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1)
2023(7938)
2022(6752)
2021(6294)
2020(5274)
2019(12133)
2018(11879)
2017(23307)
2016(12823)
2015(14602)
2014(14903)
2013(14774)
2012(13941)
2011(12472)
2010(12654)
2009(11972)
2008(12260)
2007(11631)
2006(10192)
2005(8973)
作者
(38104)
(32337)
(31939)
(30859)
(20044)
(15486)
(14725)
(12553)
(12042)
(11390)
(10876)
(10673)
(10088)
(9984)
(9984)
(9983)
(9979)
(9368)
(9364)
(9358)
(8080)
(7863)
(7758)
(7375)
(7255)
(7235)
(7232)
(7099)
(6449)
(6436)
学科
(58339)
经济(58187)
(36087)
管理(34965)
(30489)
企业(30489)
方法(27652)
数学(22884)
数学方法(22684)
(18496)
中国(16338)
业经(15753)
(14568)
农业(12489)
(11548)
(11346)
地方(10897)
(10565)
理论(10134)
(9939)
贸易(9936)
(9628)
(9010)
财务(8985)
财务管理(8959)
企业财务(8501)
(8314)
银行(8294)
(7833)
企业经济(7647)
机构
大学(191417)
学院(191231)
(79847)
经济(78097)
管理(72282)
研究(63940)
理学(61713)
理学院(61016)
管理学(59962)
管理学院(59590)
中国(48508)
(40081)
科学(39095)
(37503)
(34035)
(32918)
(30238)
中心(29979)
财经(29790)
研究所(29708)
业大(29090)
(26857)
农业(26770)
(25548)
北京(25412)
师范(25328)
经济学(25122)
(23457)
经济学院(22755)
(22496)
基金
项目(122972)
科学(96145)
研究(91575)
基金(87931)
(75940)
国家(75245)
科学基金(63682)
社会(59271)
社会科(54961)
社会科学(54935)
(48604)
基金项目(46553)
教育(42768)
(40910)
自然(39358)
编号(38585)
自然科(38425)
自然科学(38412)
自然科学基金(37754)
资助(35513)
成果(32110)
重点(27830)
(27764)
(26926)
课题(26469)
(25232)
教育部(23816)
科研(23699)
国家社会(23664)
(23533)
期刊
(91717)
经济(91717)
研究(55267)
中国(39042)
(31730)
(30946)
学报(30741)
科学(27605)
管理(24581)
大学(23338)
学学(21950)
教育(21224)
农业(20898)
技术(16892)
(16655)
金融(16655)
财经(15649)
业经(15519)
经济研究(14024)
(13504)
问题(12546)
(10512)
(10376)
技术经济(10337)
(9383)
理论(9234)
统计(9128)
商业(8884)
图书(8855)
实践(8204)
共检索到285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栋  孙革  苏庆军  
富余劳动力重新配置问题是目前国有林场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本文分析了国有林场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的必要性和制约国有林场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重新配置国有林场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措施,应该是扩大就业领域、拓宽就业空间、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并为劳动力重新配置设计了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认识中国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效果的一个重要视角,是观察改革如何通过改善激励机制、矫正价格信号和拆除体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解析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从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充分条件、机制机理、结构视角和阶段变化等方面,尝试对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做出自己的补充。本文从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角度简述了一系列体制改革的过程和逻辑,从经验角度估算了三个产业总体、分别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揭示高速经济增长的资源重新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认识中国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效果的一个重要视角,是观察改革如何通过改善激励机制、矫正价格信号和拆除体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解析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从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充分条件、机制机理、结构视角和阶段变化等方面,尝试对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做出自己的补充。本文从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角度简述了一系列体制改革的过程和逻辑,从经验角度估算了三个产业总体、分别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揭示高速经济增长的资源重新配置效应,并阐释其对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含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曲玥  
在中国经济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前后,工业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相对沿海地区,中西部工业产出增长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出现劳动成本提高的趋势,又由于金融危机时期外需的大幅度下降,呈现出工业经济重新配置的新格局。然而,本文的分析表明,迄今为止中西部工业加速发展主要来自于政策效应,即政府对中西部的倾斜政策和直接投资,因而形成的是偏于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并不符合中西部的资源禀赋。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可持续增长,有赖于形成国内的雁阵模式,要求把中西部的增长转到市场引导的比较优势轨道上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通过在相关领域进行体制改革,拆除一系列制度性障碍,农业劳动力得以退出低生产率的农业就业,突破城乡边界进行跨地区、跨产业和跨越所有制的重新配置,是40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同时,以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保持高储蓄率并延缓资本报酬递减,以及通过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对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做出显著的贡献,成为支撑高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获得退出权、流动权和进入权的视角,回顾了这一改革历程,揭示劳动力转移和重新配置的增长效应。本文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进入新阶段,资源配置效应呈现减弱的趋势。保持这一增长源泉,从而顺利实现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到高收入阶段的转变,惟有深化改革一条途径。本文以推进改革的政策建议作为结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通过在相关领域进行体制改革,拆除一系列制度性障碍,农业劳动力得以退出低生产率的农业就业,突破城乡边界进行跨地区、跨产业和跨越所有制的重新配置,是40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同时,以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保持高储蓄率并延缓资本报酬递减,以及通过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对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做出显著的贡献,成为支撑高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获得退出权、流动权和进入权的视角,回顾了这一改革历程,揭示劳动力转移和重新配置的增长效应。本文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进入新阶段,资源配置效应呈现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红丽  王芳芳  
进一步有序提高农村经济增长是当前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密不可分。在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视角下,采用超效率DEA-Tobit模型,利用河南18个省辖市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河南农业从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农业从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受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城市间差异显著并且有逐渐扩大的态势。因此,在执行相关政策时应根据农业从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采取精准措施,优化配置农业从业劳动力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刚  陈建成  
在对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劳动力再就业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林区劳动力城市就业不充分、林区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以及就业观念上存在误区等影响林区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指出国有林区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主要包括内部转移途径和林业外部转移途径,提出促进国有林区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制度保障,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劳动者个人要转变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萍  
一般来说,企业把充分使用劳动力作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容之一,但由于认识偏差和技术上的障碍,企业"充分"使用劳动力的途径并不相同,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上的差别。本文试图从两种使用劳动力的途径("单值核算"和"复合核算")着手来论述这种绩效差别。通过模型的分析,可以比较出,对于劳动者的劳动力稳定存量和企业的最大可持续利润这两个指标,复合核算明显优于单值核算,这也从某种角度揭示了现实中企业制度的演变规律。通过对复合核算的深入分析,本文还探讨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和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对劳动力的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的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芳  
随着三大传统就业渠道吸收能力的减弱 ,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开拓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 :一是要开发和推广劳动密集型农业技术 ;二是要拓展开发农业资源的深度与广度 ;三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志龙  
劳动力在地区之间流动,本质上是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贵州因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就业弹性小,劳动力需求少于供给而呈单向流出。劳动力长期流出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贵州应按比较优势原则确定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大就业弹性,扩大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林华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随着二元结构的不断加剧,农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桎梏。因此,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使农民能够真正离开土地,走向富裕,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克继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并通过研究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从农业内部和外部来拓展就业空间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凯  
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途径李文凯(河北省邯郸市委农工委)我国人口过多,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全国11亿多人口中9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因而安排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重点在农村。(一)农村就业不充分现象严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国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