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8)
- 2023(5117)
- 2022(4268)
- 2021(4068)
- 2020(3485)
- 2019(7822)
- 2018(7908)
- 2017(15476)
- 2016(8632)
- 2015(9980)
- 2014(9999)
- 2013(10069)
- 2012(9661)
- 2011(8501)
- 2010(9025)
- 2009(8172)
- 2008(8538)
- 2007(8066)
- 2006(7398)
- 2005(6752)
- 学科
- 济(39094)
- 经济(39044)
- 管理(23613)
- 业(22320)
- 企(19231)
- 企业(19231)
- 方法(13393)
- 农(11887)
- 数学(11599)
- 中国(11562)
- 数学方法(11406)
- 财(11251)
- 地方(10158)
- 业经(10131)
- 制(9238)
- 学(8654)
- 农业(7956)
- 税(7846)
- 税收(7367)
- 收(7284)
- 银(7042)
- 银行(7030)
- 行(6675)
- 务(6654)
- 财务(6614)
- 财务管理(6600)
- 企业财务(6254)
- 融(6120)
- 金融(6120)
- 贸(6019)
- 机构
- 学院(120969)
- 大学(120490)
- 济(49886)
- 经济(48654)
- 研究(45585)
- 管理(42185)
- 中国(37966)
- 理学(33930)
- 理学院(33467)
- 管理学(32734)
- 管理学院(32497)
- 京(27287)
- 财(27216)
- 科学(27212)
- 所(24212)
- 江(21856)
- 中心(21600)
- 农(21220)
- 研究所(21155)
- 财经(19705)
- 北京(18108)
- 经(17718)
- 省(17404)
- 州(17168)
- 范(16876)
- 业大(16855)
- 院(16824)
- 师范(16740)
- 农业(16038)
- 经济学(15194)
- 基金
- 项目(71202)
- 科学(55137)
- 研究(53503)
- 基金(49931)
- 家(43788)
- 国家(43409)
- 科学基金(36010)
- 社会(32614)
- 社会科(30708)
- 社会科学(30698)
- 省(27975)
- 基金项目(25838)
- 教育(24715)
- 划(23639)
- 自然(22823)
- 编号(22259)
- 自然科(22215)
- 自然科学(22212)
- 自然科学基金(21814)
- 资助(21073)
- 成果(19787)
- 重点(16931)
- 课题(16798)
- 发(15880)
- 部(15819)
- 性(14318)
- 科研(13650)
- 创(13597)
- 年(13506)
- 大学(13268)
共检索到211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涛 徐志锐 唐苏生
本文梳理了国有建设用地临时改变用途后增值收益征缴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系统地分析了征缴增值收益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征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增值收益 国有建设用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向武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各地纷纷加大了土地流转的力度。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种植、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将进一步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超 曲卫东 毛春悦
基于征缴视角,对德清、郫县、海城、南海四地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制度的征收机关、征收基准、征收类别、征收比例、缴纳主体和调节金用途等六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地在试行此制度时存在着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征收类别划定缺乏长效性、征收比例差异幅度大的问题。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制度应进一步厘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理论认识问题,实施统一规范与灵活差异相结合的征地办法,进一步规范征收实施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亚影
正常情况下,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是为生产或者为销售,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存货的用途可能会发生改变,那存货的会计核算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本文针对造成存货用途改变的不同原因,提出涉及增值税和收入不同会计核算的特殊性,进而提供给企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存货 增值税 收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鹏举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入市)尚处在试点阶段,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仍在探索中,政府分享增值利益的方式存在争议、征收基数和比例不统一、农户与集体间的分配比例及渠道各不相同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收益分配主体集体建设用地增值利益的分配主要涉及3个层次:一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三是未入市地区与入市获得增值收益的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其中,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武迎春
用于生产经营及销售的存货,因多种原因会发生一般经济用途被改变的情况,其相应的会计处理也随之改变,并且不同原因下用途改变其会计处理也不一样,这给理论学习者和实务工作者正确开展存货会计处理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出发,深入揭示存货用途改变时涉及增值税、收入不同会计处理的理论依据,明确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为理论学习者和实务工作者对存货用途改变时不同会计处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存货 增值税 收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悉廉 杨齐祺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推进,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多,为主体工程服务的临时用地需求也随之增加。高质量地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及时做好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科学、合理编制复垦方案,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多次参与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论证、评审工作,总结出几个常见的重要问题。常见问题临时用地选址不科学。大部分复垦方案都能提及临时用地选址的必要性,但往往论述不够充分,选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够,暴露的问题较
关键词:
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建筑垃圾 后期管护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田冀 赵玉梅
划拨用地入市之前,需缴纳土地出让金,目前各地区制定的出让金标准一般都是按照标定地价的一定比例来设定。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不同地域单元应划分区片来分别制定出让金标准。在对土地增值收益及土地增值收益率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2011年为现状年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分别计算了石家庄市域不同用途土地在不同区片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增值收益率。最后,将各单位的土地增值收益率分别与社会经济因子、石家庄市域的城市等别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市域内土地增值收益率进行分区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建超 吴群
分析土地整理给农用地带来的增值效益,以地租理论和利息、利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和非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农地整理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建立WebGIS农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引导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和农地的合理利用等建议。
关键词:
农用地整理 土地流转 增值收益分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玉龙 牛德利 郑财贵
通过系统分析土地增值类型、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分配环节、分配形式等,揭示当前城乡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目标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路径。研究表明:土地增值类型与马克思地租分类相对应,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均为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社会管理人,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隐取得、轻保有、重转移"的问题,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手段单一。研究认为:土地增值收益应按照"谁贡献、谁收益"的原则,不同增值类型分配给不同主体,合理确定分配比例,并从平衡各环节及不同入市方式的分配比重、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税收立法并统一分配税费形式等方面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振宇 陈红霞 赵繁蓉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分配既是经济性问题,又是社会性和政治性问题,受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对其入市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村集体、村集体与农户间的不同利益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政策层面提出调整和解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振宇 陈红霞 赵繁蓉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分配既是经济性问题,又是社会性和政治性问题,受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对其入市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村集体、村集体与农户间的不同利益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政策层面提出调整和解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文雯
所谓临时使用土地,是指因建设项目和地质勘查需要在不超过两年的短时间内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行为。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为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供求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各地还常把按长远规划不宜兴建永久性建筑物而短期内(如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尹明 魏晓飞 何亚杰
近年来,土地督查过程中发现,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活动中,有不少土地使用权人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开发建设,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这种行为不但扰乱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也造成了国有土地资产收益大量流失。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建设用地用途管制,堵塞国有资产收益流失漏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