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88)
- 2023(20198)
- 2022(17278)
- 2021(16049)
- 2020(13320)
- 2019(30871)
- 2018(30326)
- 2017(57278)
- 2016(30784)
- 2015(34764)
- 2014(34566)
- 2013(34075)
- 2012(31844)
- 2011(28993)
- 2010(28987)
- 2009(26755)
- 2008(26216)
- 2007(22773)
- 2006(20252)
- 2005(18656)
- 学科
- 济(145060)
- 经济(144913)
- 管理(86598)
- 业(82671)
- 企(68744)
- 企业(68744)
- 方法(59380)
- 数学(51446)
- 数学方法(50847)
- 中国(39946)
- 农(35279)
- 业经(32187)
- 地方(31715)
- 财(31597)
- 学(28311)
- 贸(25620)
- 贸易(25602)
- 易(24767)
- 制(24559)
- 农业(23900)
- 银(21566)
- 融(21545)
- 金融(21543)
- 银行(21524)
- 理论(21204)
- 行(20713)
- 和(20703)
- 环境(20561)
- 技术(19469)
- 务(18908)
- 机构
- 大学(445120)
- 学院(440905)
- 济(190329)
- 经济(186582)
- 管理(172146)
- 研究(156496)
- 理学(147964)
- 理学院(146315)
- 管理学(143798)
- 管理学院(143007)
- 中国(120096)
- 京(96347)
- 科学(92805)
- 财(86160)
- 所(78174)
- 研究所(70815)
- 中心(70485)
- 财经(68346)
- 农(68082)
- 江(64261)
- 经(62262)
- 业大(62030)
- 北京(61950)
- 范(58876)
- 经济学(58617)
- 师范(58349)
- 院(56755)
- 农业(52754)
- 经济学院(52491)
- 州(52064)
- 基金
- 项目(294263)
- 科学(232478)
- 研究(216656)
- 基金(214960)
- 家(186991)
- 国家(185459)
- 科学基金(159480)
- 社会(138809)
- 社会科(131693)
- 社会科学(131660)
- 基金项目(112525)
- 省(111874)
- 自然(101809)
- 自然科(99473)
- 自然科学(99450)
- 教育(99056)
- 自然科学基金(97685)
- 划(94862)
- 资助(89514)
- 编号(87394)
- 成果(71489)
- 重点(66116)
- 部(65736)
- 发(65273)
- 创(60466)
- 课题(60347)
- 国家社会(58093)
- 教育部(56883)
- 创新(56486)
- 科研(55860)
- 期刊
- 济(213922)
- 经济(213922)
- 研究(137867)
- 中国(88614)
- 学报(66708)
- 管理(65932)
- 财(65000)
- 科学(63353)
- 农(61495)
- 大学(51709)
- 教育(49083)
- 学学(48242)
- 农业(42742)
- 融(42260)
- 金融(42260)
- 技术(39853)
- 经济研究(35220)
- 财经(34551)
- 业经(32849)
- 经(29757)
- 问题(27395)
- 图书(23863)
- 贸(23319)
- 业(22929)
- 技术经济(22821)
- 世界(21650)
- 统计(21489)
- 理论(21433)
- 国际(20655)
- 科技(19653)
共检索到675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洪功翔 顾青青 董梅生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不同所有制之间原本明显的界限正在被密切的依存性质所打破,出现普遍的共生形态。本文试图将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引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中,借鉴两种群共生演化的理论模型,讨论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三种共生模式的均衡解及其稳定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共生度的静态、动态面板模型,以判断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共生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中国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存在非对称性互惠的共生发展关系。进一步地,文章对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理论阐释,并由研究结论推演出三点政策启示,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不动摇和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动摇。
关键词:
国有经济 民营经济 共生理论 共生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阳 兰传春 洪功翔
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是更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需要。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本文利用1992—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国有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二者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本研究成果从市场规模效应视角,解释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照侠 龚敏
本文建立了空间不平等的动态演进模型(DEMSI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数值模拟,从理论上论证了空间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的存在。同时,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半参数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参数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空间不平等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它解释变量后,1978年以来,空间不平等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W"型关系,而非简单的倒"U"型关系。最后,本文就研究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以流通产业为例,选取我国2000-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依据内生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假说理论,从总体减贫、内部要素、区域差异、空间溢出等四个维度提出假设,讨论流通产业发展能否有效减少贫困。研究发现: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减贫效应,且在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中减贫效应表现突出;流通产业发展内部要素减贫效应存在显性差异;信息化水平减贫效应最大,劳动力、交通投资次之,人力资本减贫效应有待挖掘;流通产业减贫效应存在区域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效应显著且高于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减贫效应 效应测度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锐宁 徐海成
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同,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建设规律存在差异,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具有过度建设倾向,表明当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中蕴含不合理成分。收集我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空间外溢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全国以及分区域的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公路规模已经过度,且不同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基本适度,可满足区域经济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锐宁 徐海成
