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8)
2023(4487)
2022(3707)
2021(3158)
2019(5828)
2018(5655)
2017(11270)
2016(5706)
2015(6717)
2014(6691)
2013(6694)
2012(6799)
2011(6290)
2010(6586)
2009(6082)
2008(5820)
2007(5329)
2006(5092)
2005(4882)
2004(4397)
作者
(17329)
(14878)
(14808)
(14133)
(9554)
(6859)
(6595)
(5620)
(5601)
(5336)
(5215)
(4855)
(4767)
(4713)
(4647)
(4606)
(4386)
(4257)
(4236)
(3912)
(3651)
(3622)
(3508)
(3420)
(3377)
(3360)
(3283)
(2993)
(2891)
(2857)
学科
(56059)
经济(56030)
管理(17010)
方法(15367)
地方(14655)
数学(13974)
数学方法(13917)
(13019)
(12852)
企业(12852)
地方经济(11671)
业经(10686)
中国(9937)
(8212)
(7798)
(7635)
(6617)
银行(6613)
(6585)
金融(6585)
(6406)
经济学(6373)
(6213)
(5879)
环境(5844)
产业(4986)
(4963)
(4748)
(4452)
贸易(4446)
机构
大学(95820)
学院(95470)
(57085)
经济(56273)
研究(36625)
管理(34665)
理学(29110)
中国(28912)
理学院(28790)
管理学(28467)
管理学院(28266)
(24300)
经济学(20284)
(19419)
财经(19201)
(18186)
科学(18068)
经济学院(17954)
(17380)
研究所(16137)
中心(15172)
(14218)
财经大学(14188)
北京(12812)
(12654)
社会(11405)
科学院(11113)
经济研究(11061)
(10945)
师范(10898)
基金
项目(55613)
科学(44691)
基金(42187)
研究(41650)
(35556)
国家(35319)
社会(30834)
科学基金(30650)
社会科(29404)
社会科学(29394)
基金项目(21397)
(20342)
教育(18347)
资助(17957)
自然(16967)
自然科(16566)
自然科学(16564)
(16398)
自然科学基金(16308)
编号(14694)
国家社会(13763)
(13654)
经济(13544)
(13377)
(13077)
重点(12556)
成果(12343)
教育部(11952)
发展(11764)
人文(11739)
期刊
(71831)
经济(71831)
研究(36035)
(19061)
中国(17790)
管理(15568)
经济研究(13228)
财经(11777)
(11583)
金融(11583)
科学(11269)
学报(10648)
(10458)
问题(9005)
(8953)
大学(8878)
技术(8737)
学学(8722)
业经(8308)
技术经济(7376)
(6767)
世界(6726)
统计(6722)
国际(6094)
经济问题(5689)
农业(5631)
经济管理(5626)
(5603)
改革(5436)
(5436)
共检索到158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伟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1998年后中国的垄断性部门与竞争性部门间的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1998年前,国有企业同时控制着垄断性部门和竞争性部门,为了平衡两个部门的利益,政府限制了垄断性部门的价格和利润;而在1998年后,国有企业基本退出了竞争性部门,政府偏袒垄断性部门,放松了对其的定价限制。在垄断性部门的定价水平高于边际成本的条件下,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随着竞争性部门占整体经济的比重提高而扩大。实证结果表明,这一关系只存在于1998年之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志飞  李在军  张雅倩  吴启焰  
为探讨中国在东北及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核心城市的同时,是否拉大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文章基于地区基尼系数对20世纪末期以来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地区基尼系数存在增长趋势,并且由分散走向集聚,逐步形成东南—西北的区域分化;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逐步演化为地区基尼系数的热点区,而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为地区基尼系数的冷点区;地区基尼系数具备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地区基尼系数高水平区的城市类型在不同的时间段比例变化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增长极理论指出区域政策存在的不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钢  王罗汉  
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实证分析了不同所有制对省际经济收敛的影响。利用加权变异系数法,研究得出第二产业对省际间经济差距影响最大的结论,直到2010年仍占到80%以上。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利用经济重心方法同时,对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区域差距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国有经济正在推动中国工业经济重心向西部移动,为解决中国东西部经济差距缩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研究发现,整体上讲,地区间经济差距已呈收敛态势。通过所有制结构分解表明,尽管国有经济在不同地区间也存在差距,但没有非国有经济明显;非国有经济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2011年不同省份工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伟  
本文根据1990-2008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由于在1999年后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由多元化趋于利润最大化,国有经济对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收入差距的影响在1999年前不显著,在1999后则显著为正。而且,反映政府支持国有经济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政府支出的比重和金融深化程度,也因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质在1999年前后的变化也具有类似的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钊平  
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差距均呈扩大之势,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低层次,这主要是由于民族地区教育陷入低均衡发展陷阱所致。民族地区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必须针对教育低均衡发展的制度性根源,采取外部强力介入的措施,有效地破解教育低均衡发展陷阱,以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向高水平均衡演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静  
本研究构建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11-2020年我国城乡消费差距对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城乡消费差距对商贸流通经济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非均衡化特征,两者在东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而在西部地区呈现出负向关系,并且这一结果同时适用于消费绝对差距及相对差距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情形,而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东西部地区边际消费倾向作用机制的差异性。提出要优化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为居民消费扩展提供流通保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培基  李丽娜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甘肃省城乡发展呈现出诸多的不协调与不和谐,尤其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将是摆在其统筹城乡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就甘肃省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状况和消费水平状况两个维度,对其城乡发展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差距形成的内在机制、对策与措施做了相应的探讨。结果表明:⑴城乡居民在人均收入、收入结构、储蓄水平等方面差距仍较为显著,且不断扩大;城乡居民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差距明显,城镇消费层次高于农村,但其消费倾向实现逆转。⑵历史产业结构基础、城乡社会"二元"体制、城镇化水平滞后和城乡二元结构强度是影响甘肃省城乡差距的主要因素。⑶提出应从加快城乡产业发展融合、打破制度体制分异、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涛  杜丽群  
