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0)
2023(12095)
2022(10593)
2021(9962)
2020(8337)
2019(19047)
2018(18885)
2017(36490)
2016(19937)
2015(22401)
2014(22539)
2013(22311)
2012(20243)
2011(18353)
2010(18263)
2009(16679)
2008(16155)
2007(14146)
2006(12344)
2005(10876)
作者
(58029)
(48056)
(47680)
(45657)
(30379)
(22993)
(21655)
(18947)
(18179)
(17058)
(16401)
(16127)
(15191)
(15061)
(14797)
(14597)
(14302)
(14193)
(13631)
(13567)
(11967)
(11725)
(11608)
(10944)
(10774)
(10639)
(10547)
(10482)
(9673)
(9449)
学科
(86665)
经济(86554)
管理(57797)
(53074)
(46132)
企业(46132)
方法(36439)
数学(31332)
数学方法(30984)
(22013)
业经(21575)
地方(21341)
中国(20041)
(18983)
(17992)
环境(15996)
(15782)
农业(14546)
(14076)
技术(13196)
理论(13158)
(12728)
贸易(12722)
产业(12455)
地方经济(12355)
(12276)
(12128)
(11246)
(11230)
银行(11211)
机构
大学(285291)
学院(284361)
管理(115643)
(112404)
经济(109948)
理学(100647)
理学院(99506)
管理学(97892)
管理学院(97371)
研究(95494)
中国(68984)
(61155)
科学(60893)
(49656)
(47501)
(43986)
研究所(43639)
业大(43076)
中心(42708)
(40499)
财经(40170)
北京(38751)
(38534)
师范(38221)
(36409)
(35219)
农业(34304)
(33387)
经济学(33069)
师范大学(31121)
基金
项目(201121)
科学(158267)
研究(147822)
基金(145139)
(126356)
国家(125352)
科学基金(107578)
社会(92855)
社会科(87941)
社会科学(87917)
(79003)
基金项目(78151)
自然(69749)
自然科(67961)
自然科学(67948)
自然科学基金(66718)
(66518)
教育(66083)
编号(60240)
资助(58715)
成果(48152)
重点(45146)
(44022)
(43641)
(41887)
课题(41300)
创新(39040)
科研(38013)
国家社会(37676)
教育部(37099)
期刊
(124623)
经济(124623)
研究(81659)
中国(50886)
学报(44319)
科学(42297)
管理(41543)
(39610)
(35343)
大学(33222)
学学(31335)
教育(30012)
农业(27960)
技术(23608)
业经(21611)
(20985)
金融(20985)
财经(19077)
经济研究(18637)
问题(16433)
(16266)
科技(14914)
资源(14609)
图书(14603)
理论(14079)
(14057)
技术经济(13700)
现代(13251)
实践(12958)
(12958)
共检索到404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波涛  王成成  
从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角度出发,界定了国有林区产业生态位与区域生态位的内涵并解析两者间的内在关联性,构建了国有林区产业生态位与区域生态位的适宜度评价模型;并以伊春市国有林区2002~200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解析了国有林区区域生态位的演进规律和关键性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会促进知识创新阶段创新效率的提高。最后,在协调系统内部各生态位之间的发展关系时,应注重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对两个阶段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朝辉  耿玉德  
通过生态活度生态位测度,剖析了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经济生态活度与社会生态活度,阐释了其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势度差异。从整体上看,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优于其经济生态活度,并显著优于其社会生态活度;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化效能显著,但三大亚系统的功能协同度较弱、功能优势不均衡。天保工程的稳步推进、现代林业体系构建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持续延伸,使林业经济进入生态功能显著优化、经济功能有序提升、社会功能适度增强的新常态。因此,应根据林业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维持并提升其自然生态活度、持续增强其经济生态活度、切实提升其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庆东瑞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生态学理论,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位适宜度测度体系,并分析了数字经济生态位适宜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观测期内我国数字经济生态位适宜度水平处于中高位置,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过程,其结构稳定性较为薄弱;从四大区域的数字经济生态位适宜度来看,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梯次递减的态势,但四大区域中部分省份表现出非均衡情况,这与具体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联系;数字经济生态位适宜度的提升能够显著正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但该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文章最后提出要以经济质量提升为导向,以数字技术发展为抓手,强化数字经济适宜度以缩小区域差距。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耿玉德  张朝辉  
介绍了生态位构建的生态系统控制和进化协同性观点,阐释了林业产业生态系统、生态元、林业产业生态位和林业产业生态位构建的内涵,提出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分析了林业产业演化中的自然选择和生态位构建协同效应,并剖析了东北国有林区传统林业产业演化的负生态位构建机制和现代林业产业演化的正生态位构建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伟   董影   吕静文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8-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融合在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对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宗利  李英  关劲秋  赵越  
