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8)
- 2023(7861)
- 2022(6764)
- 2021(6464)
- 2020(5506)
- 2019(12669)
- 2018(12572)
- 2017(26084)
- 2016(14235)
- 2015(15911)
- 2014(15974)
- 2013(15994)
- 2012(15081)
- 2011(13594)
- 2010(14027)
- 2009(13470)
- 2008(13647)
- 2007(12498)
- 2006(11438)
- 2005(10693)
- 学科
- 济(56491)
- 经济(56421)
- 业(49063)
- 管理(47496)
- 企(42856)
- 企业(42856)
- 方法(24868)
- 财(22510)
- 数学(22173)
- 数学方法(21934)
- 制(17548)
- 中国(16946)
- 农(16023)
- 务(15576)
- 财务(15558)
- 财务管理(15529)
- 企业财务(14938)
- 业经(13796)
- 银(12947)
- 银行(12933)
- 行(12361)
- 策(11895)
- 贸(11557)
- 贸易(11547)
- 易(11352)
- 融(11025)
- 金融(11025)
- 体(10968)
- 学(10069)
- 农业(9989)
- 机构
- 学院(208528)
- 大学(208385)
- 济(89508)
- 经济(87541)
- 管理(80608)
- 研究(69292)
- 理学(68252)
- 理学院(67584)
- 管理学(66697)
- 管理学院(66277)
- 中国(57512)
- 财(49410)
- 京(43575)
- 科学(38918)
- 财经(37902)
- 所(35538)
- 经(34333)
- 江(31764)
- 中心(31727)
- 研究所(31278)
- 农(31184)
- 北京(28377)
- 财经大学(28199)
- 经济学(27121)
- 业大(26871)
- 州(25554)
- 院(24851)
- 范(24637)
- 师范(24398)
- 经济学院(24377)
- 基金
- 项目(124764)
- 科学(98361)
- 研究(92740)
- 基金(91416)
- 家(78660)
- 国家(77976)
- 科学基金(66548)
- 社会(59093)
- 社会科(56107)
- 社会科学(56094)
- 基金项目(47185)
- 省(46911)
- 教育(42880)
- 自然(42622)
- 自然科(41606)
- 自然科学(41593)
- 自然科学基金(40909)
- 划(40220)
- 资助(39434)
- 编号(37560)
- 成果(32822)
- 部(29412)
- 重点(27792)
- 性(26904)
- 课题(26245)
- 发(25993)
- 教育部(25431)
- 创(25287)
- 人文(24721)
- 制(23869)
共检索到325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明
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决定了公共产品供给机构的法律形态,政策性担保是准公共产品,其供给机构的法律形态由供给方式决定。世界各国政策性担保根据政府财力状况、反腐法律制度与机制的完善情况、政府效率情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供给方式,其中有政府机关、社团法人、公司法人等不同法律形态。至于我国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主要法律形态,国有独资公司为最佳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永辉 卢星颖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金融工作聚焦的一个"关键词"。近年来,国家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尤其关心作为金融"毛细血管"的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扶持举措,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金融科技打破信息壁垒等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为小微企业发展持续"增氧"。在此背景下,作为关键举措之一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近年来迅速发展,但实践中,该类机构在发挥政策性逆周期扶持之余,也逐渐面临自身可持续发展考验,亟须多方统筹推进与政策支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明
政策性担保公司国有独资公司的法律形态、金融属性、政策性等法律特性是影响其治理结构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政策性担保公司并未根据自身的特性构建治理结构,从而使治理机构存在诸多缺陷。政策性担保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需经过多方面的制度安排方得以实现。
关键词:
政策性担保公司 治理结构 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朝晖
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项目(SBIC)自1986年开始向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担保债券和参与式证券两种融资担保方式,这种方式解决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融资期限及规模与股权投资方式的不匹配问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小,引资力度有限,借鉴美国SBIC计划的融资担保方式可以有效扩大引资倍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投资风险,解决引导基金资金规模过小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且政策限制银行贷款用于股权投资,因此地方政策性引导基金采取融资担保模式时应积极创新,向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的创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来达到引资目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军 李富生
从1992年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层"的信用担保体系,但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担保机构的发展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加快担保机构的发展。以北京市为例,本文根据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实践以及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享受的财政扶持政策及效果,分析了现有政策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促进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洁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服务力度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为缓解当地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不断设立。本文通过对政策性融担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对政府的过度依赖、风险机制不完善、担保客户本身风险较大等外部问题,也存在数字化系统建设落后、“多头管理”诟病、产品创新能力弱等内部运营问题,同时,政银担合作存在壁垒,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改变外部问题,从加强运营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解决内部问题,通过激励手段打破银担合作壁垒等,为机构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政策性 担保融资机构 小微企业“ 三农”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晖 郑宏涛
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在履行其政策职能的同时,还必须按市场化运作原则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因此,政策性担保机构应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以风险为导向,明确控制目标,强调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完善信息系统,切实发挥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
