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7)
2023(6814)
2022(5669)
2021(5018)
2020(3966)
2019(8698)
2018(8327)
2017(16137)
2016(8611)
2015(9543)
2014(9583)
2013(9534)
2012(9378)
2011(8736)
2010(9290)
2009(8846)
2008(8522)
2007(8016)
2006(7620)
2005(7367)
作者
(25842)
(21690)
(21615)
(20737)
(13915)
(10241)
(9819)
(8402)
(8112)
(7917)
(7693)
(7189)
(7154)
(6923)
(6848)
(6613)
(6451)
(6266)
(6153)
(5859)
(5652)
(5311)
(5274)
(5007)
(4987)
(4916)
(4827)
(4471)
(4450)
(4126)
学科
(65680)
经济(65636)
(26206)
管理(25626)
(22476)
企业(22476)
地方(17464)
方法(16156)
业经(14458)
(13827)
数学(13690)
数学方法(13591)
中国(13105)
地方经济(12838)
(10092)
(9994)
农业(9699)
(9104)
(8622)
(7741)
(7446)
金融(7445)
(7340)
贸易(7333)
环境(7233)
经济学(7103)
(7064)
(7064)
银行(7060)
(7026)
机构
学院(138201)
大学(137508)
(71465)
经济(70246)
研究(52475)
管理(50546)
理学(42437)
理学院(41900)
管理学(41432)
管理学院(41132)
中国(39457)
(30820)
(28655)
科学(27481)
(26180)
财经(24094)
研究所(23321)
经济学(23138)
中心(21912)
(21843)
(21714)
经济学院(20352)
(19058)
北京(18520)
(18283)
(18252)
师范(18172)
财经大学(17540)
(16861)
科学院(16015)
基金
项目(79625)
科学(63849)
研究(61025)
基金(58831)
(49977)
国家(49587)
科学基金(42522)
社会(41920)
社会科(39817)
社会科学(39803)
(29889)
基金项目(29816)
教育(27038)
(24910)
自然(24438)
资助(24050)
编号(23996)
自然科(23853)
自然科学(23851)
自然科学基金(23462)
成果(20188)
(19388)
(18195)
重点(18178)
国家社会(17851)
课题(17214)
发展(16640)
(16406)
教育部(16274)
(16234)
期刊
(93809)
经济(93809)
研究(50134)
中国(28351)
管理(23745)
(23441)
(18919)
科学(17483)
学报(16489)
经济研究(15567)
(14279)
金融(14279)
财经(13800)
大学(13409)
业经(13404)
学学(12701)
教育(12484)
技术(12357)
农业(12354)
(12181)
问题(11989)
(9691)
世界(9138)
国际(9005)
技术经济(8967)
经济问题(7641)
改革(7500)
(7500)
经济管理(7481)
现代(7136)
共检索到229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中义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仍然对国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困惑。为澄清对国有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国进民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将国有经济全部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实行私有化。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发展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决定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珏  
国有经济应在特殊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这种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保证国家的安全 ;(2 )保证社会的稳定 ;(3 )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经济的合理定位应是 :在特殊经济领域发挥特殊作用的特殊经济形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漆世雄  沈渊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都要不断地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经济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向前发展。经济结构落后、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困扰的一个问题。它不仅表现在相当多的企业缺乏活力,甚至严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弥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需要按照十五大确定的有进有退的方针,将国有资本和劳动力从竞争性行业退出来,集中到国计民生、决定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安全的行业中来。因此,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经济行业、劳动和资本退出有着密切的联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冬林  于群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然而,国有经济的调整会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会不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国有经济的比重、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与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以及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国有经济控制力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等等。搞清楚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化解人们对深化国企改革和实施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的种种疑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亚东  
国有企业的部分退出符合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 ,有利于所有制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席春迎  
本文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及其定位。论文指出合理确定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能够保证国民经济的有效供给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决定着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和能力。为此,论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国有经济产业调整的五项原则,并设计了我国国有经济产业调整的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左  
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与券商的战略调整王左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条件的根本改变,我国券商将再次面临严峻的生存竞争与发展考验,我国券商将进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目前,券商的业务基本上有三种:发行市场的承销业务、交易市场的代理业务和自营业务。如果考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恒山  
加快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收缩国有经济战线,既有利于坚持公有制,又有利于政府真正转变职能。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一是要把大量的国有资本从漫无边际的战线和领域退出;二是要形成国家控制、多元化的控股格局。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重点在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既要保持国家对资产的所有权,又要使国有资产的运营充满活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树伟  闫程莉  
1978年以来,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波动幅度大;农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资源开发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新业态快速成长;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区域开发格局由点轴开发向网络开发格局转变;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山西的总体定位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新型的综合能源与制造业基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华夏文明展示、传承与创新区。战略思路是:要促进支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树伟  闫程莉  
1978年以来,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波动幅度大;农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资源开发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新业态快速成长;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区域开发格局由点轴开发向网络开发格局转变;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山西的总体定位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新型的综合能源与制造业基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华夏文明展示、传承与创新区。战略思路是:要促进支柱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大城市优先增长的城镇化,继续加快东西通道的建设,强化以产业集聚为手段的环境污染治理,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在全国地域分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东明  王文成  
国有经济不是中国特有的,但其特点及发挥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国有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发展,其规模与绩效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然而,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的结构性问题,国有经济发展如何做出调整?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国有经济又应该做出那些改变?作为国有经济最大载体的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的方式实现上述两大目标?这些问题需要对国有经济的功能、社会责任问题有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认识,需要更为详细、系统的解决办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  
国有经济战略性退出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政府当前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对国有经济退出、退出领域、退出方式、退出障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