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3)
2023(8798)
2022(7147)
2021(6644)
2020(5311)
2019(12300)
2018(11752)
2017(22220)
2016(12293)
2015(13959)
2014(13625)
2013(13503)
2012(12149)
2011(10542)
2010(10736)
2009(10162)
2008(10962)
2007(10162)
2006(9158)
2005(8438)
作者
(35442)
(29691)
(29427)
(28215)
(19283)
(14120)
(13250)
(11191)
(11138)
(10735)
(10104)
(10047)
(9573)
(9452)
(9436)
(8888)
(8847)
(8802)
(8692)
(8593)
(7459)
(7255)
(7244)
(6904)
(6749)
(6530)
(6527)
(6501)
(5981)
(5780)
学科
管理(54485)
(49393)
(49289)
经济(49228)
(48641)
企业(48641)
(24748)
方法(23485)
(20084)
财务(20056)
财务管理(20021)
数学(19767)
数学方法(19535)
企业财务(19218)
业经(14521)
(14464)
(10930)
中国(10753)
(9623)
(9608)
银行(9608)
(9422)
(8828)
(8454)
(8428)
理论(8294)
体制(8285)
(7710)
金融(7708)
农业(7509)
机构
大学(176682)
学院(176595)
管理(72477)
(69418)
经济(67809)
理学(60759)
理学院(60133)
管理学(59246)
管理学院(58898)
研究(53558)
中国(46295)
(40553)
(36846)
科学(31776)
财经(30995)
(28224)
(27980)
(26941)
中心(25906)
(25256)
研究所(23903)
财经大学(23433)
业大(23346)
北京(23091)
(22332)
商学(21007)
经济学(20868)
商学院(20819)
(20449)
师范(20190)
基金
项目(111878)
科学(89241)
基金(83372)
研究(80740)
(72326)
国家(71737)
科学基金(62801)
社会(52307)
社会科(49764)
社会科学(49746)
基金项目(43992)
(42911)
自然(41393)
自然科(40507)
自然科学(40496)
自然科学基金(39788)
教育(37649)
(36358)
资助(34127)
编号(31456)
成果(26168)
(25245)
重点(25171)
(23458)
(22191)
教育部(22109)
创新(21963)
国家社会(21839)
科研(21736)
课题(21662)
期刊
(80248)
经济(80248)
研究(51300)
(38625)
中国(35053)
管理(31739)
学报(26747)
科学(24957)
(22083)
(21918)
金融(21918)
大学(20887)
学学(19832)
财经(16414)
教育(15304)
技术(14788)
农业(14560)
(13962)
财会(13019)
会计(12584)
业经(12379)
经济研究(12168)
问题(9628)
(9568)
(9320)
通讯(9053)
会通(9015)
现代(8599)
技术经济(8465)
理论(8261)
共检索到274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凡  余玉苗  杨洋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关联方持股的现象日趋增多,极易诱使管理层通过关联交易的隐蔽途径,向自己输送不当利益,即产生所谓"隧道效应"问题。本文分析了管理层关联方持股的隧道行为和股权激励动因,指出了"隧道效应"的实现路径与表现形式,并用理论模型对"隧道效应"的程度进行了初步测度,从加强相关信息披露、推进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制度改革、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云霞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股权集中现象普遍存在于诸多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中,然而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管层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控股股东具备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存在大量控股股东关联交易"隧道挖掘"行为。为深入分析该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文章依托于实际案例,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性"隧道挖掘"行为实施动因、手段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同时以经济后果为基础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期望对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本文根据Johnson等(2000)提出的"隧道效应"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2001年—2003年所有实施了配股和增发的15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格从中小股东手中融入巨额的资本,获取了大量可供其掠夺的控制性资源;另一方面,则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占用的方式将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以此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我国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并未能有效地阻止大股东的此种掠夺行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光  
管理层收购被一些人认为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并能提高其绩效。理论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不仅不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而且在外部市场监控没有真正形成的情况下,将会使公司治理退步。实证分析发现,管理层收购并没有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相反,大多数管理层收购后的公司出现了资金短缺现象,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总的来看,管理层收购不能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的大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洪江  尹宇明  
认为控股股东的股权流动性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个控股股东股权流动性与隧道挖掘行为的一个简单模型。模型显示对于以资产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股东,他们所持股权的流动性将影响其隧道行为的机会成本,基于总体资产价值最大化的约束,控股股东可能采取支持上市公司而不是掏空上市公司的做法,即"负隧道效应(Negative Tunneling)"。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出于总体资产价值最大化的考虑,控股股东可能选择注入优质资产而不是劣质资产。初步的实证检验支持这个结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亮  姚益龙  
