,国有股东应该参与公司控制权的市场竞争,这并不违反效率原则。然而,非经济目标对国有股东的控制权竞争能力形成了约束,对此,本文认为,赋予国有企业职工在控制权竞争中相应的话语权是一个合理的平衡机制。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并运用描述性模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论证。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玉罡  傅豪  
文章以2000-2008年进行了劣质收购的730个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控制权是否再度发生转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进行劣质收购后其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盈利能力强、杠杆高、成长性好但营运能力差、规模小的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流动比率差、杠杆高的劣质收购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这说明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维  郭磊  杨海儒  
王跃堂等(2008)研究表明股权制衡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抑制大股东行为有助于改善公司绩效。股权制衡起作用无疑是能够影响公司决策,通过鄂武商两大股东的投票和提案行为的分析,文章研究发现股东大会投票机制是有效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制衡股东能够成功抑制大股东侵权行为;但普通投票情况下制衡股东还是很难与大股东抗衡。今后中小股东还需不放弃拥有的投票权和提案权,才能引起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对其利益诉求的重视。文章从股权制衡视角分析了鄂武商股东大会制度的有效性,为监管层制定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罡  莫夏君  
后股权分置时期控制权市场的激活使得控制权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以鄂武商的控制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双方争夺控制权的原因以及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研究表明,鄂武商的控制权私有收益达到27%,且这一私有收益是造成本次控制权争夺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后,发现投资者更倾向于支持原来的国有控股股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万俊毅  
股权集中型公司是现代公司的主流组织形态之一,其代理成本主要产生于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通过发行多种类股票、交叉持股和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控股股东能够获取比与其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名义控制权更大的实际控制权,因而更容易发生以侵害小股东权益作代价追求控制权私下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致使代理成本高昂。声誉机制和法律手段能够迫使控股股东收敛侵占行为,且法律手段较声誉机制更为有效。在中国,声誉机制对控股股东基本不起作用,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翠苹  郭泽光  李校红  
基于控制权理论视角,选取2008~2020年我国主板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探讨非国有股东控制权配置对国企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单一路径分析,委派普通董事或监事对国企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委派高管或执行董事能显著促进国企生产效率的提高,相较于委派高管,委派执行董事对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从组合路径分析,委派“普通董事+监事+执行董事”组合、“执行董事+监事”组合和“普通董事+监事”组合均能产生协同效应,且大于单纯委派组合中某个代表对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同时委派代表的异质性越强,产生的协同效应对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强。综合比较,非国有股东控制权配置对国企生产效率提升作用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执行董事+普通董事+监事”组合、“执行董事+监事”组合、执行董事、高管、“普通董事+监事”组合。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专用性投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国企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小华  
由于在资本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控制权转移对利益相关者和上市公司本身有何影响,中外文献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体来看,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可能引起管理层变动,管理层也会采取措施迎合或者防御控制权转移;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由于选取样本不同,研究对控制权转移对上市公司股价、成交量的影响,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的结论不统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宏进一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实现自身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依靠控制权占用企业发展资金来满足私有收益,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有负向效应,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呈现削弱这种负向效应,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而股权性质对这种负向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就针对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浩  陈瀚斌  雍红艳  
运用2010-2019年A股公司数据,本文从事前和事后系统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控制权转移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事前来看,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可能性越小;从事后来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通过削弱控股股东的“自救”能力,加剧股价下跌压力,增加其他股东减持公司股票的可能性等路径造成上市公司更容易被举牌、控制权更容易变更。国有产权性质和牛市周期会减弱上述经济后果。
[期刊] 改革  [作者] 宗计川  赵旸  
大股东控制行为及其福利结果是公司治理研究与监管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从股东关系、股权性质、持股比例与非比例控制类型等方面对大股东间是相互制衡还是合谋,或者说还存在其他的关系进行探讨的结果表明,大股东相互制衡是一种"踮脚"均衡,并不稳定,所谓的制衡更有可能是控制权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大股东控制关系更多表现为合谋与控制权竞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卉  
本文基于2004-2020年针对负面传闻的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澄清的详细性、技术性和合规性,提升了澄清公告信息质量,改善了公司的澄清信息披露行为。此发现在控制传闻类型,采取倾向得分匹配、Heckman两阶段模型或工具变量法之后仍然稳健。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即市场股价下行压力较大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时,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媒体关注等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改善作用的发挥;股权质押改善澄清信息披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进一步研究表明,澄清公告的信息质量对其市场反应产生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并且,股权质押背景下澄清公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还能有效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结果说明,为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控股股东将促使企业主动改善澄清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戚拥军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债务期限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期债务还是长期债务,均对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有负面影响,且短期债务对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负面影响程度大于长期债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债务对其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负面影响程度小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另外,产品市场竞争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利  姜艳峰  
本文以2009~2017年竞争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实证分析非国有股东治理对股利平稳性的影响,并检验外部行业竞争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力的增强能够促进股利平稳性的提升,具体表现为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利平稳性越强;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比例越高,股利平稳性越强;外部行业竞争对非国有股东治理之于股利平稳性的正向影响存在替代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与股利平稳性之间的正向关系在地方国有企业、低市场化地区和低融资约束样本组中更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陈百助  
本文从投资行为视角,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问题。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方法,研究发现股权集中、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导致公司过度投资,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行为,同时自由现金流水平也对过度投资有正向影响;现金流权水平的提高、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则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实证上基于Richardson(2006)预期投资模型,采用面板数据方法,研究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相对于私人控股,政府控股公司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这一研究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低效率投资现象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同时也为控股股东侵占提供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秀华  郭绍俊  
已有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进而缓解控股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的作用。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越大,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占问题上越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组独立董事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效果显著,而非国有组效果则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