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0)
- 2023(11320)
- 2022(9111)
- 2021(8337)
- 2020(6205)
- 2019(14170)
- 2018(13854)
- 2017(25570)
- 2016(13632)
- 2015(15247)
- 2014(15300)
- 2013(14939)
- 2012(14397)
- 2011(13332)
- 2010(13871)
- 2009(12918)
- 2008(12692)
- 2007(11392)
- 2006(10685)
- 2005(10424)
- 学科
- 济(83431)
- 经济(83358)
- 管理(36279)
- 业(34269)
- 企(28759)
- 企业(28759)
- 地方(25244)
- 中国(23329)
- 方法(21169)
- 业经(20628)
- 农(18423)
- 数学(17253)
- 数学方法(17104)
- 地方经济(15716)
- 学(14093)
- 制(13102)
- 农业(13067)
- 融(13036)
- 金融(13035)
- 银(12568)
- 银行(12560)
- 发(12530)
- 行(12322)
- 理论(12048)
- 财(11928)
- 环境(11164)
- 贸(10747)
- 贸易(10732)
- 易(10214)
- 和(10180)
- 机构
- 学院(204119)
- 大学(200523)
- 济(94262)
- 经济(92318)
- 研究(77595)
- 管理(71719)
- 中国(60253)
- 理学(59285)
- 理学院(58552)
- 管理学(57754)
- 管理学院(57355)
- 京(43617)
- 科学(43232)
- 财(42712)
- 所(38969)
- 研究所(34609)
- 中心(33886)
- 江(33581)
- 财经(32440)
- 经济学(29999)
- 范(29369)
- 经(29172)
- 师范(29111)
- 北京(28801)
- 农(28720)
- 院(27931)
- 州(27329)
- 经济学院(26415)
- 业大(24149)
- 财经大学(23679)
- 基金
- 项目(122416)
- 研究(96821)
- 科学(96278)
- 基金(84983)
- 家(72260)
- 国家(71545)
- 社会(62487)
- 科学基金(60986)
- 社会科(59175)
- 社会科学(59163)
- 省(49821)
- 教育(44631)
- 基金项目(43416)
- 划(40538)
- 编号(39951)
- 自然(34173)
- 资助(34122)
- 成果(33822)
- 发(33441)
- 自然科(33303)
- 自然科学(33298)
- 自然科学基金(32689)
- 课题(30163)
- 重点(28490)
- 发展(27949)
- 展(27474)
- 部(26490)
- 创(25960)
- 国家社会(25830)
- 年(25023)
共检索到344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江剑平 葛晨晓 朱雪纯
"市场失灵"只能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限的国有经济提供理论依据,"生产社会化"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替代私有制的生产力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协同发展要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必须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国有资本和企业与民营资本和企业的资源配置协同,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产品供给协同,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产业发展协同,进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自的比较优势,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樊拥军
京津冀传媒产业协同发展是因应国家战略与互联网时代大势及产业生存进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三地传媒主体形成协同发展共识,整合内外动力资源,发挥各自禀赋优势,共创集成经济协作机制体系,围绕集成经济综合价值指向,检验反馈实践成效,不仅有助于京津冀传媒集群共进与社会共赢,也将对国内其他大区域传媒协同发展产生引领示范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缪文卿
数字经济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窗口和机遇,并为其突破自然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的瓶颈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农业发展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农业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贯通,有机衔接了农业产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整体上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产品在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经济价值,创造了额外的经济红利。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信息流、技术流、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等要素的融会贯通,可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农业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和新组织不断涌现,加大农业产业链接、产业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融合的力度,提升农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农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严汉平 郝文龙
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有关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途径也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观点所依赖的理论依据有所不同,本文在总结各种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观点的基础上,对于各种观点所依赖的各种经济理论进行一定的整理,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一战略性调整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国有经济 战略性调整 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松涛
民族地区的生态开发与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持久性。但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的影响,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正经历着急剧变迁,特别是对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者正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度的民族地区来说,如何才能控制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为此,文章试图在分析民族地区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的物质生产论、矛盾统一论、环境危机论分析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以期探索出两者的协同发展路径。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保护 经济增长 发展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松涛
民族地区的生态开发与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持久性。但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的影响,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正经历着急剧变迁,特别是对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者正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度的民族地区来说,如何才能控制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为此,文章试图在分析民族地区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的物质生产论、矛盾统一论、环境危机论分析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以期探索出两者的协同发展路径。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保护 经济增长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蒙
本文从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性测算这一角度,对三地协同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从1995—2013年的较长时期看,京津冀总体上呈现经济发散趋势,但其间经历了收敛—发散—再收敛三个阶段;从影响因素看,京津冀地区存在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国有企业比重过高以及产业同构与结构梯度差异并存等问题。三地经济协同发展的突破路径主要在于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市场化进程以及合理的产业转移和错位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收敛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海燕 陈肖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美好精神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和定义。除日常工作和学习外,很多人会选择旅游作为主要消遣方式。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深入融合,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在有限的空间内推动产业模式多样化,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业作为国内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就业和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意义深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晓静 边宏广 孟悌清 张勇
推动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既是农业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也是壮大乡村产业基础的关键措施。为促使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实现深度协同、有机融合,需要以产业协同为基础,以智慧技术为动力,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协同发展平台,营造以“生态协同”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进而助力农业经济绿色转型。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绿色经济 协同发展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瑞龙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构建一个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关键是实现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让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何实质性地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关键是要确立“优化”的标准,从而根据这一标准确立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实施方案。本文主张以分类改革为原则处理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实现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洪功翔 顾青青 董梅生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不同所有制之间原本明显的界限正在被密切的依存性质所打破,出现普遍的共生形态。本文试图将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引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中,借鉴两种群共生演化的理论模型,讨论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三种共生模式的均衡解及其稳定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共生度的静态、动态面板模型,以判断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共生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中国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存在非对称性互惠的共生发展关系。进一步地,文章对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理论阐释,并由研究结论推演出三点政策启示,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不动摇和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动摇。
关键词:
国有经济 民营经济 共生理论 共生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俐波 吕辉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开始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总结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我国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经验以及各专家学者提出的理论依据,从三方面阐述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联系紧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根据以及如何统筹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协同发展。以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互动,携手并进—共创城乡一体化的美好格局。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 协同发展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阳 兰传春 洪功翔
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是更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需要。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本文利用1992—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国有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二者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本研究成果从市场规模效应视角,解释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玉芳 王梓铭
从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发展阶段,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平衡状态和相互作用的程度,以及林业分类经营的角度,具体划分了不同的协同发展形态,对不同协同形态进行了简单判别,指出最理想的协同形态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或者是高效协同的形态,这应成为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动态协同发展的最终趋向和协同发展的最佳目标。这种高效协同发展形态是由复合系统自身的动态发展演化过程决定的。但这种高效的协同不是整齐划一、均质的协同,而会随着国有林区特殊的生态位变化,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侧重于主导目标或功能的非均质的协同形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晨 李川惠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阶段的重点任务,其关键是通过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文章首先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梳理了当前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三大落差"问题;其次,在剖析空间经济网络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影响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政府构建空间经济网络,保障其经济效应有效发挥的培育路径,为破解城市群协同的"三大落差"问题以及探索中国城市群发展模式提供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