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6)
2023(3995)
2022(3519)
2021(3398)
2020(2927)
2019(6704)
2018(6725)
2017(12822)
2016(7367)
2015(8496)
2014(8711)
2013(8342)
2012(7704)
2011(6580)
2010(6771)
2009(6172)
2008(6923)
2007(6471)
2006(5767)
2005(5462)
作者
(20442)
(16623)
(16505)
(15767)
(10966)
(8191)
(7752)
(6462)
(6296)
(6234)
(5735)
(5550)
(5475)
(5446)
(5312)
(5175)
(5141)
(4977)
(4872)
(4835)
(4168)
(4066)
(4066)
(3947)
(3946)
(3925)
(3755)
(3604)
(3355)
(3312)
学科
(34541)
企业(34541)
(32834)
管理(32299)
(26650)
经济(26606)
(19448)
(17491)
财务(17479)
财务管理(17444)
企业财务(16874)
方法(13135)
数学(11167)
数学方法(11069)
(9917)
业经(8129)
(7026)
体制(6302)
公司(5588)
(5337)
银行(5330)
理论(5316)
企业经济(5260)
(4706)
中国(4662)
(4288)
(4257)
金融(4256)
(4160)
(4013)
机构
学院(101957)
大学(99745)
管理(38477)
(36888)
经济(35941)
理学(31897)
理学院(31622)
管理学(31130)
管理学院(30944)
研究(27399)
中国(26551)
(26277)
(20858)
财经(19511)
(17629)
(16751)
科学(15117)
财经大学(14688)
(14236)
(13936)
中心(13770)
北京(13666)
商学(12410)
商学院(12339)
(12010)
研究所(11725)
业大(11457)
公司(11427)
会计(11037)
(10675)
基金
项目(54488)
科学(42144)
研究(40989)
基金(38854)
(32388)
国家(32056)
科学基金(28573)
社会(24000)
社会科(22705)
社会科学(22694)
(21696)
基金项目(20562)
教育(20469)
自然(19629)
自然科(19154)
自然科学(19152)
自然科学基金(18840)
编号(17862)
(17513)
资助(17285)
成果(15709)
(12573)
(12342)
重点(12216)
课题(12060)
项目编号(11845)
大学(11471)
(11328)
教育部(11084)
人文(10908)
期刊
(45911)
经济(45911)
研究(32064)
(28754)
中国(21820)
管理(17162)
(16139)
金融(16139)
学报(13481)
教育(11587)
财会(11513)
科学(11213)
财经(10838)
大学(10386)
(10120)
会计(10106)
学学(9739)
(9049)
技术(8873)
通讯(8165)
会通(8143)
业经(7145)
经济研究(6741)
农业(5965)
理论(5353)
问题(5269)
(5125)
(5045)
(4923)
现代(4895)
共检索到165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艳泽  
以国家股和国有法人控股在50%以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破产威胁模型和相机治理原理,运用健康指数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负债的破产威胁功效进行分析、验证,得出了目前在我国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负债无法发挥破产威胁功效的结论。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兰艳泽  周雪峰  
以2002~2007年陷入财务危机的民营上市公司(ST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相关分析实证检验了中国债务融资的破产威胁功效。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总体上对财务状况恶劣的公司起到了债务治理作用,发挥了破产威胁功效。短期债务能够对陷入财务危机的民营上市公司起到改善业绩的作用,较好地发挥破产威胁功效,而长期债务未能发挥破产威胁作用。银行贷款能够促进陷入财务困境的民营上市公司改善业绩,发挥破产威胁功效,而商业信用却没能发挥破产威胁功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林佑刚  
<正>2024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密集“点题”市值管理考核。市值管理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意义重大,既关乎财务数据表现,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本刊陆续推出“市值管理”系列文章,从各方面深入探讨,以期帮助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提高市值管理能力。——编者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市值管理方面的表态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05年9月,《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何融  刘少波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现象较为普遍,探索抑制大股东掏空的机制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需要从债权治理方面作深入研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债务融资"软约束"的存在,债权治理在约束大股东掏空中的作用很少受到关注,从破产威胁以及大股东掏空成本的角度分析债权治理抑制大股东掏空的机制,运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1)债权治理能够降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但是不同主体及不同期限的债权治理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别,即银行借款的抑制作用最弱、商业信用最强、发行债券介于前二者之间,短期债权的抑制作用要弱于长期债权;(2)债权相机治理机制不仅与债务合同本身所具有的"硬约束"特征有关,而且与债权治理的主体类型和债权的期限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定乾  
股利政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政策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比分析国有控股及非国有控股两类公司股利政策的差别。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平均现金股利分配率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同时,股权集中度与国有上市公司的派现率正相关,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派现率负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培友  杨贝贝  高太光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独立董事、监事等传统治理手段作用受限。在逐渐兴起的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现实背景下,非控股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此,文章以2009—2020年沪深A股26 570个年度观测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退出威胁通过抑制两类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绩效;高战略差异度可增强退出威胁治理效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或退出更可信时,退出威胁治理效应更加显著。文章丰富了企业绩效研究,从退出威胁角度验证了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效应,为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伟艳  胡士集  
本文以我国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审计定价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主要是通过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进而影响审计定价。进一步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审计定价的负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的样本中更加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松   莫星兴  
能否将企业的杠杆率控制在有效防范风险的阈值内,事关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去杠杆”战略的稳步推行。选取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否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结果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提升资本结构调整速度、降低资本结构偏离程度;区分偏离方向发现,相较于向下偏离目标资本结构,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更能加快对向上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降低向上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程度。机制检验发现,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两类代理问题是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发挥治理机制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退出威胁可信性、退出威胁强度及市场化程度越高,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治理效应越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师永  杜玉生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城镇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一方面,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以来,存续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既有土地资源闲置或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另一方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业务发展、规模扩大导致经营场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为盘活国有企业土地的同时保障所控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快速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风险分析、税负比较、运营效益高低等进行研究,以探讨适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发母企业土地项目的运作模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胜波  
建立与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中长期激励体系,对企业核心人才价值给予合理回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特殊定位,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存在不同的激励导向和制度规制差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锦文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特定的转轨型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然而,其存在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都极其不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的制度根源,进而指出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的缺陷,最后提出了改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团控制的基本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石荣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多重目标情形下,C E O发生强制变更前后,公司经营绩效与CEO变更的关系。研究发现:陷入财务困境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业绩越差,C E O被强制更换的概率越高;对盈利公司来说,业绩和C E O强制变更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双燕  汪晓宇  
当现金并购支付方式优先于股票被大量采用时,以往研究认为这源于主并方控股股东避免控制权稀释导致控制权私利受损的动机,忽视了并购发生时和并购后有持续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潜在需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控制权私利动态性的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理论框架。对2004-2007年上市公司774个并购事件的实证分析表明,并购支付决策是控股股东在控制权稀释威胁、债务融资约束及预期并购后所面临的监督之间权衡的结果,前者促进了现金支付偏好,而后两者均减低了该偏好。所隐含的政策启示是,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创新本质上要与抑制控制权私利活动结合起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戚拥军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债务期限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期债务还是长期债务,均对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有负面影响,且短期债务对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负面影响程度大于长期债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债务对其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负面影响程度小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另外,产品市场竞争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程才良  
本文以1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MB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MBO对经营性现金流产生了积极的正向作用,但对其余财务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导致MBO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缺陷诱使管理层追求“制度性套利空间”的动因强化,MBO部分收购模式的固有缺陷引发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恶化,以及MBO制度约束导致管理层行为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