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675)
2022(1475)
2021(1338)
2020(1231)
2019(2686)
2018(2682)
2017(4904)
2016(3029)
2015(3410)
2014(3422)
2013(3382)
2012(3374)
2011(2945)
2010(3235)
2009(3236)
2008(3305)
2007(3207)
2006(3138)
2005(3262)
2004(2905)
作者
(9315)
(7599)
(7575)
(7407)
(4812)
(3723)
(3438)
(2985)
(2918)
(2881)
(2619)
(2618)
(2609)
(2537)
(2465)
(2430)
(2384)
(2320)
(2213)
(2192)
(2108)
(1966)
(1885)
(1872)
(1829)
(1829)
(1783)
(1694)
(1613)
(1592)
学科
(13964)
经济(13943)
管理(9621)
(9381)
企业(9381)
(8404)
业经(5724)
(4929)
中国(4365)
方法(3918)
企业经济(3755)
(3598)
国有(3375)
国有企业(3320)
(3243)
(3157)
银行(3157)
(3027)
数学(3005)
(2993)
数学方法(2915)
(2766)
地方(2737)
体制(2508)
(2309)
制度(2306)
教育(2251)
(2175)
金融(2175)
环境(2081)
机构
大学(43795)
学院(42411)
(18862)
经济(18372)
研究(16176)
管理(15457)
中国(14642)
理学(11894)
理学院(11757)
管理学(11497)
管理学院(11409)
(10983)
(10064)
(9363)
科学(8902)
中心(8314)
(8251)
财经(7882)
(7590)
研究所(7100)
(7012)
(6912)
北京(6798)
(6252)
(5948)
(5916)
师范(5875)
银行(5766)
(5695)
经济学(5680)
基金
项目(22415)
科学(17748)
研究(17178)
基金(16077)
(13720)
国家(13582)
科学基金(11641)
社会(11153)
社会科(10587)
社会科学(10583)
(8527)
教育(8088)
基金项目(7671)
(7174)
资助(7123)
自然(6891)
编号(6842)
自然科(6758)
自然科学(6757)
成果(6672)
自然科学基金(6634)
重点(5358)
课题(5322)
(5055)
国家社会(4728)
(4690)
(4583)
教育部(4414)
(4337)
大学(4313)
期刊
(25845)
经济(25845)
研究(17975)
中国(12155)
(9067)
管理(7623)
(7199)
金融(7199)
教育(6686)
统计(5896)
学报(5860)
(5643)
科学(5481)
大学(4631)
财经(4343)
(4263)
技术(4220)
决策(4137)
业经(4044)
学学(4029)
(3811)
图书(3769)
经济研究(3409)
问题(3361)
农业(3179)
书馆(3140)
图书馆(3140)
(2930)
技术经济(2539)
理论(2486)
共检索到84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常杰  
国有工业比重下降的统计思考谭常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有经济本身的发展缓慢,我国国有工业比重(按工业总产值计算)出现了大幅度快速下降的趋势。1979—1993年,国有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由78.5%降至44%左右,14年间下降34....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富江  杨玉民  王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活力增强和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通过改革开放使所有制结构开始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特别是伴随着非国有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有工业比重(按工业总产值计算)出现了大幅度快速下降的趋势,由此,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全面、客观地看待国有工业比重的下降问题,进而探讨其应该保持的必要比例,对于进一步理解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意义、进行行业规划、制定经济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国有工业比直下降无须优虑据《中国信息报))7月8日报道,我国国有工业比重近年来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统计,1979年,我国国有工业产值比重为78.5%,到1993年下降到44%,累计下降34个百分点。怎样看待和把握这一下降趋势?国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继球  
过去几十年来,以美国、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快速下降到10%左右,而以日本、德国和韩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国家持续保持货物贸易顺差,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为全球制造,采取金融抑制、市场保护、产业政策等手段促进工业发展,夯实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引导和规制产业对外转移。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和下降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两种发展路径各有利弊。借鉴和参考何种路径需要结合和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制造业比重出现下降的苗头,要高度警惕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发展路径对制造业比重下降的推动作用,借鉴日本、德国和韩国稳定制造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但也不能简单照搬其发展路径,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改革,强化基础产业及工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现代金融等对制造业的支撑,夯实和稳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发展基础,保持我国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振宇  
"两个比重"是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简称"第一个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简称"第二个比重"),反映出政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汲取能力、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从适度"两个比重"水平来考察,"两个比重"又是一把"双刃剑","过高"则会产生"挤出"效应,加重社会经济负担,降低地方政府的努力程度,进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重庆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成因与对策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西南最大的老工业城市重庆,在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中,作为“国家队”的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却反向下滑,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急剧降低,隐含的通货膨胀并将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危机日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林  
一、问题的提出信贷控制是我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属于外延扩大发展型,经济增长十分依赖资金的大量注入,而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因此,银行信贷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增长。但是,自从1989年下半年出现经济滑坡后,银行几次放松银根,向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先后放发了大量贷款。信贷规模持续膨胀,至1990年底,信贷规模达15166亿元,全年信贷净投放2764亿元。按照1982—1989年货币资金产出效应率计算,这么大的信贷规模应能使工业生产产值增长12%以上,而实际工业生产产值仅增长7.6%,1990年信贷产出效应明显减弱。本文通过贷款一产出模型,定量地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治纲  
降成本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对成本观念进行合理界定和系统梳理,明确政府部门在降成本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角色,否则,降成本容易产生误区和误解。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迫切需要用"大成本观"来进行指导。所谓"大成本观"是指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出发,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实施宏观成本控制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一)制度性交易成本是降成本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尚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企业综合运用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因素在市场进行全方位竞争,而成本又在企业竞争力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建立降低成本的新思路和方法,对于有效进行价格竞争,提高企业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方旺  刘金云  
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李方旺,刘金云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持续大幅度下降的态势,由1980年的25.7%下降到1994的11.6%,共下降了14.1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八五”时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张雪春  张颖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理解这一问题的成因,是制定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政策措施的基础。本文认为,尽管我国改革初始的财富格局(国有资产、土地、资源等集中在国家)对GDP增长没有影响,但对收入分配格局及变化趋势则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1997~2007年资金流量表,通过利息收入、土地出让金、国有企业利润等数据,对居民、企业和政府实际可支配收入项目进行了调整,并相应地还原了企业、政府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资产收益的作用。结果发现,资产性收益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影响显著,也说明了财富格局比劳动力报酬更有解释力。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路遇  
建国后山东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72%,是全国有名的人口大省,但从建国直至1985年,山东人口总量在全国的比重又呈下降趋势。1949年山东人口总量为4549万,占当时全国人口总量的8.4%。这个比重同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人口总量在全国的比重相比较,还是较高的,仅次于四川,列全国第二。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比重也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阮应国  
(一)近十年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基本上持续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0.9%,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商品流通逐年扩大,全社会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在十年中增长了近一倍。可是国家的财政情况却十分拮据,入不敷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1977年全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为31.9%,到1989年下降为21.2%,下降10.7个百分点。而国营企业留利的比重在这一期间不断上升。1977年,国营工业企业留利仅占实现利润总额的12.3%,到1989年留利已占实现利润总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