如今,各地纷纷设定最低工资条例,与现实形成对照的却是,国内有关于此的理论探究并不多见。本文采用符合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实际情况的假设,建立简单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最低工资的经济影响做了比较有意义的理论尝试。通过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本文给出了最低工资制度下农产品价格以及民众福利变化的新颖结论。本文还结合我国实际情形阐述了一些理论结论的现实意义,这对我国各地最低工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伟  向东进  
根据1999-2008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国有经济及其对银行信贷的扭曲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国有经济比重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大。这一基本结论对于国有经济比重的各种测度方法皆可成立。其基本原因在于,国有经济可以获得政府的特殊照顾和优待,从而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阻碍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春艳  
理论上,技术进步可以是一个和贸易开放并行影响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计量模型探讨中国非均衡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地区间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是造成地区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并不凸显。引导技术进步偏向于高技能劳动,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将成为贸易结构升级以及缩小工资差距的根本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锐敏   沈坤荣  
平台经济的兴起伴随着发展不平衡的挑战。文章在构建平台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13—2022年中国行业—地区层面数据探讨平台经济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呈“倒U”型特征,但目前仍未跨越拐点。机制分析表明,平台经济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平台经济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大;对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等行业的工资水平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其影响效应显著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交易水平对行业工资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平台经济的作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伍文中  
政府间财力差距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制度供给的非均衡性。适度的政府间财力差距能产生激励效应,但是过大的财力差距将引致居民福利落差,并可能危及社会稳定。河北省政府间财力无论纵向还是横向都存在失衡现象。通过岭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财政体制、转移支付等都导致了河北省政府间财力差距。控制政府间财力差距的根本出路是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尤其是要构建域内财力均衡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璋  唐兆涵  龙少波  
近年来,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整体规模呈现上升不断扩大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突出的是不断扩大技术引进规模。过高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使我国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引进式"发展的特点。文章认为我国的引进式技术进步是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增大的深层次原因。如将技术进步分为体现式和非体现式两种类型后,可以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同类型的先进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劳动等产生影响,加剧了经济结构中原有的生产力不平衡状况,从而导致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验证了文章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文章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培园   成长春  
以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ansen门槛模型,从劳动力异质性角度出发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非均衡流动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距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1)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不同于普通劳动力流动,科技人才非均衡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存在微弱的缩小效应;(2)在科技人才非均衡流动背景下,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均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差距收敛;(3)非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当以互联网水平和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时,科技人才非均衡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效应均会经历从“强”到“极弱”的转变。在以科技人才为主的科技资源要素非均衡流动、集聚的背景下,以上结论对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距,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晶   金波  
厘清数字经济优化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将数字经济、产业-就业结构、行业工资差距纳入同一个框架,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视角切入,对数字经济与行业工资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以及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通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纠正产业-就业结构偏差而缩小行业工资差距。同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直接证实了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同时缩小本地及其邻近城市的行业工资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