以经济、资源、市场等作为生态位要素构建家具产业集群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13个省份的家具产业集群的生态位适宜度和生存环境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家具产业集群的综合生态位适宜度在地理位置上呈现自南向北、自东向西的阶梯式条带状降序分布,且整体适宜度欠佳,大多数地区处于低适宜和不适宜状态;对适宜度最高的广东省进行要素分量测算发现影响家具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生态位要素按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制度、服务、技术与创新、市场、资源、经济和信息化水平。因此,为了促进中国家具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应加大制度扶持力度,提高资源要素的供需匹配程度,大力发展配套服务业,激活技术创新动能,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资源环境优势,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扩大网络布局,促进全国市场一体化,构建并优化新型多层次的家具产业生态系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荣  汪肖肖  潘洁  
文章将物流产业集群复合生态系统视为"生态场",把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集群适宜性评价中,以我国27省市物流业集群发展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生态位、市场生态位、制度生态位、技术生态位4个"生态势"角度构建区域物流集群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估模型测算27省市的生态势因子谱系和集群生态位综合适宜度。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集群具有异质性和阶梯性;物流业集群呈现出地理禀赋型、内生依附型集群、资源共享型集群、政策嵌入型集群4大类型。最后从"生态物流"、"静脉物流"、"智慧物流"和"影子物流"4个角度提出了优化物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钒  张君宇  邓明亮  
基于传统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进行改进修正,采用PCA分析法对生态因子赋权以解决评价指标共线性问题,提炼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协同性、演进性与成长性、可持续性等固有特征,从特性角度重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对省域和城市两个不同层次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研究表明,模型与指标适合评价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培育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要注重久久为功,突出新增长极,形成内生动力,促进创新行为者融合共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英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英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改芳  董观志  
区域旅游业从产生到发展,在区域经济生态维的梯度上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本文从阐明生态位及旅游业的含义出发,提出了旅游业区域经济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影响旅游业区域经济生态位的核心生态因子体系。通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4年的旅游业相关指标与所在区域的相同指标总值的数据收集,运用比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获得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旅游业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生态位评价综合值,进而对各省份进行了横向比较、聚类及稳定度分析,旨在探索区域旅游业发展演化规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晓娣   刘柏成  
数字情境下如何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亟待解决。基于五螺旋创新理论,运用fsQCA方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企业主导下用户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产学合作创新驱动型是主要提升路径;(2)数字情境下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情境差异性和知识情境差异性,从整体来看,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提升和数字环境建设是实现高生态位适宜度的关键。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情境下多主体联结互动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机制“黑箱”,可为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善才  欧名豪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选取6个指标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价生态保护红线现实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的匹配程度,据此划定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结果显示:(1)极度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区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83%,主要分布在苏北丘岗区、江淮湖荡区、西南丘陵区以及太湖流域;极度生态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6.96%,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2)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7406.68 km~(2),其中刚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57.28%,弹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42.72%。(3)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呈现“一横一纵三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包含长江沿岸地区、京杭运河沿线湖泊群、西南丘陵区、苏北丘岗区和江淮湖荡区。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可有效评价生态空间的适宜性,从而能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科学的方法,同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调整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