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0)
- 2023(13307)
- 2022(11349)
- 2021(10550)
- 2020(9061)
- 2019(20749)
- 2018(20591)
- 2017(40254)
- 2016(21736)
- 2015(24183)
- 2014(23813)
- 2013(23794)
- 2012(21519)
- 2011(18693)
- 2010(19066)
- 2009(17897)
- 2008(17632)
- 2007(15391)
- 2006(13573)
- 2005(12266)
- 学科
- 业(93230)
- 济(91161)
- 经济(91054)
- 企(86501)
- 企业(86501)
- 管理(79338)
- 方法(43685)
- 数学(33909)
- 数学方法(33584)
- 财(31331)
- 业经(30586)
- 农(27516)
- 务(24840)
- 财务(24778)
- 财务管理(24709)
- 企业财务(23535)
- 中国(20408)
- 农业(19806)
- 技术(19727)
- 制(18608)
- 和(17104)
- 理论(17040)
- 划(16037)
- 地方(15635)
- 策(15381)
- 学(15165)
- 贸(14346)
- 贸易(14336)
- 体(14091)
- 易(13904)
- 机构
- 学院(309260)
- 大学(304965)
- 管理(131969)
- 济(123928)
- 经济(121405)
- 理学(114185)
- 理学院(113116)
- 管理学(111570)
- 管理学院(111018)
- 研究(92629)
- 中国(72977)
- 京(65303)
- 财(59783)
- 科学(56306)
- 财经(48195)
- 农(47965)
- 所(45754)
- 江(45508)
- 业大(44637)
- 经(43860)
- 中心(42232)
- 研究所(40863)
- 北京(40611)
- 农业(37565)
- 州(36901)
- 商学(36602)
- 商学院(36244)
- 财经大学(35817)
- 范(35720)
- 经济学(35490)
- 基金
- 项目(206897)
- 科学(164201)
- 研究(153607)
- 基金(151383)
- 家(129902)
- 国家(128728)
- 科学基金(113392)
- 社会(96739)
- 社会科(91766)
- 社会科学(91739)
- 省(81419)
- 基金项目(81250)
- 自然(74615)
- 自然科(72904)
- 自然科学(72889)
- 自然科学基金(71632)
- 教育(69176)
- 划(66630)
- 编号(63270)
- 资助(62049)
- 成果(49554)
- 创(45469)
- 部(45400)
- 重点(45080)
- 发(42952)
- 课题(41835)
- 创新(41656)
- 业(41506)
- 项目编号(40159)
- 科研(39576)
- 期刊
- 济(138465)
- 经济(138465)
- 研究(90488)
- 中国(56719)
- 管理(52248)
- 财(51112)
- 农(44082)
- 学报(42871)
- 科学(41435)
- 大学(33297)
- 学学(31693)
- 农业(30975)
- 教育(27991)
- 技术(27890)
- 融(26034)
- 金融(26034)
- 业经(25224)
- 财经(23803)
- 经济研究(21389)
- 经(20245)
- 业(18129)
- 问题(17755)
- 财会(17520)
- 技术经济(17315)
- 现代(15794)
- 会计(15227)
- 理论(15156)
- 科技(14686)
- 商业(14446)
- 实践(13734)
共检索到450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章敏捷 杨鸣 施婧
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于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当前国有资本参股混改企业的治理现状,研究构建国有股东对其合法审计监督路径,填补参股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空白,并以经济责任审计视角建立"五维"审计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机制发挥更大实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狄灵瑜 梅文捷 石翔燕
选取2016—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出发,探讨国有股东参股是否可以有效激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国有股东参股可以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意愿和力度,且国有股东持股比越高,这一效应会越为显著。第二,机制上,国有参股股东可通过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政策性资源(如政府补助、债务资源)的路径,改善民营企业的制度歧视地位。而作为回馈,民营企业会主动承担更多的扶贫义务。第三,当民营企业所在地政府扶贫压力越大或民营企业业绩越差、规模越小、越无政府背景,从而其主动引入国有股东的意愿相对越为强烈时,或者引入国有参股股东前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高时,国有股东参股提升民营企业扶贫积极性的效果会越为显著。第四,经济后果上,参与扶贫可以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绩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瑛 汤贤正 侯粲然
本文使用手工整理的2007—2018年国有A股上市公司非国有股东独特数据集,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构建非国有股东治理参与度指数,分析并检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境中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能够提高国有企业并购决策效率和并购整合能力进而提升长期并购绩效。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分别促进和抑制了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长期并购绩效的积极影响。此外,基于双向混改情境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情境中异质性股东参与治理均能提高企业长期并购绩效,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本文拓展了非国有股东治理效果和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海晨 陈俊豪
如何通过"改"提升和巩固混改成效,需要国有股东在履行股东职责的方式上作出很大调整。在国家积极稳妥分四批推进重点领域企业混改试点、混改有关政策文件已较为完备的情况下,多数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实现"混"已无政策障碍,但如何通过"改"提升和巩固混改成效,不仅需要国有企业本身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产权重构、治理结构改造、经营机制转化、激励约束
关键词:
混改 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有股东履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邹颖 张超辉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非国有股东的介入对国有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以2008—2018年上市的961家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并分组研究了国有企业的性质和非国有股东是否参与内部治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与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并且这种区间效应只有在竞争性国企中才显著。此外,非国有股东未在国企内部委派董监高时它们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显著,即非国有股东在国企内部委派董监高时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倒"U"型关系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简冠群 高颖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优化社会责任行为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赋能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2010~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对不同动机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异质股东能否形成多元共治,不仅取决于股权融合视角下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更取决于(超额)委派董事所形成的话语权。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降低国有企业履行自利型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促使其管理者或股东履行战略型社会责任。本研究不仅是对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从决策层面建立健全国企治理机制的有益探索,而且对国有企业异质性股东参与治理和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利 钱怀安
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下,研究国有企业如何去杠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结构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仅通过持股难以对国有企业杠杆率产生影响,通过委派董事切实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去杠杆;相比于非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央企而言,非国有股东治理对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去杠杆作用更显著,实现国有企业内部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表明,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是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和提升国有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实现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向荣