信用担保 担保机构 内部控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牛吉平
担保风险的发生对融资性担保公司是一种经营常态。然而由于理论研究的不足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致使怎么化解和分散担保风险在实务中出现了法理和政策上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增加了融资性担保公司代偿率的提升,所以,有必要对现行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分担的法律制度进行梳理和剖析,以便构建适合融资性担保公司良性发展的法律制度架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同全 邓晗 田雅群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是中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市场化延伸,是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重要政策工具,对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制度演化的视角,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为分析工具,分析了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内在矛盾,认为这些内在矛盾是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应减弱和农村金融市场失灵乃至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是财政支农政策和农村金融市场结合而成的市场化支农政策工具,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运行既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为借款方增信,为金融机构分险,也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这导致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存在政策性目标与市场化运作、增信功能与“去担保化”难以协调的矛盾。这些矛盾将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向运行方式进一步市场化、业务多元化和业务模式数字化方向演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达 温涛
政策性农业担保是新时期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完善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持体系中的重点任务。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担保在提升金融包容性、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村居民增收致富上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反担保实质功能不强、考核监管体系不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设计不合理、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滞后、保障措施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下一步应从以下五大方面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的制度设计:一是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设计,科技赋能推动农业担保技术革新;二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风险识别和防控,规范“业务离农”现象;三是健全政府、银行、担保公司间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四是优化担保制度构建,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担保机构服务质量;五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优化组织协调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全厚 梁洪波
为加快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有效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5年以来我国通过财政资本金注入方式支持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推动形成覆盖全国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测度2019—2022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运行效率。结果表明:(1)随机误差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体系运行效率值偏低,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加和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的降低对体系运行效率有促进作用。(2)调整后体系综合技术效率较高,但只有两省处于效率前沿面上,有15省低于体系均值0.902,最低的湖南省效率值只有0.65。(3)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看,体系效率先升后降,技术和创新成为影响体系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运作模式、防控业务风险是提高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蔡薇 深圳市经贸局中小企业处 高金德
政府介入的方式是决定政策性担保机构能否顺利成长的关键。尤其在政策性担保机构多为政府出资或控股,市场风险与非市场风险、政策性业务和非政策性业务缺乏划分标准的情况下,对担保机构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更是个考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兹睿 朱乾宇
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解决农牧业经营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成立政策性小微担保公司填补了农村担保服务空缺。巴彦淖尔市小微担保公司进行非标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和信用担保创新,开展特色“羊易担”、活畜质押、存货质押等担保业务,为小微担保公司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样本。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普惠金融背景下京津冀农村移动金融的风险、监管与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7YJB022),作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小微担保公司的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高晓燕 向念
利用中国232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基于担保分支机构设立这一政策冲击,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且该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机制分析显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有利于促进信贷资金和信贷服务下沉,从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主产区、银行存款规模大、外部风险保障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担体系,更好地引导信贷资源下沉,促进担保和信贷协同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