文章详细探讨了我国特有股权结构下的大股东行为,指出大股东具有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满足自身利益的动力,从而侵害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了公司价值,表现为"隧道效应"。文章还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列举了大股东种种的"隧道挖空"行为,最后为减少大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害,文章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久洪  陈宝峰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偏好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当持股比例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才会选择"隧道效应"行为;上市公司利润水平越高,"隧道效应"行为越严重,公司治理越好,"隧道效应"行为越轻;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隧道效应"行为的偏好程度降低;此外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会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降低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融资能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雅洁   刘晓蕾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引入法治路径,具有结构上的内部需求:首先,当下专业的分工与细化,推动了基于法治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监督专业化;其次,独立董事之独立性危机、监事会作用失效等问题构成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的需求来源,使法治化路径成为合规功能实现的方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引入法治路径应开展体系性构建:应当引入审计委员会,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的权力配置现代化和监督专业化。《公司法》的修订支持了内部监督的法治化,既取消了董事会人数限制的规定,也有监督模式的灵活空间,还针对国有公司提出了特别要求。内部监督需要配套措施,应注重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内部合规体系和制度的建立,国有公司制度体系应对上市公司进行特别调适,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引进、保持独立性、维护制度治理结构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胜波  
建立与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中长期激励体系,对企业核心人才价值给予合理回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特殊定位,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存在不同的激励导向和制度规制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正华  钟婉怡  
为了研究关联担保隧道效应行为,本文推导了控股股东通过关联担保追求隐性收益的公式,分析投资效率、应收项目和关联担保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只与控股股东关联担保上市公司和只与子公司、参股公司关联担保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都通过关联担保获得了隐性收益,说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偏好的原因主要来自资金侵占而非控制权掠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平  
本文从关联交易的角度,对公司管理者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MBO)与民营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PBO)以后的“隧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种类型的收购发生以后都可能产生“隧道效应”,但证据尚不够充分。另外,MBO公司比PBO公司显示出更大的产生隧道效应的可能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仁俊  杨战兵  李礼  
本文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基础不同的视角,分别对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管理层货币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管理层在职消费程度与企业经营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其程度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明显。本文证实了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在职消费程度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方向相同但程度存在差异,为我国上市公司完善激励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建荣  朱婷娇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终极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行为呈现出与股权分置改革前诸多不同的特点。基于后股权分置时期2008-2014年连续存在的343家上市家族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应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终极控制者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度、股权制衡度、控制层级与隧道效应的关系,发现各因素对隧道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家族企业之间呈现显著差异;隧道效应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显著正相关,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外部股东的存在未能有效遏制隧道行为,低负债率的资产结构助长了隧道挖掘动机。因此,应构建低控制权、低现金流权的"双低"股权结构,从权力根源上避免隧道挖掘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建荣  朱婷娇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终极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行为呈现出与股权分置改革前诸多不同的特点。基于后股权分置时期2008-2014年连续存在的343家上市家族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应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终极控制者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度、股权制衡度、控制层级与隧道效应的关系,发现各因素对隧道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家族企业之间呈现显著差异;隧道效应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显著正相关,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外部股东的存在未能有效遏制隧道行为,低负债率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