股权结构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了企业的股权结构,利于企业业绩的改进。通过对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股比例、制衡股东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制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制衡股东身份类型与公司绩效显著相关;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基于此,为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建议:有选择性地引进参股主体;保持较高的股权集中度;适当降低国有股比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永勤 汪静
在中国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背景下,以2008-2017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搜集前十大股东性质和持股比例数据,研究国有参股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发现,国有参股股东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并且国有参股股东与民企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机制检验证实,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意愿是两条主要的渠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民资、国资混合参股的股权结构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助于澄清"国进民退"的争议,对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国有参股 政治关联 混合所有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汤泰劼 吴金妍 马新啸 宋献中
审计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在国有企业中引入民营力量可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改善治理结构。非国有股东能够降低国有企业的审计投入和审计风险,从而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探究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审计收费。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仅通过持股难以对国有企业审计收费产生影响,通过委派董事切实参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能够显著降低审计收费。机制检验表明,非国有股东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是通过缓解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和减少集团审计实现的。本文结论从审计的视角丰富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并且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战略高度支持了中央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显平 冯希薇
引进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旨在转换经营机制,提升国资国企的治理能力和效益。基于现代产权理论和分权理论,以2008—2021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关系以及行政层级和行业类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提高会计稳健性,以委派董事为主要实现方式,而仅持股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企业行政层级和行业类别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提高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强于实业类股东,外资提高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弱于内资;股东间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会计稳健性越强。研究结果为管理者理解不同股东对会计稳健性的差异性诉求提供了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姝 钱鹏岁 姜薇
从理论上分析,国有企业中的非国有股东可以通过抑制国有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加强对国有企业监管,改善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基于此,利用2007-2018年国有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探究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委派高层成员上非国有股东能够显著抑制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但在股权持有比例上非国有股东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并不显著;进一步地,非国有股东参与对意愿性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中央企业,非国有股东更能改善地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本文为进一步明确非国有股东的职能和作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闫华红 朱明轩
成本粘性体现着管理者决策对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风险的影响。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股权参股上市公司的现象越来越多,国有股权在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绩效、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那么国有股权参股是否也会改变企业成本粘性呢?文章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国有股权参股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及路径。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显著降低了企业成本粘性,并且国有股权参股比例越高,企业成本粘性越低;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股权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了企业成本粘性。文章从成本粘性的角度,证实了国有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为深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国有股权 代理成本 成本粘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明敏 李秉祥 惠祥
本文以正在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通过分析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存在是导致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原因之一,其控制权私利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出现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负相关。国有股权参股比例与民营企业过度投资呈倒U型关系,只有当参股比例大于监督的成本效果阈值时,国有股对民营企业第一大股东的监督才能缓解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因此,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都适合参与"混改",国有股权参股民营企业的比例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圣国 高岭 黄永颖
提高企业的社保遵从度不仅是充实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弥合基金缺口的现实需要,也是通过再分配保障劳动者社会福利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要求。本文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出发,基于2008—2019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资本进入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社保遵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股东持股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的社保缴费率,降低了其社保逃费程度。背后的作用机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资源效应”和“治理监督效应”,不仅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也约束了其缴费的不合规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劳动密集度高、融资约束严重的民营企业和在员工维权意识差的地区,社保遵从度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国有股东持股在增加了民营企业社保支出的同时,并未对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这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家社保基金收入、员工福利与企业发展的多方共赢。本文结论有助于从社保缴费与共同富裕角度深入理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政策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