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同,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建设规律存在差异,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具有过度建设倾向,表明当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中蕴含不合理成分。收集我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空间外溢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全国以及分区域的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公路规模已经过度,且不同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基本适度,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中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仍需吸引社会资本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力度;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严重超出当地经济发展可接受范围,应暂缓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将重心转移到普通公路建设上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晓玫 罗鹏
本文利用1991—2011年的中长期信贷/GDP面板数据,运用IV-2SLS方法考察了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长期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这种影响是由地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同作用造成;中长期信贷对规模效率影响的门槛值小于中长期信贷对技术进步影响的门槛值。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为了增强银行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应该加大中长期信贷在信贷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对民营企业信贷资金投放比例,利用中长期信贷资金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资约束,引进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而达到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刚 李小凤
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经济集中不利于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文章基于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经济集中阻碍金融发展的假说是否适合中国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经济集中阻碍了我国的金融发展;分地区而言,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集中抑制金融发展的假说并没有得到验证,而在中部、西部、东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集中度明显阻碍了金融发展,尤其是在东北地区。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降低经济集中度,致力于提高经济多样性,并以此促进金融发展和长期稳定
关键词:
经济集中 金融发展 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刚 李小凤
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经济集中不利于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文章基于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经济集中阻碍金融发展的假说是否适合中国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经济集中阻碍了我国的金融发展;分地区而言,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集中抑制金融发展的假说并没有得到验证,而在中部、西部、东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集中度明显阻碍了金融发展,尤其是在东北地区。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降低经济集中度,致力于提高经济多样性,并以此促进金融发展和长期稳定
关键词:
经济集中 金融发展 区域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补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吴淑琪
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减贫增收的有效手段,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意义重大。本文将数字经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同时纳入城乡收入差距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及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认为:中国应当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重视健全中国经济发展体系,助推共同富裕;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数字化程度,通过西部地区发展改善全国城乡收入差距;重视国民教育,优化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在收敛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泽华 林屹 洪晨翔
人力资本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首先测算199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人力资本质量指数,结合构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人力资本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分时期来看,随着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及政府对人力资本的进一步重视,人力资本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得到强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质量通过提高产业结构高效化和高级化程度的途径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的发现为中国经济由粗放型增长迈向集约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磊 胡立君 何芳
生产要素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生产要素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结合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调节路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直接促进效应和以市场一体化为中介的间接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了要素流动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差异性。分要素来看,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东部大于西部大于中部,资本与技术流动的直接效应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均为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政策含义方面,政府应致力于打破市场分割,保障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同时要兼顾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许广月
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和优化,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在服务经济时代中,现代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整个国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集中会阻碍金融发展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我国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能源政策创新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途径——基于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货币工资增长、效率空心化与复合型通货膨胀——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五化”耦合协调测度与市场化发展研究——基于中部六省2000—2015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FDI、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要素投入还是TFP?——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服务贸易水平提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